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翼群

羅翼群

羅翼群(1889—1967),廣東興寧龍田鎮人,1889年出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後廣州光復,成立都督府,羅翼群任都督府參軍,1917年,廣州成立軍政府,任軍政府少將參軍,1923年,孫中山復任大元帥,羅翼群任大本營兵站總監,主管北伐軍糧餉供應;黃埔軍校成立,羅翼群負責調撥黃埔軍校經費,歷任中國國民黨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政府委員兼南路行署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等;國共內戰時期,致力於反對內戰活動,被中國國民黨開除黨籍;1949年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委員等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67年去世,終年78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翼群
  • 別名:字逸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東興寧龍田鎮鴛塘
  • 出生日期:1889年
  • 逝世日期:1967年9月
  • 畢業院校:兩廣測繪學堂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梅州遭遇,軼事典故,

人物簡介

羅翼群(1889~1967年),字逸塵,廣東興寧縣龍田鎮鴛塘人,知名的民主人士。清末,在孫中山的鼓動和領導下,廣州反清鬥爭風起雲湧,羅翼群深受影響。他先後追隨鄧仲元、廖仲愷、朱執信等,從事推翻清王朝的活動。清光緒三十年(1907),羅翼群在廣州加入同盟會。民國元年(1912),任廣東都督府軍事委員。後來與廖仲愷、鄧仲元去東南亞聯絡華僑,旨在反袁護國鬥爭。不久,任中華革命軍第七路軍副司令。民國6年(1917),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任海陸軍大元帥時,羅翼群任少將參軍。民國11年(1922),他任東路討賊(陳炯明)軍第二軍參謀長兼第九師師長。後調任大本營兵站總監,負責軍隊糧餉供應工作。不久,改任廣東省省長公署總參議,參與計畫東征陳炯明事宜。第二次東征(1925年10月)期間,任東征軍總指揮部總參議,並隨部出發東征。由於他擁護三大政策,能推心置腹與東征軍政治部總主任周恩來及蘇聯顧問羅加覺夫共商軍務所以被重用。
民國26年(1937)“七·七”事變後,羅翼群堅決擁護國共聯合抗日,被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軍統率委員會委員,推動廣東抗日運動。後來,再次擔任廣東省政府顧問兼南路行署(設於茂名,轄七、八兩個行政區)主任。後深感國民黨政府日趨腐敗,民心日離,他一度離職回原籍。不久,赴港探親。太平洋戰爭爆發,羅翼群自港返興寧原籍。及後,何香凝從香港經東江縱隊護送至羅翼群家安居三個月之久,並由他陪同在興城向各界人士作抗日救亡的演說。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處心積慮要發動內戰,羅翼群則力主與中共合作,和平建國,反對內戰。當各黨派政治協商會議行將破裂時,他致書國防部長白崇禧,反對內戰,忠告執政當局應“懸崖勒馬,不宜由極少數為自己權勢而忽視民眾者所誤”。1949年初,他在廣州聯絡參議員劉經畫、張文甲、張掖等10餘人,向省參議會提出擁護李宗仁與中共繼續和談為提案,又在國民黨紀念周上發表主和、反蔣獨裁的講演。同年7月11日,羅翼群在香港與賀耀祖等11人,以快郵代電,勸李宗仁接受中央條件,重開和談途徑,結束內戰。為此,蔣介石控制的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決議,永遠開除羅翼群的黨籍,並下令通緝他。當時羅翼群在香港報紙上發表書面談話和聲明,指斥蔣介石為“孫總理第一號叛徒”。1949年8月13日,羅翼群與黃紹雄、劉斐等44人,發表《“八·一三”對國民黨同志宣言》,並召開記者招待會發表談話。9月12日,又與黃紹雄等55人發表《告國民黨軍人書》,勸他們及早覺悟,效法程潛、陳明仁等長沙起義,以爭取光榮。廣州解放前夕,羅氏仍對國民黨政府盡最後之忠告,作長函分致李宗仁等,勸他們效法傅作義等起義,毅然脫離蔣黨。
北京解放後不久,中國國民黨民主派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羅翼群被選為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後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廣州解放後,羅翼群回粵任職,先後任廣東省文史館館員、省人民委員會參事室副主任、省政協常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廣東省社會人士聯絡委員會主任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十多年間,羅翼群一直熱愛社會主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曾多次寫信往台灣,呼籲國民黨舊友回歸祖國。1957年夏,由於反右鬥爭擴大化,他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一開始又慘遭迫害,於1967年9月在廣州病逝,終年78歲。
1981年4月,經中共廣東省委複查,為羅翼群改正錯劃右派。同年5月11日,在廣州為其隆重舉行追悼會,並把他的骨灰移放廣州銀河革命公墓。
羅翼群一生有不少詩文留世,逝世後出版的《羅翼群詩文集》收錄了其中一部分。

