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演義

美國史演義

演義體,作為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用於文學藝術作品,這自然不難被接受,但要用於表現社會科學的一些學科甚至自然科學的著作,一般人接受起來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本書是美國史演義,書中分26回對本書進行了闡述,有父敲響自由鐘宣言照亮新美洲、華盛頓高瞻遠矚傑斐遜出手不凡、憲法之父抗英敵星條國歌震山河、傑克遜欺善行惡荒原主背井離鄉、勇特納驚天動地哈麗特出其不意、偉人降生轉乾坤、黑奴顏開獲自由等。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國史演義
  • 作者黃柯可黃鷗
  • 類別:講史小說,章回小說-美國-現代
  • 出版社:知識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01
  • 叢編項:世界列國史演義叢書
楔 子,總序,圖書目錄,書摘,

楔 子

麻薩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號”泊靠海灣,木製帆船,粗麻纜繩。岸邊木屋散落,室內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蔥綠,籬笆整齊有序,鋤頭、木鏟落於地旁。小山坡上聳立著一塊大墓碑,銘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綴滿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開發美洲之圖像。是年1620 年, 正是中國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國沒有童年。”如與中國相比,此話似不無道理。但一國如一人,怎會無童年?不同之處只是先來後到而已。美國降世甚遲,本為大英帝國殖民地,視英為母。然,後生可畏,一二百年間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頂天立地,雄踞於世,可謂後來者居上也。
提及美國苦度之童年,不堪回首,好似襁褓中孤兒被拋至大洋彼岸。新大陸荒蕪人煙,一片淒清;移民者朝不保夕,生死難卜。他們均無家族靠山,無遺產繼承,回身望去,大海蒼茫,只有破釜沉舟,自力更生白手起家。世 代相襲之平等競爭,使強者為王。美國開國元勛之一、大科學家班傑明·富 蘭克林言道:“持家立業,貴在經營,一味糜費,萬難支撐;女的不織,男 的不耕,偌大家私,轉眼成空;若想致富,親把犁鋤。”
勤奮務實源於國情,亦可謂形勢所迫。人無壓力輕飄飄,國無壓力難富
強。任憑風吹雨打,雙手打平天下,在美國成為天經地義之致富之路。 新土地蘊育了全新的移民大國,人口來自世界各地,各方人種一應俱全。
每個民族無形中將其優秀傳統、發明創造攜帶而入,使之水乳交融。移民聚集之地,無疑人才薈萃,又可輕取他山之石。拿來主義、尋求捷徑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永遠步人後塵,無異坐以待斃。新大陸人以人之長克己之短,發揮主動另闢蹊徑。
移民世代風風雨雨,顛沛流離,來去不止,無從畫地為牢。有道是,來者都是客,良莠不齊,無傷大雅,只道真金不怕火煉。無論國內國際,兩種 開放相輔相成。就國內而言,無地域鴻溝不可逾,競爭意識無孔不入,優勝 劣汰滲透社會生活各個角落。工作、學習雙向選擇,一旦成交,不論地處何方,立即前往,故人口流動性大,令地區封鎖終不可行。流動致使各地不斷吐故納新,保持活力;個人則更易新職,重整自我,最終探尋到最佳支點。 隨之,較高之工作效率得以保持。國際開放自不必贅言。外國移民歷來乃人 口增長之重要因素,更不必說產成品、原材料的進出口,以及國門開放對科 學技術交流、國民經濟發展之巨大促進作用。美國實可謂自降生之日起即處於國際經濟循環大潮之中,因其總是吸取最新養分,才得以迅速吸收,茁壯成長,有了強盛的生命力。
在早期發展中,美國人有效地發揮了一切有利因素,又將不利因素化為 動力,故國家發展迅猛異常,出現世界奇蹟。國富民強本為好事,後來居上尤為難能可貴。然資本主義乃私有制至上,金錢萬能,故爾虞我詐,以強凌 弱,以致背離致富之本意,稱霸世界則更加走向反面。曾幾何時,童年的美 國任歐洲大國宰割,而羽翼豐滿之時,卻將苦難拋至腦後,轉而攫取他人土地,侵犯他人主權,氣勢洶洶,不可一世。開國元勛倡導的“人人生而平等” 可惜只落得一紙空文。他們在天之靈萬不會料到,由歐洲難民組成的國家今 天在世上充當之角色,遠比當年英、法、西等殖民大國有過之而無不及!華盛頓當初苦口婆心囑咐,萬不可捲入歐洲之爭,卻不知,其子孫後代早已獨 占鰲頭,伸手五洲,充當世界之憲兵。蒼天有眼,美國之成年與童年簡直判若兩人!
