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快疫

羊快疫

引羊快疫主要發生於綿羊,是由腐敗梭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羊突然發病,病程極短,其特徵為真胃黏膜呈出血性炎性損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快疫
  • 對象:綿羊
  • 特點:分布於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澤之中
  • 病原學:病原為腐敗梭菌
流行特點,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症狀,診斷,抹片鏡檢,分離培養,動物試驗,防治措施,治療,血清治療,預防措施,專家提示,

流行特點

腐敗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於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澤之中。羊採食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芽胞進入羊消化道,多數不發病。在氣候驟變,陰雨連綿、秋、冬寒冷季節,引起羊感冒或機體抗病能力下降,腐敗梭菌大量繁殖,產生外毒素引起發病死亡。

病原學

病原為腐敗梭菌,革蘭氏陽性的厭氧大桿菌,菌體正直,兩端鈍圓,用死亡羊的臟器,特別是肝臟被膜觸片染色後鏡檢,常見到無關節的長絲狀菌體,這一特徵對診斷本病有重要價值。在動物體內外均可產生芽胞,不形成莢膜,可產生多種毒素。具有致死、壞死特性。發病羊多為6~18月齡的綿羊,山羊較少發病,主要經消化道感染。

流行病學

腐敗梭菌通常以芽胞體形式散布於自然界,潮濕低洼的環境可促使羊發病、寒冷、飢餓和抵抗降低時容易誘發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發病率約10%~20%,病死率為90%。

臨床症狀

羊突然發病,往往未表現出臨床症狀即倒地死亡,常常在放牧途中或在牧場上死亡,也有早晨發現死在羊圈舍內。有的病羊離群獨居,臥地,不願意走動,強迫其行走時,則運步無力,運動失調。腹部臌脹,有疝痛表現。體溫有的升高到41.5℃,有的體溫正常。發病羊以極度衰竭、昏迷至發病後數分鐘或幾天內死亡。

診斷

在羊生前診斷本病有困難,根據臨床症狀只能初步診斷,死後剖檢可見真胃出血,確診需進行細菌學檢驗

抹片鏡檢

用死羊肝臟的被膜觸片、染色、鏡檢,可見到無關節的長絲狀菌體。

分離培養

常用葡萄糖血瓊脂和肉湯分離病菌後作生化試驗

動物試驗

將新鮮病料肌肉注射小鼠或豚鼠,常在24h內死亡,立即采臟器做觸片鏡檢。

防治措施

治療

大多數病羊來不及治療即死亡。對那些病程稍長的病羊,可用青黴素肌肉注射,每隻羊每次160~320萬單位,每天2次,或內服磺胺嘧啶0.1~0.2g/kg體重,每天2次。輔助療法是:強心、補液解除代謝性酸中毒。可用含糖鹽水500~1000ml,5%碳酸氫鈉100~150ml,10%安鈉咖10~15ml,混合後靜脈注射,或內服20%石灰乳,每次50~100ml,每天1~2次。對可疑病羊全群進行預防性投藥,如飲水中加入蒽諾沙星,或環丙沙星

血清治療

首先病羊要隔離,同時對發病的羊套用英國凱諾推薦的血清藥物進行治療,推薦方案:羊速清+頭孢+干擾素,連用2-3天,治癒率在90%以上。
羊快疫

預防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防止羊受寒冷刺激,嚴禁吃霜凍飼料。
在易發地區每年春、秋兩季注射羊7聯血清—羊速清(羊小反芻獸疫,羊痘,羊口瘡病,羊腸毒血症,羊快疫,羊黑疫,羔羊痢疾)
每年秋冬、初春季節不在潮濕地區放牧
在易發季節,適當補飼精料,增加營養,提高抗病能力,不讓羊採食冰凍草,防寒,防止感冒
發現可疑病羊,立即上報有關部門,採取隔離消毒,防止疫情擴散
對病程稍長的病例,在防疫措施保護下,給予每隻羊160萬--240萬單位青黴素1次肌肉注射,1天2詞

專家提示

生前診斷比較困難,藉助死後剖檢,真胃有出血性炎症,結合臨床診斷可初步確診,但確診還必須進行細菌學檢查
對稍緩慢可疑病例的治療,必須在嚴密隔離、消毒、防止疫情擴散的情況下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