人物生平

清光緒三十年(1904)就讀於興寧縣興民學堂,一年後輟學任植基國小教習。光緒三十二年赴廣州考入兩廣測繪學堂,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光緒三十四年冬畢業,被派在兩廣督練公所參謀處陸地測量隊任職;後調任陸軍混成協司令部參軍,都督府軍事委員,協助陳炯明編遣各部民軍。
民國元年(1912)任廣東陸軍測量局局長兼廣東陸軍測量學校校長。翌年“二次革命”失敗後,受通緝而逃往香港轉南洋各地。民國3年在鄧仲元領導下,先後參與策劃黃崗起義和惠州起義。後加入中華革命黨,隨即赴新加坡、馬來亞各地聯絡華僑發展中華革命黨組織;旋奉命返香港策劃討袁工作,辦《現象報》。又赴南洋各地籌募革命公債。民國5年回香港,奉命赴潮汕運動龍濟光部隊起義,任七路軍副司令;後轉東莞石龍建立中華革命軍東江總司令部,任參謀長;孫中山由日本返滬後,奉命去滬協助朱執信辦理黨務文牘工作。
翌年孫中山南下建立護法軍政府,他任軍政府少將參軍。民國7年初任援閩粵軍總部代理副官長;旋任第二支隊司令部參謀長,轉戰閩南、閩西一帶。翌年任第二軍第十二統領。民國9年夏隨粵軍自漳州回師廣州驅逐桂系軍閥,任粵軍總部參議兼省長公署參議。翌年春孫中山決定北伐,受到陳炯明阻撓,羅隨鄧仲元奔走於孫陳之間進行斡旋工作;10月援桂粵軍攻占廣西,任廣西省長公署顧問;12月任廣東憲兵司令,旋奉命偕古應芬等赴惠州勸陳炯明回穗,未果;民國12年6月15日夜陳炯明部將葉舉炮擊總統府,羅在戰亂中逃往香港,後與古應芬乘輪返黃埔上永豐艦晉謁孫中山。旋奉命經香港、汕頭沿粵贛邊境至南雄向胡漢民、許崇智傳達孫中山命令調北伐軍回師進攻陳炯明部,但進攻失敗轉江西瑞金整編,羅翼群任北伐軍代理參謀長;11月北伐軍攻克福州,任第二軍參謀長兼第9旅旅長。翌年2月回師廣州,任廣州政府工兵局籌備委員;3月任大本營軍法處長;4月任大本營兵站總監,主管各軍後方勤務;後改任大本營參議,隨孫中山東征。民國13年任省長公署總參議,主持有關軍政事務。先後參與平定商團叛亂,協助廖仲愷推動工農運動和籌辦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曾奉命赴香港,支持蘇兆征領導的香港工人大罷工運動,及籌集罷工工人返穗的生活經費;11月任大本營軍需總局局長;又兼廣東全省籌餉總局總辦,籌劃舉行第二次東征;並任建國軍潮梅軍軍長。
民國13年4月任東江剿匪督辦;翌年任東征軍總指揮部總參議。民國15年2月改任韓江治河處處長,10月以考察名義赴日本。後任中國駐日留學生監督。民國20年1月回廣東從事農田水利工作。後因寧粵分裂,參加廣州國民政府任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戰地政務委員會常委。翌年1月任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後兼任廣東治河委員會委員及潮梅治河分會常委。民國24年11月,被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翌年7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特派員。後因在南京譴責中國國民黨領導層搞貴戚統治,觸犯蔣介石,被免職。
抗戰初返粵,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隊統率委員會委員。民國28年(1939)被聘為省政府顧問;後任省政府委員兼南路行署主任,轄七、八兩行政區。翌年底去行署主任職,不久往香港居住,擔任僑務工作。民國30年12月日軍占香港,羅脫險返興寧,上書向省主席李漢魂建議改革省政,尤其要嚴禁徵兵、征糧的舞弊,不獲接納,憤而辭去省府委員職務。民國32年秋赴重慶參加中國國民黨中央會議,去函蔣介石建議提前實施憲政、加強各級民意機關權力、試行民選縣長,但蔣置之不理。後曾任正和銀行董事長。
民國34年5月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執委,後遞選為中執委。抗戰勝利後回廣東任省糧食救濟協、省水災救濟委員會、省堤工委員會等機構常委。翌年11月,當選為“制憲國大”代表;秋,選為參議員,參加省參議會議長競選失敗。民國37年當選為“行憲國大”代表。
解放戰爭期間,他常在省參議會及其他公開場合公開表示反對內戰,反對專制獨裁的主張;翌年4月25日在粵“國大”代表集會上,又主張接受中共的八項和談條件,因而受到反動分子的威脅,遂連夜秘密赴港。7月11日聯名賀耀祖、諶小岑等11人以快郵致函代總統李宗仁,主張接受和平條件,被中國國民黨中監會宣布永遠開除黨籍。8月13日與黃紹竑賀耀祖等44人發表《“八一三”對中國國民黨同志宣言》,並對新聞記者發表談話,號召打倒中國國民黨右派,建立新中國;並分别致函李宗仁白崇禧陳濟棠余漢謀等,勸其起義,均未果。
1949年10月回穗。歷任民革第二、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民革廣東省委員會第一屆常委、民革廣東省委社會人士聯絡委員會主任、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屆廣東省政協常務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
1957年回響中共中央整風的號召,如實地反映了當時廣東農村的實際情況,但受到不公正的對待和圍攻,被錯劃為“右派分子”。
“文化大革命”期間,又遭迫害,於1967年9月病逝於廣州郊區黃埔村
1981年4月經中共廣東省委複查給予平反改正,恢復政治名譽。

