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概論

美感概論

《美感概論》是2008年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濟生。

基本介紹

版權資訊,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版權資訊

書 名: 美感概論
美感概論
作 者:汪濟生
出版時間: 2008
ISBN: 9787543935730
開本: 16
定價: 30.00 元

內容簡介

筆者以為,在美學研究中,那種具有超越性和穿透性,在繁多的個體性和變化性中,發現、提煉出統一性的哲學研究方法,確實是不可少的。它曾經為美學研究作出巨大的貢獻、也將繼續為美學研究所需要。但在當下的中國美學研究中,比較形而下的、細緻的、實證科學的研究方法,確實是更為緊要的。它將有助於我們在朦朧變幻的審美世界中,更清晰地看到它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界限,更細緻地看到它們之間的微妙連線,更切實地看到它們各個環節之間的邏輯演繹過程,從而更準確地把握“美的規律”。
考慮到美感的存在,是美學研究的出發點,而美感的獲得,又是美學研究的最終日的和歸宿,筆者把美感作為了自己的重要研究對象。雖然,美感的形態異彩紛呈、美感的變化流動不居,但筆者以為,要把握美感的變化規律,卻並非如許多人認為的那樣無跡可循、無從下手。因為美感不管能夠升華到如何高超玄妙的形態,它畢竟總是發生在感受主體(例如人體)中的一種感覺;而只要它是感受主體的一種感覺,它就必然以這個感受主體的感覺系統為物質載體,產生在感覺主體的感覺系統中。在當代世界已經深入到生命的基因層次的人體科學研究中,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人體中有著一種專門為美感活動而存在的生理組織系統。因此,美感的載體,也只能是感受主體中的一般感覺的載體;美感活動,也只不過這一載體的各種感覺活動中的一種。所以,它的活動規律,不會、也不可能超越感覺主體的感覺系統的感覺活動的總法則、總規律。把它玄虛化、神秘化,甚至渲染其不可知的色彩,是過於誇張的和沒有依據的。

作者簡介

汪濟生,現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上海市美學學會理事。198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後留學日本,中國語言文學本科、歷史學碩士及博士學歷。曾任教復旦大學。主要論文有:《必須正視馬克思恩格斯在人和動物界定問題上的區別》、《“勞動創造了美”還是“勞動生產了美”——對一個源自經典的實踐美學核心命題的辨析與追蹤》等。論著有:《美感的結構與功能》(學林出版社1984年出版);《系統進化論美學觀》(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經典人類起源說新辨——對學術界、美學界一塊研究基石的質疑與重構》(學林出版社2004年出版);《實踐美學觀解構——評李澤厚的<美學四講>》(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目錄

Ⅰ上篇 從人體系統看美感結構
1.1 系統部類分述
1.1.1 機體部
1.1.2 感官部
1.1.3 中樞部 一級反射的概念<本能、無條件反射、感覺>二級反射的概念<學能、條件反射、知覺>所謂“積澱”現象的機制所謂美感的“矛盾二重性”現象的機制所謂“形式美”的內在機制三級反射的概念<智慧型、創造性思維、情感>美的概念求美本能在協調生命運動和客觀世界運動關係中的微妙角色勞動和所謂自由創造與美的關係的辨析科學美的主要來源一元論三層次美感體系概念智育與美育的關係
1.2 系統綜合效應
1.2.1 基層的決定作 用對審美“距離說”的解構
1.2.2 總體的決定作用 精神美、道德美、社會美激發機制崇高與滑稽的異色效應成因 對審美“移情說”的調節美育的重要耕耘領域
1.2.3 實感的決定作用 道德觀念、時尚觀念、傳統觀念變遷的主要力源探索性藝術、創新事物 能否成活的主要決定因素
1.3 美感的活動形態
1.3.1 美感活動的自然自在形態
1.3.2 美感活動的自覺自為形態一一遊戲、藝術活動
1.3.2.1 遊戲、藝術分類的獨立單元形態
1.3.2.1.1 機體部
1.3.2.1.2 感官部
1.3.2.1.3 中樞部
1.3.2.1.3.1 懸念性
1.3.2.1.3.2 情節性
1.3.2.1.3.3 共鳴性,最高形態為純文字藝術門類:小說
1.3.2.2遊戲、藝術分類的綜合形態
1.3.2.2.1分中有合
1.3.2.2.2合中有分“藝術起源於勞動說”辨析
1.3.2.2.3愈分癒合 現代最高形態為綜合審美元素最多的藝術門類:電影
Ⅱ下篇:從生命進化(和社會進步)看美感功能
2.1三部類的關係
2.2審美學的探討
2.2.1美感與進化 美感的進化導向功能人體各部分在進化中的因果互動關係
……
結束語
初版後記
英文注釋
附錄一:美感活動規律在電影藝術鑑賞實踐中的部分表現
附錄二:有關專家關於筆者著作的評論摘要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