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四明山

美哉,四明山

《美哉,四明山》是由公務員作家梅百烽先生主編,王永江先生全案策劃設計的四明山區域地方文化文集。本書共分“梁弄,不止是一座湖山靜美”、“大嵐,修身養性的第九洞天”、“四明山,撿拾唐詩的吉光片羽”、“鹿亭,綠野曾經留下仙蹤”四大部分。本書於2012年5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哉,四明山
  • 作者:梅百烽
  • ISBN:979-988-78127-6-0/w.1205
  • 類別:地方文化
  • 頁數:206
  • 定價:38.50元
  •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5月
  • 裝幀:王永江
  • 開本:16
圖書簡介,導讀,作者簡介,出版社簡介,

圖書簡介

四明山又名句余山,是天台山脈的支脈,橫跨餘姚、鄞縣、奉化三縣(市),並與嵊縣、新昌、天台三縣連線。四明山,山巒起伏,蜿蜒連綿,危崖壁立,森林茂密。據志書載:“四明山周圍八百里,二百八十峰,峰峰相次,中頂五峰,狀如蓮花,疑近星斗,山頂極平正,有方石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四明。”
美哉,四明山
為加快四明山旅遊整體開發的步伐,以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目標,努力把旅遊業培育成現代服務業的主導產業,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通過以編輯出版《美哉,四明山》一書為切入點,從文學的視角去解讀四明山,為下一步的四明山旅遊資源的整合、開發、包裝、推銷和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起到一個文化引領的作用,也為提升整個餘姚市城市的文化品位,充分發揮四明山的人文資源的最大效益做一些基礎的歷史文化鋪墊。

導讀

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要描述一座山的美感,顯然並不容易。山因四時不同而呈現不同美感。縱然你有千眼萬心,也無法斷言哪一季最美。山在它那邊,美在你這邊。
北宋畫家郭熙《山水訓》說得相當精妙: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
餘姚邑人、著名思想家黃宗羲的《四明山志》云:餘姚南有山二百八十峰,西連上虞,東合慈谿,南接天台,北包翠竭,中峰最高,上有四穴,若開戶牗以通日月之光,故號四明。
餘姚江河鐘靈毓秀,山嶺秀麗旖旎,物產豐沛富饒,人文絢麗瑰美。四明山更以人文山水著稱其間。整體四明山脈橫貫餘姚、鄞州、奉化、嵊州、新昌、天台六市區,呈東西向橫亘掠空而去。其精華地段當以餘姚四明山為勝,一處處景點宛如煉丹仙子傾覆于山水間的驪珠,觸手可及,俯拾皆是,滿目琳琅。
唐詩之路步步驚艷。
李白繡口吐出了“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日出紅光散,分輝照雪崖”的豪邁感言;唐之淳眼中的四明山則精緻些:“會稽東南秀,四明明更佳。蜿蜒三百里,慘澹青蓮花。”無論三千還是三百里,仿佛萬里江山縮微成了握在掌中的精美盆景,令人莞爾。
施肩吾由當今驢友不畏艱險的行旅風範,“半夜尋幽到四明,手攀松桂觸雲行”;張廷枚更行更遠悠然漫步於四明山村,“四明幽絕處,仿佛武陵源。山盡都無路,溪回忽有村”,令人倏然而起尋覓桑麻田園之念想。
陸龜蒙與皮日休,黃宗羲與高士奇,前二者立於唐朝,後二者站在清代,中間至少隔著七百多個春秋,藝術美感與詩人氣質卻驚人一致,不約而同地吟下《四明山九題》:石窗、過雲、雲南、雲北、鹿亭、樊榭、潺湲洞、青欞子、鞠侯,把四明山吟得仿佛閬苑仙境。
一步一景,一景一奇,一奇一絕,一絕一嘆,四明山處處是詩,是畫,是夢,是醉……
跟著唐詩一路讀四明,再多再美的辭彙已不能靨足視覺美感,餘姚的作家們遂溯源其上,踏著唐詩之路尋覓前人餘韻。梁弄不止一座湖山靜美,大嵐有修身養性的第九洞天,四明山撿拾唐詩的吉光片羽,鹿亭的綠野中的曾經留下仙蹤……
詩情因山水風光而浸潤,文脈因史記先賢而薰染,作家們咀嚼著四明山水草木,四季輪迴風物風情,遂吐哺出一篇篇嗅之溢香的美文。
他們穿過《火紅的街弄》,聞著《弄堂風韻桂樓書香》,來到《輕紗一抹四明湖》;在清寂的《羊額古道》上欣賞《沖天吊紅透柿林》還有《嵐山霧色》;踏上《唐詩四明路》《敬畏蒼莽》,冬日暖陽下震撼於美得冷艷的《江南霧凇》;在鹿亭的《時光之恆》里,看見《那山那水那溪》的盡頭《白雲生處有人家》……
西方先知穆罕默德曾與他的門徒在山谷講道。門徒問他能讓山過來嗎?穆罕默德對著山喊著:山過來!空谷回音裊裊不絕,山未過來。穆罕默德坦然一笑:山不過來,我們過去吧!他們跋山涉水達到山頂,終見無限風光在險峰。
去吧,踏上唐詩之路踏上四明山,去看“綠蘿碧澗月欲上,淡煙遠岫天低橫”,去賞“泉濤疊翠層巒底,遠嵐掛碧松蘿里”……
山不過來,我們就過去吧。
是以為序。
餘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餘姚市四明山旅遊開發辦公室主任 盧建國
2012年5月2日

作者簡介

梅百烽 男,中共黨員,大學文化,現任浙江省餘姚市旅遊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餘姚市四明山旅遊開發建設辦公室副主任。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總社地址:中國·香港九龍彌敦道208-212號四海大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