正是:時過境遷江山易,日月星辰世道移。

總序

新歷史演義的風彩
《世界列國史演義》即將問世了。演義體,作為文學的一種表現形式,用於文學藝術作品,這自然不難被接受,但要用於表現社會科學的一些學科甚至自然科學的著作,一般人接受起來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由此也就不難理解何以早在古代就有人力圖使演義體作品朝向文藝小說方向發展,而今天也還有人在否定演義體著作的科學價值。
本叢書,還有前幾年陸續出版的幾套叢書,如《世界史通俗演義》、《浩劫與輝煌——第二次世界大戰演義》和《世界末代皇帝演義》等,雖然都具有演義體的形式,但就其內容而言,卻都是對世界通史和專門史的探討與研 究成果的體現。它們與古代的演義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從內容上說,不同於 演義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等,因為後者大多採用虛構、杜撰、誇張的表現手法,作品所選取的視角、規模和風格,是由作家 的形象化思維和想像決定的。同時,它們也有別於歷史演義的《東周列國志》 和《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等,後者雖然大體上取材於史書,但由於受到正史紀傳體斷代史法的影響,較少寫到活動在社會經濟和文化領域的重要歷史人物和人民大眾,大多篇幗用於描寫帝王將相等內部篡竊亂奪、王朝遞交乃至 宮闈秘聞。從形式上說,上述新作品是對舊演義體的革新。形成於明清之際的演義體,源於唐宋時期的“說書”,深受廣大民眾喜愛。以歷史為創作題材的演義作品,在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以通俗取勝,流傳甚廣,傳播歷史知識的作用超過了堪稱高文典冊的二十四史。但同時還應看到,這種演義體寫史方法已不能適合現代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讀者的欣賞水平。古代演義的“套路”甚多,如對昏君、清官、武打、暴動、起義等的描寫,幾乎同出一轍,缺乏時代及個性特徵。由於遵循“慈祥領袖”的框架,像劉備、宋江這 樣本應頗有個性的正面人物就沒有寫好。古時演義還有片面追求現場熱鬧和 表面動作性的傾向。如《借東風》、《草船借箭》等故事,就不能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考問題。由於脫胎於說書話本,舊體演義生造噱頭的現象普遍 存在,大量的“噱頭”重複雷同,並時常有庸俗現象。其他還有用語八股、 生癖之弊等。歷史的發展是沒有套路的,現在文化水平較高的人們有誰還願讀“套路”充斥的作品呢?新歷史演義在採用演義體時,大膽克服其種種不足,並借鑑西方小說之長,深刻、細緻地揭示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這種革 新嘗試也許會使演義體寫史方法更加適合當代讀者的欣賞口味。由於我們的演義叢書與古代演義作品有著這些不同,故可稱“新歷史演義”。
另一方面,我們的演義作品與純史學即傳統史學著作也有明顯不同。歷史的主體是人,以歷史作為研究對象的還是人,其社會功能仍然作用於人。從本質上講,歷史對後人具有不可質疑的科學性、藝術性和啟喻性。簡單地講,這就是我們編撰新歷史演義的主要思想基礎,而它的種種特點無一不是 從這一思想基礎生髮出來的。與純史學相比,新歷史演義具有如下特色。
