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對於美的感受或體會)

美感(對於美的感受或體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美感是審美主體對客觀現實美的主觀感受。是人的一種心理現象,即人類的審美意識。審美活動中,對於美的主觀反映、感受、欣賞和評價。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美感能力,有些是先天因素,取決於個人的感知能力。有些則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不同時代、階級、民族和地域的人,固然有不同的美感;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也會因文化修養、個性特徵等的不同,而形成美感的差異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感
  • 外文名:aethetic feeling
  • 拼音:měi ɡǎn
  • 解釋:對於美的感受或體會
  • 定義:接觸到美的事物所引起的一種感動
概述,產生過程,美感與心理,美感與好感,美感與缺憾感,表現形態,審美,

概述

視覺美感視覺美感
定義: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直接欣賞對象的美而激起興感愉悅的感情狀態,是對事物的美的反應,但卻不是事物的美的鏡子般的消極、被動、直觀、機械的反映。
是人們審美需要是否得到滿足時而產生的主觀體驗,是對事物美的體驗。
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稟賦,而是在人的自然的稟賦的基礎上經由社會歷史實踐的產物。
而近代的科學與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感知能力取決於先天的遺傳因素-丘覺,它決定了人的感知(知道)範圍,包括對美的感觸。這對美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產生過程

人類的美感來源於動物的本能,卻超越了動物的本能。美感的歷史起源是與人類的社會實踐緊密相聯的。首先,美感是適應人類社會實踐的需要;其次,審美的實踐活動不同於一般的實踐活動,體現為精神上的滿足;再次,人類的美感活動不斷擴大發展,不斷增加新的內容和意義;第四,美感有起點,但沒有終點。

美感與心理

在美感心理活動中,美的認識過程始終不能脫離具體形象的感性印象,始終伴隨著情緒、情感活動和聯想活動,是感受、知覺、情感、想像諸多心理活動的有機統一。
人通過感官對審美對象產生感覺,在對個別屬性的感覺基礎上,產生綜合的知覺,由於審美對象的信息刺激及過去生活經驗、知識積累的調動,人的頭腦中產生了組合新形象的創造性想像活動,並隨著具有先前理性認識基礎的情感體驗,使人在生理心理上產生出快適愉悅感,這就是美感產生的主要心理過程。

美感與好感

好感與美感,都是客觀事物給人帶來的快樂感覺。但是,這的兩種快樂感覺,既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又存在著內在的聯繫。好感與美感的本質區別在於:當客觀事物滿足了人的主觀需求時,人所產生的快樂感覺才是好感。客觀事物給人的好感,通常使人在主觀上感覺到“舒服”“痛快”“過癮”“爽”等等。當人感覺到能夠滿足自己主觀需求的客觀事物的存在時,客觀事物的形態特徵使人產生的快樂感覺才是美感。客觀事物給人的美感,通常使人在主觀上感覺到“迷人”“誘人”“動人”“牽魂攝魄”“令人神往”等等。
好感是客觀事物對人的功利價值的“真實”的存在和表現,美感是客觀事物對人的功利價值的“虛幻”的可能。如,吃鹵豬肘真實地滿足了人的主觀需求,使人產生出好感。而看鹵豬肘則不能夠真實地滿足人的主觀需求,只能是有可能滿足人的主觀需求,就只能使人產生美感。通常情況下,人在主觀上的第一需求是吃鹵豬肘,而不是只是看看鹵豬肘而已。當然,在吃不到鹵豬肘的情況下,看看鹵豬肘也是非常需要的。
好感與美感的內在聯繫在於:使人產生好感的客觀事物就一定會使人產生美感。任何客觀事物,只要使人產生了好感,其形態特徵就一定會使人產生美感。客觀事物給人的好感越是強烈,其形態特徵給人的美感通常也會越是強烈。客觀事物的美感,通常會激勵人的主觀意志去努力爭取該客觀事物,並且會使該客觀事物帶給人的好感在程度上有所增加。當然,具有美感的客觀事物並不是都能夠給人帶來好感的。如,一隻塗上顏料的生豬肘在外觀上也會是很誘人的,但它卻會給食用者帶來痛苦感覺。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具有美感的客觀事物是否能給人帶來好感,人們都會滿懷激情、義無返顧地追求具有美感的客觀事物,以期獲得相同程度的好感。客觀事物的美感雖然是虛幻的,但它卻能夠非常有效地激勵人們的生活熱情,明顯地增強人們的生活信心,極大地豐富人們的生活內容。

