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吉多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與土德聯軍的作戰)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戰役背景,戰役過程,戰役結果,戰役影響,戰役評價,

戰役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人也是通過美吉多出其不意地擊敗了土耳其人,而英國人的戰略思想與3000年前的圖特摩斯三世的戰略有異曲同工之處。
1918年7月,艾倫比試圖在傑里科附近渡過約旦河以便在安曼附近切斷漢志鐵路,但過於惡劣的自然環境使得這一努力虎頭蛇尾的結束了。但是從此,桑德斯對他的左翼極端敏感,將三分之一的兵力保持在約旦河東面。這正中艾倫比下懷,他制訂了一項戰略,旨在僅以一場閃電戰役就贏得對土耳其的戰爭。

戰役過程

艾倫比計畫佯攻約旦河谷,實際上卻在地中海岸邊發動進攻,用步兵在土德聯軍的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通過這個缺口,騎兵部隊將能夠北進穿過沙龍平原和卡爾邁勒山脈,然後東進,在敵人前線40英里左右的阿富拉和貝珊切斷土軍所有的交通線和供應線,迫使其只能通過納布盧斯到約旦河間的陡峭峽谷撤退。面對英軍的飛機和騎兵的聯合追擊,這種撤退是幾乎無法完成的,從而意味著約旦河西面的兩支敵軍的徹底毀滅,並使英軍離大馬士革和約旦河東面的土耳其人一樣近。同時一支騎兵部隊將協助勞倫斯的阿拉伯部隊奪取漢志鐵路的匯合點德拉,從而迫使約旦河東面的土軍不得不撤退。與此同時其餘的騎兵部隊將攻占大馬士革,切斷這支部隊的退路,加以殲滅。 這一計畫打破了一戰的塹壕戰特色,充分體現了突然性和機動性,但是其中也包含著巨大的危險。只要敵軍在卡爾邁勒山脈的一兩個小山口上部署少量裝備著機槍的步兵,就可以輕而易舉的阻止艾倫比的騎兵的挺進。艾倫比清楚的認識到這一危險,他決心動用兩種武器——他的飛機和勞倫斯的阿拉伯軍隊——使敵人的指揮部門耳聾眼瞎,行動遲緩。他命令勞倫斯的部隊四處展開游擊性質的奇襲,迫使土軍調動後備力量以應付這一威脅。同時大力增強其空軍的力量,奪取了制空權,使德軍的飛機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傑寧機場,不能起飛。艾倫比還展開大量欺敵行動,如在約旦河谷建立假司令部和假軍營,部隊白天向約旦河谷前進而晚上返回營地等等。這些周密的準備使得他的計畫順利地得到了實現。

戰役結果

9月19日凌晨,艾倫比在西線達成突破。到了20日早上8點,英軍騎兵奪取戰略要塞阿富拉;下午4:30,第四騎兵師奪取貝珊。稍後,澳大利亞騎兵師到達傑寧。至此,徹底地切斷了敵軍的撤退路線。隨後,艾倫比成功的對通過峽谷撤退的土德聯軍進行追擊。不到三天,兩個土耳其集團軍和德國在巴勒斯坦的全部勢力均被摧毀,只剩下在約旦河西面的土耳其第四集團軍。補給線被切斷的第四集團軍倉皇撤退,但是被阿拉伯人和從貝珊東進的第四騎兵師拖住並不斷蠶食。土第四集團軍很快消耗殆盡,其殘部在大馬士革附近投降。10月1日,艾倫比拿下了古城大馬士革。10月16日,英軍攻陷霍姆斯;10月25日,阿拉伯部隊拿下了北方的重鎮阿頗頓。至此,土軍所有有組織的抵抗都崩潰了,土耳其政府於10月30日投降。

戰役影響

此戰役中,英軍在38天裡推進350英里,奪取了整個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並孤立了美索不達米亞,迫使那裡的土軍撤退。此期間,英軍殲滅了敵軍3個集團軍,僅俘獲就達7.5萬人,而自己的傷亡卻不到5000人。

戰役評價

這是一場帶著二戰色彩的一戰戰役,也是騎兵的最後一場偉大戰役。
英國人的戰略思想與3000年前的圖特摩斯三世的戰略有異曲同工之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