第一,寫作的立場面向人。新歷史演義主張史學社會化、史學大眾化。歷史是民眾創造的,反映歷史發展、陶冶人們情操、使人增長智慧的歷史著作也應該面向民眾,為他們所喜聞樂見,從而使他們在輕鬆的閱讀中,受到 潛移默化的文化薰陶。可是,在中國,當前史學著作由於其形式嚴謹、內容 枯燥、語言艱澀,使廣大讀者往往“望而生畏”。這樣的史學著作曲高和寡,已於無可奈何之中走入“象牙之塔”。大多數此類專著僅限於同行史學工作 者數十人或僅數人閱讀,有的甚至僅僅限於作者評定職稱之用。史家實在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們寫成的著作的讀者如此之少,其心血豈非是付諸東流?為了突破此種困境,新歷史演義以演義的形式努力創造新的史學流派——“演義史學”,為史學研究與人民大眾之間架設新的溝通與理 解的橋樑。它以通俗的形式、生動的筆法、流暢的語言,多層次、多角度、 多學科地再現豐富多彩的人類歷史,使歷史從抽象的“故紙堆”變為有血有肉的生動形象,從而使“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第二,寫作的內容圍繞人。新歷史演義提出“以人帶史”的命題,即以 人物的活動為中心來編織歷史。它不同於一般史學著作,多見事件、少見人 物或多見群體、少見個體;也有別於以人物為中心的傳記著作,多見人物、 少見事件或多見個體、少見群體。“以人帶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規定性: 其一,敘述相對集中,緊緊圍繞某些中心人物來進行,中心人物如若具有代 表性,亦可作為敘述的對象,但不是泛論一切人。其二,人物的選擇取決於 歷史的真實與典型性的結合。可以是帝王將相,也可以是普通勞動大眾;可 以是促進歷史進步的正面人物,也可以是阻礙發展的反面人物。其三,記述 的主題是事。以人系事,但不是因人涉事,人物是附於事件的。人與事在著 墨濃淡上的規定性,也是新歷史演義不同於演義小說和人物傳記的主要表現 之一。
第三,寫作的角度重視歷史的另一面。人類歷史是一尊構造極其複雜的主體式藝術雕塑,它由無數個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面”所組成。新歷史 演義在不斷地發現歷史的另一面,努力使作品接近長期以來所追求的歷史原 貌,努力對歷史做出更加完整和充分的理解。所謂歷史的另一面,是很寬泛的,在一定意義上說甚至是無限的。問題是我們要重視它,去發現它。例如,在階級社會,人們之間除了階級關係外,還存在有大量或多或少打上階級烙 印但不等於階級關係的人倫、人際關係,其中包括家庭、親友、師生、同事、 上下級、同鄉等關係。再如,人類在生存和發展中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除看 得見的外部活動外,還有大量的看不見的活動,即心理活動。類似這樣比較 重要的“另一面”,如不去發現和運用,我們的歷史研究必然受到嚴重影響。 在一定意義上講,歷史的另一面發現得愈多,研究得愈透,我們就離歷史的原貌愈近。
第四,寫作的風格真與美共求。歷史事實並不等同於歷史真實。歷史真實除了事實之外還包含著人類的精神面貌。所謂求真,即按照歷史的本來面 貌,包括人類的精神面貌來刻畫歷史,這是新歷史演義嚴格遵循的基本原則。 它要求史家在對人物和事體的描寫上,保持高度的真實性,反對於史無據的虛構,即使採用民間傳說或野史記實,亦須查有旁證。求美是人的本性。無 論是創造歷史的人類,還是研究歷史的學者,在實踐中都有各自的美學追求。 所謂“美學追求”,對新歷史演義的作者來講,主要表現於個人的參與,即 在不損害歷史的科學性的前提下,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如對材料的取捨、事件的編排以及環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人物的刻畫、語言的運用等,都表 現出史家在創作上的藝術功力。這樣做,既可補充史料的缺漏,又可使作品更加生動。司馬遷希羅多德正是由於自己的積極參與,才把歷史的真實性 與編纂的藝術性成功地結合起來,使《史記》和《歷史》分別成為東西方世 界第一部史學名著,而他們也因此被譽為“歷史之父”。新歷史演義的求真 與求美是統一的,難以分割的,二者相互促進,互為表里。求真之時注重用 藝術方法來豐富和加強對事物的認識,而求美之時則注重用現代科學的成就 去把握世界。史學研究的嚴肅性與作者的形象化感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真和美同時體現在一部著作之中。
