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山(河南省信陽市羊山新區)

羊山(河南省信陽市羊山新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羊山新區規劃總面積7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面積30.7平方公里。新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規劃,充分利用現有山水地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致力於建設現代山水園林生態之城,形成了“一軸、三組、三帶、三環、三節點”的總體景觀結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山
  • 規劃總面積:76平方公里
  • 起步區面積:30.7平方公里
  • 總體景觀結構:一軸、三組、三帶、三環、三節點
區域位置,區域特色,地圖信息,

區域位置

信陽羊山新區
一、精雕細琢抓規劃,繪發展藍圖
羊山新區規劃總面積76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面積30.7平方公里。新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規劃,充分利用現有山水地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致力於建設現代山水園林生態之城,形成了“一軸、三組、三帶、三環、三節點”的總體景觀結構。“一軸”即行政中心南景觀軸;“三組”即行政文化中心組團、金融商貿組團、高鐵站區組團;“三帶”即新七大道、新六大街、新二十四大街三個道路景觀帶;“三環”即一個由環抱新區、兩條縱貫南北的城市生態綠化帶、隔離帶組成的三大綠環;“三節點”即行政中心、商務金融中心、高鐵站前服務中心三個景觀節點。
二、聚精會神抓招商,增發展動力
新區對土地、規劃、建設等按照“以塊為主,獨立操作,統一協調,封閉管理”的機制,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不斷完善招商引資政策,強化工作措施,成效顯著。成立5年來,累計對外發布招商引資項目206個,簽約項目93個,契約總金額70億元,實際利用區外資金30億元。一是制定了優惠政策,規定外商到新區投資,均可享受優惠的土地政策和財稅政策,並減免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二是狠抓項目儲備、推介,由處級領導帶隊,參加茶文化節、中博會、“4+2”論壇等重大招商活動,加快走出去、請進來步伐;三是實行“一站式”快捷服務,新建成了新區行政服務審批中心,對服務部門、審批項目、審批內容、審批依據、申報材料、辦事程式、承諾時限、收費標準“八公開”,為廣大客商和民眾提供方便。
三、精益求精抓建設,樹發展形象