梅州遭遇

這一年(按:1957年),曾任孫中山大本營兵站總監的羅翼群先生,因為在“引蛇出洞”的“陽謀”之中說當時的農民“接近餓死的邊緣”,於是當局跟當年乾隆爺一樣安排他到農村去“視察”——看農民是不是接近餓死邊沿,沿途遭遇,跟他的前輩尹壯圖(按:上文提到的乾隆時的內閣學士)如出一轍。
我們不妨來看看1957年7月 13日《人民日報》對此的報導:“羅翼群在蕉嶺縣的五天當中,就已經陷入了當地農民、學生、職員的重圍之中。24日,蕉嶺縣第二中學教職員和學生就曾當場質問羅翼群:你為什麼說廣東農民接近餓死的邊緣?28日,蕉嶺縣城一千名農民、學生、職工又在文化館舉行座談會,發言人接連舉出事實駁斥羅翼群的謬論。羅翼群理屈詞窮,狼狽不堪地說:‘在蕉嶺沒有到餓死的邊緣, 絕對沒有’。一看事情不妙,29日清早6點鐘,羅翼群便偷偷地離開了蕉嶺,溜之大吉了。”“6月29日上午9點鐘,當羅翼群來到梅城的訊息傳出後,梅城鎮的居民、工人、學生、機關幹部約二千多人,懷著憤怒的心情到他的住所去質問他:‘農民接近餓死邊緣的根據何在?’接著,附城、水白、扶大、城東、城西、西陽等鄉的農民聽到訊息後,也派了代表一千多人趕來和羅翼群講理。羅翼群卸下行裝大約有三十分鐘,整個旅社的四層樓內和門口、大街上都站滿找他辯理的人群。上午11時左右,在梅州人民電影院,三千多工人、農民、居民、幹部,向羅翼群展開爭辯。許多人都用切身經歷的事實駁斥了羅翼群的謬論。羅翼群不能作答,竟嫁禍於人,說他的‘餓死邊緣’的謬論是被《南方日報》斷章取義弄錯了!……在興寧縣期間,羅冀群不敢離開人民警察。憤怒的民眾,使這個猖狂一時的政客驚慌失措起來。他甚至不敢住在旅館裡了,因為每天有大批工人和農民到旅館中來和他辯理。他向縣長要求住到縣人民委員會去。他的要求得到了應允。但無論住在那裡,羅翼群只要一出門,就有幾百人甚至幾千人圍上來,沒有三、四個警察保護,他便不能離開宿舍一步。他要理髮,雖然理髮店離縣人民委員會只不過百步之遙,但是已經寸步難行的羅翼群,怎么能平平安安地跨過這段短短的距離,到達理髮館呢?於是只得把理髮師請到宿舍來理。”
最後, 羅先生只能躲在麻袋裡乘車狼狽逃回廣州———比起他的前輩尹壯圖來,似乎更為不妙。當然,更為不堪的是:羅先生並沒有能像尹前輩一樣在乾隆的寬宏大量下“捲鋪蓋回老家養母去了”,而是被劃為“右派分子”,並在“文革”中再遭不幸,於1967年9月被迫害至死。