第五,寫作的領域涉及多學科。在一定意義上說,研究對象的複雜性,決定了新歷史演義的多學科性。新歷史演義的研究對象,是人及其所代表的 群體在生存和發展中進行的一切活動。人是一個個具有自然、社會、思維等方面屬性的高度協調、不可分割的生物體,也是一個不斷從外界吸收和交換物質能量及信息的耗散結構系統。這樣的人所進行的歷史活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的活動,是極其豐富多彩和紛繁複雜的,更不用說這些歷 史活動是立體式的、多層次的。面臨如此複雜的研究對象,新歷史演義當然 不可能僅只涉及單一學科,它採用了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心理、生理和社會關係上,進行探索,以此得到正確認識。
一言以蔽之,新歷史演義,從內容及其真實性上看,與一般文學作品有根本區別;從形式和方法上看,與純史學即傳統史學著作也有明顯不同。它是以文學方法對史學內容進行的加工和補充,因而兼具史學和文學兩種特性,既有史學價值,又有文學價值,可稱為“史學寫生”。這種史書,既可滿足廣大讀者的知識追求,又可滿足他們的藝術享受,這正是我們的新歷史演義力求達到的效果。
編著一套書,當然期望它能收到最大的效果,使最大多數讀者看後知識上收穫十分,精神上享受十分。如果僅能使讀者收穫四五分,享受五六分,那就沒有收到最大效果。當然,限於史料的發掘與蒐集,限於編著者的經驗 和水平,特別是多學科研究的能力和文學藝術素養,也許無論如何都不會收 到最大效果。可是,一個嚴肅認真寫作的史學工作者,總不肯放棄這個追求,總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本套書的編著者正是抱著這種嚴肅認真的態度來創作的。依據最大效果的標準,本套書可得幾分,評判權屬於廣大讀者。在這裡,我可以鄭重申明,編著者們的的確確向這個最大效果的目標努力了,盡心了,因而也使作品與最大效果的目標靠近了。
編著者們為爭取最大效果付出了巨大艱辛。他們在寫作過程中,不僅要了解和掌握新歷史演義的基本創作原則和要求,蒐集散存在專著和教材之外的零星的而又是大量的資料(包括具有旁證的稗史軼聞和民間傳說等),還要熟悉甚至重新學習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建立起自己的相應的知識結構,從而解決明清以來歷史演義作家所遇到的既要吸取演義 小說之長,又要將史料處理得恰到好處的難題。這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嘗 試的過程。
新歷史演義的構思提出後,激起了史學界有識之士的廣泛理解和認同。為了將此構思變為現實,老將敢領風騷,不吝潘江陸海;新秀風華正茂,一展雛鳳清音。於是,我們才終於有機會讀到這套別具一格的新歷史演義。
本叢書此次出版,暫收五大國,即美、日、英、法、俄,每國一卷,今 後還將陸續增補,分批推出。在每一國別演義體通史中,作者從大量文字寶藏中進行篩選和提煉,以少見多,妙筆生花,活靈靈地凸現每個國家的歷史進程。在塑造歷史人物的同時,對那些跨度較大的重要歷史事件採取本末紀事與編年紀事有機結合的寫法,或分段記述,或一氣呵成,鋪述來龍去脈, 使所記事件首尾相接,使每個國家的歷史都有一個完整的概貌。加之作者的 積極參與,使其真知卓見和感情色彩滲透於字裡行間,使人感到每個國家的歷史是真實的。叢書就像面面歷史鏡子熠耀閃光,逼真地反映了美、日、英、法、俄五國的悠久歷史,璀璨文明,民族智慧以及歷史前進中的風雨坎坷。 從書中人們可以獲得知識,增長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對國際性事物的洞察 力和加強對外國歷史發展的理解。