區域特色

同時以項目建設為中心,突出重點,激活熱點,帶動難點,力促項目落地,狠抓項目開工,不斷掀新區建設新高潮。
一是加大項目建設。
首先,實行處級領導聯繫項目責任制,各辦事處、區直各部門包項目負責制,明確項目建設重點、措施、進度、責任,並將項目完成情況納入目標管理,加大跟蹤督導和獎懲力度,促進項目建設。其次,按照“減少環節、減少時間、減少費用、加快速度”的“三減一加”要求,製作建設項目和企業辦事流程圖,規範項目建設從引進、選址、辦證、到供地、建設、竣工投產等各個環節的辦事程式。再次,充分發揮橋樑作用,召開銀企座談會,加大銀企溝能協調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第四,實行首問負責制、工作崗位無缺位制、重點項目代辦制、投資項目一周辦結制、收費公示制,一個視窗受件,一個視窗出件,一個視窗收費,一站式服務,開通“綠色通道”,為項目建設提供“貼身”服務。第五,加強土地清查,對已完成征地拆遷,具備建設條件的項目,按照契約要求,嚴格落實土地政策,促其按確定時間開工建設。據統計,新區現有項目127個,總投資約100億元。其中,市四大家辦公樓項目已建成,市四大家搬遷入駐新區,實現了市級行政中心轉移,奠定了新的政治中心的基礎;新區招商大廈、市疾控中心、葉信高速、移動公司生產樓、國際建材港、盧氏茶葉生態園、平高電氣等12個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另有39個項目正在並加快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41億元,建成樓房110多萬平方米。
二是加大路網建設。
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努力解決規劃支路不完善,水、電等設施配套不足問題,不斷提高功能承載力。目前,已建成城市道路60多公里,“三縱三橫”的交通框架已形成,支路路網結構不斷最佳化。同時,為緩解建設資金不足,積極拓展籌資渠道,出台優惠政策,鼓勵入駐企業墊資修路。
三是啟動“三大綠環”建設。
為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建設生態宜居城區,新區規劃了“三大綠環”,共13000畝的生態綠帶。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紮實推進”的原則,啟動了“三大綠環”建設,完成了羊山森林公園一期等“四點二線”、共800畝土地綠化任務,新增綠地50萬平方米。四是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投資3500萬元,實施了新五大道、新七大道、新十六街供電、供水管網建設。目前,供電管網已鋪設完成並實現通電,供水管網正在加快建設,部分實現了通水。它們的建成,可形成新區完整的供水供電網路,基本解決制約項目建設、入駐的用水、用電問題。同時,順利完成了各條道路路燈、道路標示牌、紅綠燈的安裝等工作。
四、一心一意抓民生,聚發展合力
1、堅持教育為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大力實施人才引進戰略,招聘優秀教師,充實教師力量,最佳化教師隊伍。加大資金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投資900多萬元,新建了教學樓、綜合樓、學生食堂,增置了教學設備。不斷最佳化學校整體部局,征地20畝,投資110多萬元,新建了春蕾國小,白高廟國小征地27畝,擴建工程穩步推進,另有一所中國小正在征地拆遷,準備明年實施建設。全額撥付生均公用費用、農村學生取暖費、困難寄宿學生生活補助等費用,為學生生活學習提供保障。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組織校長、骨幹教師到華東師大、鄭州、深圳等地學習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素質。
2、堅持環境為要。深入開展“六城聯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生態示範市”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國家衛生城市”通過省級初檢,創“國家園林城市”正式啟動,改善了轄區環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加強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多發性犯罪,維護了良好的治安環境。積極開展處級領導幹部大接訪,暢通信訪渠道,落實信訪責任,及時化解矛盾,營造了和諧的社會環境。
3、堅持以人為本。採取切實措施,切實解決失地農民問題。一是引導轉移就業。首先,制定了《關於建立勞務型機構促進失地農民、下崗人員再就業的意見》,成立了新區勞動就業管理服務中心,下設路政保潔公司、市政綠化公司、土石方工程公司、建築施工公司等,認真做好對失地農民的統計、備案、管理、引導工作,積極向已建成單位、施工企業推薦安保員、水電工、泥瓦工、保潔員等。其次,鼓勵失地農民逐步參與到新建的農貿市場、小商品集散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的經營和管理中去,獲取經營收入,確保生活的穩定。再次,加強技能培訓。新區自成立以來,先後舉辦泥木工、水電工、汽車修理工、美容美髮、園藝等項目的培訓班20餘期,培訓失地農民1500餘人,轉移就業1400餘人,就業率達90%以上。二是建設安置小區。根據新區總體規劃,新區已累計拿出土地2000多畝,投入資金3億多元,在未來城市商業圈內集中建設10個農民安置小區。目前,已開工建設樓房130餘棟,已建成80棟,部分拆遷戶已入駐新居,年前將再讓1000戶以上拿到新房的鑰匙。三是構建保障體系。首先,建立失地農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即每徵用集體經濟組織一畝土地,除按規定進行補償外,另追加1萬元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其次,構建集體經濟發展載體,即按人均0.5分地的標準,為被征地的村提供相應預留土地,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載體。村集體可以用預留土地進行投資或招商引資,發展自己的經濟實體;再次,成立專門機構,對失地農民集體經濟發展基金和預留土地的使用進行有效的監管,引導發展基金和預留土地有效投資、合理理財。四是實施困難救助。逐步將失地農民從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並納入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不斷加強敬老院建設,五保集中供養率達40%以上;全面展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8年參合農民達近3萬人,報銷醫藥費用100多萬元;不斷加大社區衛生服務設施建設,積極為城鄉居民辦理醫療保險,努力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地圖信息

地址:溮河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