軼事典故

羅翼群生於興寧龍田鎮鴛塘村。經歷過辛亥革命、北伐戰爭,與孫中山、陳炯明、蔣介石都打過交道。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傳奇色彩。
親歷陳炯明兵變險遭不測
羅翼群1907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廣州都督府參軍,1917年任廣州軍政府少將參軍。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兵變時,羅翼群在其手下任職,負責陳炯明與孫中山之間的聯絡。
1921年4月,當選大總統的孫中山主張北伐,遭到陳炯明等軍閥的反對。陳炯明提出聯省自治的主張,企圖阻撓北伐大計。當時陳炯明剛剛驅走廣西軍閥岑春煊,平定廣東局面,受到廣東各界的擁護,頗有志得意滿之態。此時,孫中山想請陳炯明統率粵軍精銳部隊擔任北伐軍中路總司令,但他以軍隊需要休整為由推辭任職。1922年1月,孫中山在桂林大本營召開有關北伐重要會議,電請各省頭頭參加。陳炯明接電後表示不能抽身,指派羅翼群作為粵方代表參加。羅翼群當時心裡明白,孫中山希望粵方對北伐多承擔財力、兵力的支援,因此臨行前找陳炯明商議具體問題。正商談時,陳炯明忽然說有事要回海豐家鄉去,便把許多問題擱置下來。羅翼群見此情景,知道自己即便參加會議,也無權接受任務,於是取消了行程。同年3月下旬,粵軍參謀長兼第一師師長鄧仲元被暗殺,他是孫中山的擁護者,死因指向陳炯明,孫中山對陳徹底失望,將北伐大本營由桂林轉移到韶關。
1922年4月初,陳炯明忽然來電向孫中山辭職,孫未答應,復電請他到肇慶面商。但陳沒有去,僅托廖仲愷先去試探孫中山的意見。孫知道陳炯明已無誠意解決問題,決定下令免去他的省長兼粵軍總司令職務。陳炯明與幾位親信密謀後,離開廣州到惠州去了,並密令部下葉舉等留駐廣西各部向廣東移動。臨走時交待羅翼群留在廣州觀察孫中山的動態隨時告訴他。陳走後,羅翼群立即電告孫中山,孫回電委任羅翼群為廣東憲兵司令,會同第一師代師長梁鴻楷維持廣州秩序。
翌日晚,孫中山在石圍塘車站電話召見羅翼群詢問情況,羅匯報後,孫中山決定派他和古應芬(省政務廳長)等人前往惠州規勸。到惠州後,陳炯明在西湖百花洲會見他們,談至深夜,陳堅持己見,推說勞瘁多年,暫須休息。第二天陳炯明派秘書黃居索送他們坐船到石龍後,黃自己轉火車到香港去了。途中古應芬告訴羅翼群:“據黃居索透露,昨夜陳炯明副官長練演雄等擬將你殺害,幸被陳炯明阻止。”其理由是說羅翼群在總部任諜報科長,平日與孫中山通風報信而得到孫重用……
6月中旬,北伐軍攻克贛州。此時羅翼群得到了陳炯明與吳佩孚等密謀夾擊北伐軍的情報。6月15日下午,羅即與警衛團長陳可鈺到總統府謁見孫中山,匯報得到的各方情報。此時的孫中山對陳炯明仍然抱樂觀態度,認為他曾以生命人格作保證,不至謀叛。但是就在當天夜裡,陳炯明的部下葉舉等,率兵向總統府打響了第一槍。當時羅翼群回到九如坊住宅,還在睡夢中,忽接汪精衛電話,詢問有無緊急訊息,話未講完電話線忽然中斷。未幾聽到觀音山和財廳前槍聲由疏漸密,始知事變發生。繼而憲兵司令部有人來報,叛軍已進入憲兵司令部搜尋,一再追問司令官何在?羅知道處境危險,候至天明逃至倉邊路古應芬家中暫避。