我們殷切希望這套叢書能得到廣大讀者的關心和厚愛。
張聯芳 丙子年冬於京城寒舍

圖書目錄

總序——新歷史演義的風采
第一回國父敲響自由鐘宣言照亮新美洲
第二回華盛頓高瞻遠矚傑斐遜出手不凡
第三回憲法之父抗英敵星條國歌震山河
第四回傑克遜欺善行惡荒原主背井離鄉
第五回勇特納驚天動地哈麗特出其不意
第六回偉人降生轉乾坤黑奴顏開獲自由
第七回大將出山如破竹林肯天降鬼門關
第八回橫貫大洋鋪電纜榮辱沉浮待新生
第九回鍍金時代怪物生石油大王財源滾
第十回展宏圖猶大捐軀築鐵路華工獻身
第十一回老漢納呼風喚雨小麥氏青雲直上
第十二回巨聲響地動山搖戰火起春風得意
第十三回虎視眈眈我中華耀武揚威欲稱霸
第十四回美國坐山觀虎鬥總統一蹶墜黃泉
第十五回無馬馬車百年夢怪異老頭創名牌
第十六回羅斯福人殘志堅連環計起死回生
第十七回將軍清醒眾人迷美軍覆沒總統急
第十八回正義之舉建功勳反動勢力末日臨
第十九回“健康法”好事多磨侵朝鮮一敗塗地
第二十回麥卡錫殘害無辜甘迺迪喜入白宮
第二十一回馬省名門遭暗算黑人牧師夢自由
第二十二回小馬丁難防暗箭老米尼遺臭萬年
第二十三回水門醜聞丟臉面總統被迫走西口
第二十四回花生老農入白宮勤儉持家眾人夸
第二十五回人質危機喪國威神機妙算亦無術
第二十六回海灣戰爭逞威風黑人競選談何易

書摘

第一回 國父敲響自由鐘 宣言照亮新美洲寒山漠漠煙如灰,古來征戰幾人回?
摧馬揚鞭醉沙場,不破王冠終不歸。
開篇便說美國南達科他州有一組巨型人頭石雕像,聳立於海拔1700 米的群峰之間。人像頭部高達18 米,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望塵莫及。4 座雕像背依藍夭,遠眺山河,陽光映照之下,格外氣勢軒昂。這便是舉世無雙的美國黑山拉什莫爾峰國立紀念群雕像。
在那群雕像之中,排在第1 位的正是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其他3 位從左至右依次為:第3 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第26 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第16 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雕塑家格桑·博格倫及其愛子林肯·博格倫嘔心瀝血,耗時14 個春秋,方使大功告成。父親積勞成疾,半途獻身,兒子繼承父業,頑強拼搏,譜寫了一曲傳世佳作。1930 年7 月4 日,美國舉國歡慶獨立154 周年,人民收到一份異乎尋常的厚禮——第1 尊華盛頓頭像。這位華盛頓乃何方人士?如何榮獲“國父”美譽?且容細細道來。
喬治·華盛頓於1732 年2 月出生於維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其父是位莊園主,在波托馬克河地區擁有1 萬英畝土地,還開辦一個生鐵鑄造廠,向英國出口產品,因此家境比較富裕。華盛頓有兩個同父異母哥哥、3 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大哥勞倫斯年長華盛頓14 歲,一向是華盛頓崇拜的偶像。華盛頓11 歲時父親去世,勞倫斯儼然成為一家之主。勞倫斯留學英國,學識淵博,回國後參加英國在北美的軍隊,在西印度群島與西班牙和法國殖民軍隊作戰。他的學識、辦事能力,以及英勇殺敵的英雄品德都對幼小的華盛頓產生巨大影響。
