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白朗寧M1917 7.62MM機槍

從1900年起,被稱為"導氣式元勛"的美國槍械設計大師約翰·摩西·白朗寧認識到在重機槍上使用管退式自動原理比導氣式更為合適,於是,他便拋開了自己設計的世界上第一挺導氣式原理的柯爾特M1895式機槍,開始研製一種全新的管退式自動原理的機槍,1910年製造出來第一挺樣槍,1917年2月向新聞界、政界和駐美武官進行了成功的表演。開始美軍對其並不感興趣,然而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該槍逐步引起了美國當局的重視,並於1917年5月應美國國防部的要求又進行了表演,連發射擊20000發無故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美陸軍當場與廠家簽訂了45000挺機槍的供貨契約。同年正式裝備美國陸軍,被命名為白朗寧M1917機槍。該槍由雷明頓、柯爾特、新英格蘭威斯汀豪斯三家工廠共同製造,到1918年底共生產了56608挺,被歐洲和美洲的許多國家採用,成為兩次世界大戰戰場上步兵的主要壓制武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白朗寧M1917 7.62MM機槍
  • 外文名:The Browning M1917 7.62 MM machine gun
  • 特點:20世紀有代表性的輕武器之一
特點,功能,結語,

特點

美國白朗寧M1917 7.62MM機槍
由於該槍採用水冷式機構,因此過於笨重、機動性差,勤務性能也不好,尤其是在沙漠和高寒地區難以發揮性能。然而,該槍的閉鎖、加速、供彈等機構均有特點,是20世紀有代表性的輕武器之一。

功能

美國白朗寧M1917 7.62MM機槍
自動循環動作
槍機後退時,撥機逆時針轉動,下端將擊針撥入槍機體內,擊針簧被壓縮。擊發阻鐵在阻鐵簧的作用下上抬,掛住擊針。 抬起槍尾下端的扳機,擊發阻鐵解脫槍機內的擊針,擊針在擊針簧的作用下前進,撞擊槍彈,完成擊發。
擊發後,彈頭在火藥燃氣的作用下向前運動,同時槍機和槍管一起後坐,壓縮槍管復進簧和槍機復進簧,當後坐8mm時,固定於機匣中的兩塊定型板上的開鎖斜面同時壓下閉鎖卡鐵兩側的銷軸,迫使閉鎖卡鐵下降,從槍機下的閉鎖槽中滑出。
美國白朗寧M1917 7.62MM機槍
槍機開鎖
復進時,因為閉鎖卡鐵下面被機匣底面上的凸起擋住,使槍管節套不能先復進,必須等槍機復進時,使其上缺口對準閉鎖卡鐵,閉鎖卡鐵方能上抬,解脫節套,這時槍管節套和槍機一起復進,閉鎖卡鐵下面被機匣底面的上凸起頂住不能下降,鎖住槍機,即成閉鎖狀態
開鎖後,槍機與槍管節套脫離後繼續後坐。槍管節套在慣性作用下也繼續向後運動,一方面壓縮槍管復進簧,一方面猛擊凸輪加速子,使其向後轉動,凸輪加速子的上端撞擊槍機下面的突出部,起到了加快槍機後坐速度的作用。
槍機後坐時,與槍機一體的抽殼鉤將彈殼從彈膛內抽出,同時由取彈器從彈帶中抽出一發新彈,通過機匣蓋上曲線槽的作用,將新彈壓至槍管軸線位置,新彈壓下時將下面的彈殼擠出,完成拋殼動作。
在後坐過程中,因槍機3上面的曲線槽與撥彈槓桿2的作用,使撥彈板1向外移動,鉤取新彈;在復進時,仍在曲線槽與撥彈槓桿的作用下,使撥彈板由外向內運動,撥取新彈到機匣口,以便復進到位時取彈之用,同時將抽殼鉤內原有槍彈送入彈膛內。

結語

如果槍機沒有復進到位,扳機就不能接觸擊發阻鐵,故手扣扳機時,解脫不了擊針,不能起擊發作用。
該槍於1936年進行了改進,命名為M1917A1機槍,後來又對M1917A1機槍進行了多次改進,其型號有M1917A3、M1918、M1919、M1919A4、M1919A6(輕機槍型)等,先後被裝備40年之久,直到1958年被M60通用機槍取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