兩天后羅翼群秘密出沙面,雇小艇登上香港輪船,在船上聽到孫中山已登上黃埔軍艦脫險。抵港後,羅翼群又與古應芬相約,登上永豐艦謁見孫中山,並見到了由上海前來護駕的蔣介石。
北伐時被蔣介石解除兵柄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左派領袖廖仲愷被暗殺。9月19日夜,蔣介石派黃埔學生軍突然包圍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在東山的公館,使他與外界隔絕。接著逮捕了與許崇智關係密切的軍長梁鴻楷等8名軍官。第二天蔣介石給許崇智寫了一封親筆信,請他 “暫離粵赴滬休養三個月” 。當天在粵軍總部禮堂舉行廖仲愷追悼會,晚上蔣介石邀主持北伐軍糧餉供應的羅翼群到他的辦事處面談。
當他抵達後,汪精衛也在座。蔣介石說:“今晚請翼群兄來,就是為第二次東征的事,我們準備半個月後即出發,但開拔費待籌,你是有辦法的,可以幫幫忙吧!”羅回答道,至今還積欠米煤等商號30萬元,財廳至今未清償,我的威信不比從前了,要向商場籌借,恐無希望。蔣笑了笑說:“不是這樣的,我現在扣留了梁鴻楷等8人,他們個個平日都是腦滿腸肥,撈錢不少,全部是你的熟人,我擬請你去和他們家屬商量,共同籌足100萬元報效給政府,作為東征軍開拔費,如能辦到,我便可從寬處理他們。”羅翼群說:“看來100萬元太多了,他們的能力怕不超過50萬元。”蔣說:“你儘量去搞吧,總之要快!”羅想了想說:“固然要快,也得經過法庭才好辦。”蔣馬上回答:“對!可以參照上年審判程天斗的辦法去辦吧!”程天斗原任廣東省銀行行長,6月16日兵變,他曾乘亂盜取公款百萬元逃去香港,被廖仲愷發覺,由公安局扣留查辦,經一審判死刑,後由魏邦平勸程天斗報效軍費40萬元贖罪,特予赦免。
此時,適逢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進來,羅翼群靈機一動,對蔣說:“此案就交周主任去辦吧!”蔣認為還是以三人組織軍事法庭為好,並建議由羅翼群擔任審判長。羅以自己要與各犯家屬接洽、不便擔任為由向蔣力辭,結果改以周恩來為審判長。
不幾日,軍校開庭審判在押8位案犯,都判了重刑。羅翼群照蔣介石的授意勸各犯家屬獻金贖罪。有一天,周恩來到羅翼群家中,對他說蔣介石的意思是不要張國楨、梁士鋒、楊錦龍等3人的報效費。羅翼群馬上想到這3人凶多吉少。果然不久,蔣介石下令將3名案犯槍決,其餘5人共獻出報效費33萬元後獲釋。
蔣介石逼走許崇智之後,即著手整編粵軍,成立東征軍總指揮部,自任總指揮 ,汪精衛任黨代表,任命羅翼群兼任總指揮部總參議,隨蔣一路出發,同時又將羅翼群率領的潮梅軍交參謀長蔡慎代領,歸第六軍軍長程潛指揮。原來孫中山離粵北上前,認為羅翼群熟悉潮梅方面的情況,委任他為建國軍潮梅軍軍長,該軍由潮梅各地地方部隊及一部分收編的叛軍組成,協助東征軍東征。蔣介石表面對羅很好,其實是打算將來解除他的兵柄。不久羅翼群身體有病,蔣介石忽然給他寫了一封親筆信,謂他目前病弱,不適宜帶兵,為照顧他,經商定將他率領的潮梅軍之編制,劃歸胡謙師,待他病癒後再委任要職。自此以後,羅翼群手無兵權,完全脫離了軍職。後來,他與蔣介石政見不合,又被國民黨“永遠開除出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