華盛頓自幼勤奮好學,除學校的功課外,他自學記帳和起草檔案,13 歲之前已經抄錄了大量商業和法律檔案、契約、期票、債券等,養成精打細算的好習慣。也許正是得益於這些鍛練,他雖然始終未能進入大學,但數學水平備受稱讚。華盛頓16 歲那年,他們全家遷入大哥勞倫斯的維爾農莊園。勞倫斯一向敬仰西印度群島英軍統帥愛德華·維爾農,故以他的名字為自己農莊命名。維爾農山莊至今一直是人們瞻仰的華盛頓故居。
華盛頓為人忠厚的品質和一絲不苟的作風,受到德高望眾的弗爾法克斯勳爵的賞識。此人祖上受封於英王,在維吉尼亞州蘭嶺一帶擁有大片地產,他決定帶領華盛頓一同前去,親自查明這些土地。華盛頓興奮不已,這是他第1 次離開家鄉,也是初次為他人工作。蘭嶺的美麗風光,測量土地的無窮樂趣,甚至與印第安人的愉快交往都使少年華盛頓心曠神怡,他犧牲休息,將這外部世界的所見所聞一一記在日記中。弗爾法克斯對華盛頓的測量報告十分滿意,回去後便推薦他任政府土地測量員
當時美國只是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人口稀少,土地遼闊。因此,測量土地的工作十分需要人,而能夠勝任者又寥寥無幾。因此華盛頓不僅處處受人歡迎,而且得到豐厚的報酬,同時也成為遠近聞名的人物。然而,華盛頓並不滿足於現狀,工作之餘,他在大哥勞倫斯指導下學習軍事技術。英國為防禦法國在北美日益擴張的勢力,把各州劃分為若干軍區,每個軍區設一名少校級副官。勞倫斯偏愛華盛頓,有心給他謀求這份年薪150 英鎊的美差。為此,勞倫斯特請一位老軍官協助他給弟弟上軍事課,並進行步槍操練和劍術訓練。
大哥的一番苦心使華盛頓感激不盡,他只有以勤學苦練報答兄長的深情厚意。然而卻不料此時一場肺病無情地奪去了他大哥勞倫斯年輕的生命。年僅20 歲的華盛頓從此挑起了管理全家的重任。
1852 年,華盛頓被任命為民兵少校,兩年後晉升為中校。一次與法國爭奪地盤的戰鬥中,華盛頓的指揮官身受重傷,他毅然站出來指揮撤退,使部隊避免更大傷亡。此後,他被升為上校,並擔任團長。幾年後,華盛頓被選為維吉尼亞州議會議員,是弗雷德里克縣僅有的兩名議員之一。此時,歐洲戰火不斷,各大國對美洲你爭我奪,華盛頓再也無法躲避在維爾農山莊,他只得面對現實,以一顆愛國之心保衛家園。
北美13 個英國所屬的殖民地,在一個半世紀中,無論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處於被英國王朝奴役的地位。各地愛國者進行了長期鬥爭,但勢單力薄,終抵不過宗主國五花八門的法律和強大的武力鎮壓。殖民地人民決定團結起來,聯合行動。1774 年各地代表舉行了第1 次大陸會議,提出“我們都是美國人”的響亮口號,倡導不要再強調自己是“維吉尼亞人”、“紐約人”、“賓夕法尼亞人”或“新英格蘭人”等等,殖民者對任何一個殖民地的攻擊,應該視為是對所有殖民地的攻擊。華盛頓作為維吉尼亞代表,出席了會議,並投票贊成以和平方式解決與英國的矛盾。
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1775 年4 月的一天,華盛頓正在維爾農山莊的草地上宴請賓客,忽然接到一個不幸的訊息:英國駐守新英格蘭的軍隊出動1700 餘人,襲擊了波士頓民兵設在康克德和列剋星頓的秘密軍火庫。當地人民迅速拿起武器,阻截、打擊敵人,鮮血灑滿了波士頓城外。
華盛頓夫人和客人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戰報嚇得目瞪口呆,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華盛頓。作為一名軍人,華盛頓深知這場流血帶來的後果。他心急如焚,站起身來,打破寂靜低聲說道:“這真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
他走動了一下,看看大家,似乎在問他們作何感想。他接著說:“作為軍人,一想到一度多么幸福而和平的美洲平原馬上就要淹沒在血泊之中,我真是,我真是感到無限悲傷!”
