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概論

美術概論

《美術概論》是2009年1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鄧福星。該書分何謂美術、美術的發生、美術的形態3章。

基本介紹

  • 書名:美術概論
  • 作者:鄧福星
  • ISBN:9787532255177
  • 定價:58.00 元
  •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1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在國內美術學研究領域,美術基礎理論研究一直相對滯後和薄弱。特別近幾十年來,中國美術發展十分迅速,許多新出現的現象、問題亟待從理論上解決,在美術家及美術研究者活躍的思想中,不乏困惑、迷茫甚至混亂。美術基礎理論建設顯得尤其迫切、重要。
美術概論
《美術概論》作者長期從事美術史論研究,主持過多項美術方面的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同時還主編美術期刊,掌握美術研究前沿動態。自1993年始指導博士生至今.又對高校美術院系美術教學作了深入調研。《美術概論》是一部比較全面、系統地闡釋美術的特徵、本質、形態、發生、發展、創作、鑑賞、傳播等有關性狀和規律的專著。
為適應大學教材之用,在體例和行文上力求簡明、易讀,力避繁瑣枯澀。在保證適應從事美術實踐者閱讀內容的基礎止,適當增加理論含量,以滿足從事美術史論研究和從事其他藝術、文化研究的讀者。其中,一般“概論”中所不設定的“美術批評”、 “美術史”、 “方法論”等有關節、曰在《美術概論》中均有深度闡述。
《美術概論》吸收以往有關成果,增補其不足。如強化美術特殊性的闡述,避除一般藝術共性的描述,拓展學術領域,吸納新的研究成果。如其中“美術的傳播(美術生態鏈)”、 “中西美術差異”、 “現代美術”是以往同類書中所不曾涉及的。
《美術概論》將是一本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學習美術理論的非常優秀的教材,同時也是具有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讀者提高美術素養和培養藝術欣賞能力必備的讀物。