美感與缺憾感

人對一定的客觀事物產生美感後,通常都會立即產生追求該客觀事物的主觀意志。同時,人在主觀上對該客觀事物就會產生缺憾感。客觀事物給人的美感與人對客觀事物產生的缺憾感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客觀事物給人的美感越強,人對客觀事物的缺憾感就會越強。
人對客觀事物的缺憾感越強,客觀事物給人的美感就會越強。人在主觀上認為最需要和最缺少的東西,就會使人產生最美的感覺。使人感覺最美的東西通常又最能使人感覺到幽怨與缺憾。要想創造出最有美感的事物,就首先要創造出人對該事物的最大的缺憾。情人美好,相隔萬里的情人相會時更美好。

表現形態

美感,是由於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特徵使人產生出的一種快樂感覺。美感,反映的是人的“自我”對客觀事物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需求。人需要客觀事物給自己帶來某些方面的好感,人又根據某種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特徵判斷出了該客觀事物具有給自己帶來所需要的好感的功利價值,該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特徵就會使人產生美感。這就是說,客觀事物對人所表現出的美感,從本質上講,就是人對客觀事物能夠給自己帶來好感所具有的功利價值,通過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在認識層面上的判斷和確認。如,女人對男人表現出的美感,是因為女人在功利價值上能夠滿足男人的在性行為上的主觀需求,這種功利價值通過女人的形態特徵被男人所確認。
客觀事物的美感,是通過其外部的形態特徵表現出來的。根據不同的形成方式,客觀事物的外部形態,分為客觀形態和文化形態。客觀事物的客觀形態,是客觀事物客觀形成或具有的有形形態。如,花的色香、瓜果的皮色、女人的容貌和腰身及嗓音、器具的外觀和質地等等。比如,一個女人的天然美麗,通常主要從音容笑貌和身體曲線等客觀實在的形態特徵中表現出來。客觀事物的文化形態,是人們在文化活動中賦予客觀事物的以文化為本質內容的無形形態。

審美

對於產生出美感和好感的客觀事物,人們通常都會給予著意地關注和細緻體驗。人對客觀事物的美感和好感給予著意關注和細緻體驗的行為,就稱為審美。審美,是人對客觀事物的美感和好感所進行的細緻感受和深入認識行為。在文化層次上,審美分為欣賞和鑑賞。
人對客觀事物的美感和好感進行認真細緻地感受和品嘗的行為,就稱為欣賞。比如吃鹵豬肘。一個飢餓的人,如果在黑暗中象餓狼似地很快吃完幾隻鹵豬肘,他就不可能較多地感受到鹵豬肘的形態美感,鹵豬肘帶給他的好感也會很快就結束。如果這個人用一套精美的餐具,裝上幾隻剛出鍋的鹵豬肘,坐在明亮的餐廳里,聞著鹵豬肘散發出的香味,看著鹵豬肘美麗的色澤,用小刀把鹵豬肘的皮、肥肉、瘦肉、筋等精心地切成大小不等的片,然後看著和挑著不同顏色和質地的肉片,分別放進嘴裡,時而大口吞咽,時而慢慢咀嚼品味,再蘸上幾種調料,再加上幾種小菜,再喝上幾杯小酒。如此,人所感受到的鹵豬肘的美感與好感,要遠勝過狼吞虎咽的感覺。這吃鹵豬肘的方法,就是對鹵豬肘的欣賞。欣賞,能夠使人更加充分地感受客觀事物的美感與好感,明顯地增強客觀事物的美感與好感帶給人的快樂感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