他喝了一口酒,提高噪門言道:“這是可悲的抉擇。但是,我們非進行抵抗不可。一個正直的人在選擇自己道路時,難道還能有什麼猶豫嗎?”6 月,華盛頓應召赴費城出席第2次大陸會議。誰也不曾料到,他此行一別就是8 年之久。
第2 次大陸會議顯然比第1 次激烈得多。代表們對殖民地與英國的關係爭論不休,一派主張各殖民地聯合起來獨立於英國;一派則要求繼續保持英國統治,和平解決現有矛盾。一天,麻薩諸塞州代表約翰·亞當斯站起來慷慨陳詞:“先生們,現在已經到了萬分危急的時刻。我們必須增援波士頓,否則,那裡的民兵是很難長此下去的。要知道,英國軍隊畢竟是正規軍,不可小視。因此我建議組織大陸軍,由一位將領統率。我認為,唯獨一人可以膺此重任。此人就在我們中間,他來自維吉尼亞,具有卓越的軍事才幹和優秀品德,他一定能把各殖民地團結起來。我堅信,他能勝過我們任何人!”
亞當斯如此一番演講,雖然沒有提名,但所有的人都不約而同將目光投向華盛頓華盛頓坐在靠門的位置,一聽亞當斯說的是自己,立刻悄悄溜出門去。當人們的目光集中過來時,只落到一張空椅子上。
華盛頓經過認真考慮,最後接受了委任。其實,他在維爾農山莊所言“選擇道路”時,已經作出了決定,不過對擔任總司令並無思想準備。軍令如山倒。他匆匆給妻子瑪莎寫了一封告別信,又給弟弟寫了一封交待莊園事務的信後,第2 天就動身奔赴前線了。
戰事暫且不表,單說瑪莎自華盛頓走後坐立不安,她了解丈夫大公無私的品德,明白波士頓的戰火牽動著他的心。但是,她卻沒有料到後來發生的一切。她接到華盛頓從費城寄來的信件,驚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信中開門見山地寫道:“我向你莊嚴地保證,我不但沒有追求這一職務,而且還盡了最大的力量避免擔任這一職務。這不僅是因為我不願意同你和家人分開,而且因為我意識到這副擔子太重了,是我的能力所擔負不了的。我在家中和你在一起生活一個月所得到的真正幸福比我在外面呆七七四十九年所能夠希望找到的十分渺茫的幸福都多。但是,既然某種命運安排我擔任這一職務,我也就希望這一重任是上天有意要我完成的某種特殊使命。”
瑪莎茫然不知所措,淚水奪眶而出,灑落在信紙上。“你就這樣一走了之,不知何日再相見。你讓我儘量過得愉快,可是我怎能愉快?天啊,我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我還沒有來得及為你生兒育女,你怎么就如此遠走高飛了?”華盛頓一生沒有親生子女,他收養的兩個孩子是妻子與她前夫所生。話分兩頭。再說華盛頓走馬上任總司令方才明白,大陸軍徒有虛名,完全是個空架子。他本人幾乎是位光桿司令,除臨時配備的幾個助手,嚴重缺乏各級指揮官。工兵、炮兵所需的技術專家更為匱乏。
所謂大陸軍,實際上是把民兵中的志願兵加以軍事訓練後編排而成,他們缺乏長期服役的觀念。且徵召工作並無統一計畫,為了迅速招來兵馬,大陸軍只得召收短期兵,一年後爭取他們繼續服役。對於這種無時無刻都為兵源發愁的局面,華盛頓十分焦慮,幾次上報大陸會議,要求立即組織正規軍,結果都一次次落空。