作者簡介

鄧福星,主要學術資歷
美術概論
1978年考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師從王朝聞,先後獲碩士和博士學位。
後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5年創辦《美術觀察》雜誌社並任社長兼主編。
曾擔任文化部高職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美術大展評審、國家圖書獎評審、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評審。
全國藝術學科課題審定專家組成員、全國藝術類博士點設立審議評審、第五和第六屆全國文代會代表、第五屆全國美代會代表、全國美協理事。
曾多次策劃、組織、主持全國及國際性美術展覽和學術活動。
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民間美術學會常務理事、當代中國畫研究會顧問。
★主要學術成果
主要從事美術史、美術理論研究、美術評論及書畫創作。
碩士論文《繪畫的抽象性》被評為1986年優秀論文,並人選中、英文版《中國社會科學》和《中國新文藝大系·理論卷》。
博士論文《藝術前的藝術》提出“藝術起源與人類起源同步”的假說在學術界產生較大影響,已為多種高校教材所引用。
倡導的“美術學”被國家教委採納,設立為二級學科。
自1986年起任國家六五、七五、八五重點科研項目12卷本《中國美術史》副總主編(王朝聞任總主編),主持該項由全國百餘名專家學者參加的研究和編纂工作,歷時17年完成,該書獲2001年度全國藝術類圖書一等獎。
主持編撰的14卷本《中國民間美術全集》獲1999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社會科學基金一等獎。
主編有《中國當代美術系列》、《中國民間美術基礎理論叢書》、《當代藝術美學文選》、《美術學文庫》、《中西美術比較十書》、《二十世紀學術大典·美術卷》等十幾種大型系列圖書。
出版的學術著作有《藝術前的藝術》、《繪畫的抽象與抽象繪畫》《道在足下》《中國美術》等。譯著《油畫色彩教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何謂美術
第一節 美術的界定
一、“美術”一詞的由來
二、美術、藝術及造型藝術
第二節 美術的涵義
一、美術作為一種活動、行為
二、美術作為作品
三、美術作為觀念
第三節 美術的特徵
一、美術特徵之一:物質性
二、美術特徵之二:可讀性
三、美術特徵之三:文化性
四、美術特徵之四:獨創性
第四節 美術的本質
一、人同現實的審美關係
二、決定美術的發生和發展
三、決定美術的基本特徵
四、決定美術的價值
第二章 美術的發生
第一節 探討的方法與途徑
一、文獻學方法
二、考古學方法
三、文化人類學方法
四、認識發生學方法
五、動物學方法
六、美學方法
第二節 美術發生的必要條件與形成要素
一、美術發生的必要條件
二、美術形成的要素
第三節 美術發生的關鍵環節:
自意識的形成
一、自意識的形成
二、“自意識”使人和自然界的關係發生了
根本變化
三、“自意識”是美術發生的主要動力
四、“自意識”與最早的美術相互依存
五、“自意識”的混融性
第四節 人類第一件藝術品誕生於何時
一、考古發掘不能確證藝術的開端
二、人類第一件工具即人類第一件藝術品
第三章 美術的形態
第一節 美術門類譜系
一、純美術
二、實用美術
三、附飾美術
四、美術門類譜系
第二節 美術表現形式的兩極
一、具象
二、抽象
三、在具象和抽象之間
第三節 中國美術的主要歷史形態
一、原始美術
二、陵墓美術
三、宗教美術
四、宮廷美術
五、文人美術
六、民間美術
第四節 西方美術的主要歷史形態
一、古希臘及羅馬美術
二、中世紀美術
三、文藝復興美術
四、18,19世紀美術
五、工業設計運動
六、現代主義藝術
第四章 美術的生成
第一節 美術家
一、審美感悟
二、藝術想像力
三、閱歷與修養
四、表達技巧
五、天賦與後學
第二節 美術創作
一、創作過程
二、創作心心理
第三節 美術作品的構成要素
一、作品原始要素
二、作品形式要素
三、作品意蘊要素
第四節 風格與格調
一、風格的形成
二、風格的類型
三、格調
第五章 美術的接受
第一節 客群與作品的關係
一、欣賞主體的條件
二、欣賞對象的雙重性
三、欣賞的深化與延續
第二節 美術欣賞的過程
一、了解意義
二、品賞意味
三、參與創造
四、通觀細查
第三節 美術欣賞的意義
一、欣賞是一種審美享受
二、欣賞是美術作品實現社會功能的必經途徑
三、欣賞推動美術創作的發展
四、欣賞是美術批評的基礎
第四節 美術的批評
一、美術批評的特點
二、美術批評的性質
三、美術批評的標準
四、美術批評的範式
第六章 美術的傳播
第一節 美術的一般傳播
一、直接傳播
二、間接傳播
三、綜合傳播
第二節 美術的市場傳播
一、美術品供給者與美術品消費者
二、美術品經營中介
第三節 美術收藏
一、美術收藏主體
二、美術收藏品
三、美術收藏活動
四、美術收藏的意義
第四節 美術傳播生態鏈
一、美術教育
二、美術傳播輔助階層
三、美術傳播生態鏈
第七章 美術的演變
第一節 美術演變的動力
一、個體的獨創性是美術演變的直接動力
二、社會需求與時代審美理想是美術演變的間接動力
三、意識形態是美術演變的制約力
四、社會生產力是美術演變的決定動力
第二節 美術演變的方式
一、繼承與出新
二、求異與融合
三、衍生與演替
四、亦變亦恆
第三節 美術史
一、美術史研究的對象和史料
二、史論關係
三、從記述到闡釋
四、“歷史還原”與研究的主體性
第四節 後現代藝術的轉向
一、後現代主義藝術
二、後現代主義藝術的轉向
第八章 美術的中西差異
第一節 中西美術體系的差異
一、趨向書法和趨向雕塑
二、人文性和記憶性
第二節 中西美術觀念的差異
一、“中和‘和”對抗“
二、”天人合一’與“人是萬物的尺度‘
第三節 中西美術審美特徵的差異
一、由美及善與由善及真
二、“境生象外”與“典型形象‘
第四節 中西美術藝術表現的差異
一、”超越時空“與“取其一瞬”
二、筆墨印款與素描色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