羞恥(英國薩爾曼·拉什迪著長篇小說)

羞恥(英國薩爾曼·拉什迪著長篇小說)

羞恥》於1983年出版。小說明顯地影射了巴基斯坦動盪不安的近代史。書中人物影射兩位主要政治人物:布托及齊亞哈克。這是一部充滿諷刺、揶揄與怪誕的小說。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作者以複雜的人物與虛實交錯的情節,鋪陳了一部似真似假的歷史鬧劇。故事環繞哈拉帕海德兩個家族的恩怨情仇展開:伊斯坎德·哈拉帕40歲時,放棄荒淫生活,成為“不完全的”巴基斯坦的平民總理。拉查·海德,軍人,受伊斯坎德提攜成為高級將領。伊斯坎德相信他不會製造麻煩,後來卻在一場政變中被海德推翻。為報復伊斯坎德對他的羞辱,海德把伊斯坎德處死。
奧馬爾·沙克爾是書中另一主要人物,是環繞著“權力中心”的邊緣人物。他出生離奇,由3位姐妹共生,由這3個母親共養,自小住在門禁森嚴的沙克爾大屋裡。後來他逃離大屋,日後成為傑出醫生,但也放蕩不羈,不知羞恥。他起初是伊斯坎德的跟班,一起過著淫亂的生活,後來成為海德的女婿,政變失敗後被處死。

作品目錄

第一部 逃離母國第二部 決鬥者第三部 羞恥、好訊息和處女第四部 十五世紀第五部 審判日
第一章 升降機
第四章 幕後
第七章 臉紅
第九章 亞歷山大大帝
第二章 鞋項圈
第五章 搞錯的奇蹟
第八章 美女與野獸
第十章 戴面紗的女人
第三章 融化的冰
第六章 決鬥
第十一章 一個被絞死的男人的獨白
第十二章 穩定

作品賞析

小說圍繞“非理性的宗教和政治暴力是導致社會的羞恥以及無恥的根源”這一主題展開,巧妙地結合了歷史、藝術、語言、政治及宗教,描寫一個現代國家的創建及其失敗的過程。筆觸輕快而又穩健,深入人與非人的領域,探索存在於每個人內心的瘋狂、純真與殘酷;文體雄辯而又繁複,寫出了一則充滿野心、飽含諷刺的現代寓言,令人感到可笑的同時也感到恐怖。

作者簡介

薩爾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於1947年生於印度孟買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祖父是一位烏爾都語詩人,父親則是劍橋大學商業系的畢業生。14歲時,他被送到英國的格拉比學校讀書。1964年他的父親搬到巴基斯坦喀拉蚩居住,那時候正值印巴戰爭。拉什迪繼續在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求學,攻讀歷史。 複雜的宗教、文化和社會背景,注定了他對“歷史”、“政治”、“流亡”、“移民”、“混雜”、“文化翻譯”、“邊緣寫作”等問題的熱切關注。 1981年,文學天賦不同凡響的他憑藉第二部小說《午夜之子》獲得了當年英國文壇最高獎項“布克獎”,卻因作品觸怒了印度前總理英迪拉·甘地而被印度當局禁止在國內發行。此後,其小說《羞恥》又因中傷巴基斯坦前總統齊亞·哈克以及著名的布托家族,而導致該書不僅在巴基斯坦遭禁,他本人也被指控犯有誹謗罪。 1988年,拉什迪的小說《撒旦詩篇》出版,立即引起巨大爭議,於作者本人也是毀譽參半。故事源於一個傳說,撒旦伊斯蘭教聖典《古蘭經》中加入自己的詩文。當天使透露有些經文有問題時,老先知穆罕默德就刪除了那些有問題的經文。小說中,主人公吉百利和薩拉丁兩人從一場空難事故中奇蹟般倖存,並且獲得了神聖和邪惡的力量。作品描寫了正義與邪惡的鬥爭,穿插了對伊斯蘭教穆罕默德的不敬內容。伊斯蘭教基要主義者領袖抨擊它為瀆神之作。1989年,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領袖阿亞圖拉·魯霍拉赫·霍梅尼宣布判處拉什迪死刑,並號召教徒對其採取暗殺行動。迫使拉什迪潛藏多年,過著有警方保護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護費高達160萬美元,1998年,伊朗政府宣布不會支持對拉什迪的死刑判決後,拉什迪終於獲得了自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