華盛頓心裡明白,有苦難言。他對秘書米夫林上校說:“你知道,我陷入一種左右為難的困境,人們對我抱有很大期望,可是我們沒有人,沒有兵,沒有武器,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更令人痛心的是,我又不能向世人求援。如果我公開表白我們缺這少那,不是等於暴露我方弱點,而助長敵人氣焰嗎?我的良心和一個軍人的道德告訴我,不能這樣做,我只有自食苦果。”華盛頓他們連勸帶哄,挽留戰士。但戰士們天天盼著服役期滿,幾乎無人願意延長服役期。1775 年底,華盛頓說:“我們現在各團的人數還達不到半動員狀態。總共約5000 人的隊伍,到本月中旬就服役期滿,而新征的兵源又總是姍姍來遲。希望以後士兵們留隊的時間不要再如此短暫。”總司令的話又有多少作用呢?年初,近一半人照走不誤,留下的加上新兵總數也不過8200 多人,其中許多人還是兩手空空,沒有武器。
華盛頓甚至採用發放獎金等辦法以求擴大兵源。凡願意在整個戰爭中服役的人獎金為20 美元,外加100 畝土地;服役3 年者的獎金為10 美元。結果,多數人還是不願長期服役,寧可只要10 美元。原因很簡單,各州為服役者發放的獎金大大超過大陸軍的酬勞,例如,麻薩諸塞州給入伍者的獎金就是86.67 美元。這樣,參軍者能拿到更多的錢,還落得個在地方警衛部隊服役,不必上前線打仗,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一著不靈,又想一著。大陸會議下令各州,凡兩個男人聯合推薦一個健康男子參軍,此二人可免除在民兵的服役。執行中新的問題層出不窮,冒名頂替,出錢僱人,甚至派契約奴服役,無奇不有。
1778 年,無可奈何的華盛頓對建立軍隊已喪失信心。他痛心疾首,面對將領們道:“請認清我們的現實。看來,志願兵役制是全然不可能的事情。那些代價極其昂貴的獎金和各種絞盡腦汁的誘惑,已統統證明是枉然的。除了刺激得寸進尺、貪得無厭的要求之外,簡直沒有其他效果。”
有人想出了各州攤派數額的辦法,結果也由於各州態度不一,對策不斷,使大陸軍總不能保持相對穩定的兵力,最多時也不過1.6 萬餘人。
華盛頓痛心地在工作匯報中寫道:“我深信,如果沒有一支進行戰爭的軍隊,美國的獨立永遠不會實現;如果我們僅僅依靠一支臨時的或者一年一期的軍隊,我們必將在巨額開支之下陷於滅頂之災,隨之就是滅亡。”
這位總司令在發牢騷的同時,又十分同情士兵。一次,他視察一個營地,發現戰士光著腿,裹著毯子出來進去。他剛想發脾氣,叫過一個軍官一問,才得知是衣服不夠。他走進營房,戰士們嚇得不知所措。看著他們狼狽的樣子,華盛頓示意不必站起來了。然後,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辛苦了。這么冷的天,你們衣不蔽體,沒有毯子禦寒,沒有足夠的糧食,甚至行軍時沒有鞋穿,腳上淌著鮮血,你們想家,我都知道,都了解。”有人發出低微的哭泣聲,有人淚水盈眶。“我聽說有人罵娘,有人發牢騷,說沒錢!缺衣!少食!無酒!還打個什麼仗!請放心,我不怪你們,我發誓不會怪你們。因為開小差的人畢竟很少,你們都能忍耐和服從。我們就是要靠這樣一支隊伍取勝,否則,你我都會同歸於盡。我作為總司令,謝謝你們!”
華盛頓正是在重重困難之中,帶領這樣一支部隊,進行著震驚世界的美國獨立戰爭。他根據敵強我弱的特點,採用靈活戰術,避免死打硬拼所造成的不必要損失,將局面一步步改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