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益群

羅益群,又名逸群,號雪松齋主廣東省豐順縣人,1976年入伍,歷任電影組長、幹事、秘書、處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益群
  • 別名:逸群
  • 出生地:廣東省豐順縣人
  • 職業:電影組長、幹事、秘書、處長等職
  • :雪松齋主
  • 學歷:本科學歷
個人簡介,人物現為,個人履歷,成就榮譽,最新作品,社會評價,物我兩忘益群心,劍膽琴心,腹有詩書氣自華,

個人簡介

1999年任廣州軍區副師職保密專職委員兼保密辦公室主任。
本科學歷,大校軍銜。2007年轉業廣東省委政法委,任辦公室主任。

人物現為

中華詩書畫委員會顧問
羅益群羅益群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廣東海外聯誼會理事
廣州孜藝書社理事長

個人履歷

1985年參加廣州書法夜校學習。
1995年參加廣州書畫專修學院書法大專班學習。1998-2002年參加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書法專業學習。
2000年在“信合杯”全國書畫大賽中獲優秀獎。
2001年在《全國共產黨人書畫大展》中獲獎,應邀赴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典禮。
2002年在中國書協培訓中心舉行的教學成果展中獲二等獎。
2003年加入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參加廣東省書協、美協、攝協主辦的“眾志成城抗非典展覽”和義賣活動;在湖南省書協主辦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全國書畫大獎賽中獲二等獎。
2004年在廣州軍區“紀念建軍節”書法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2005年在第四屆“長城杯”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特等獎;在廣州市第六屆、第八屆民眾書法大賽中獲特等獎。
2006年在廣東“康有為杯”“南雅獎”書法大賽中獲獎;2005-2006年在廣州美術學院花鳥專業高級研修班學習;在全國軍旅名家與廣東書法聯展中入展;被選為廣州孜藝書社理事長。
2007年國畫作品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參展;國畫《鄰家蕉樹》參加廣州市美術大展。
2009年作品入選廣東省書法大展併入編作品集。
2010年自作詩書法及國畫《高瞻遠矚》參加廣東省政法委系統書畫攝影作品展;自作詩書法及國畫《一清二白》應邀參加廣西壯族自治區政法系統書畫攝影作品展;同年,吸收為廣東省委統戰部海外聯誼會理事、書畫委員會委員;加入廣州市美術家協會。
2011年加入中國楹聯學會、中華詩詞學會。

成就榮譽

2012年書畫作品參加“軍號響起”紀念建軍八十五周年軍旅書畫家邀請展,在廣東中山市舉辦“墨彩秋韻——羅益群、黃浩深書畫作品聯展”。
2012年11月成功舉辦《走進連州--羅益群書畫作品展》。
2012年書法作品《筆墨春秋》入選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作品展。
先後出版有《羅益群詩書畫作品》、《翰墨緣》(合作)、《羅益群詩書畫作品選》、《羅益群書畫作品集》等,書畫作品被多家機構及個人收藏。

最新作品

羅益群
(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作品展作品局部)(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作品展作品局部)
(上圖為第二屆全國冊頁書法展入展作品)
羅益群

社會評價

物我兩忘益群心

提到“歲寒三友”書法聯展,便會想到久居羊城東山營盤的粵東鄉兄羅益群先生。因為,益群兄牽頭邀約廣州書家魏錦光、鄧國生庚寅歲末友情辦展,展示書道研習感悟與成果,形式極好,印象很美,記憶也深,誠是可嘉,當以道賀。
與益群兄平日接觸聯繫不算太多,但彼此感情深厚且緣份不淺,對其頗有了解。益群兄早年結緣書香,具備書法童子功,曾涉獵揩、隸、篆書體,主攻行草書,經多年探索,已初具個人面目。其書結體方正,造型別致,線條生拙,有意無意將行書之流動與草書之欹側恰當融合,渾然一體,從中可見書者渲泄胸襟之手筆。益群兄臨池日課當飯吃,三餐不棄,夜以繼之,手捻弱毫,放膽揮運,生命之源融注毫端,瀉下有如高山韻致之流水,沁人心脾,徹入血肉,可以美美感受到其書法真意盡在其中。書法魅力無窮,能臻此境地,已是可賞之作了。
已屆知天命之年的益群兄,走過了艱難求學、攜筆從軍、解甲轉崗的半生歷程,此時刻供職省城政法戰線,工作之餘仍在孜孜追求心愛藝術,詩書畫並舉,一味埋頭趕程。為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益群兄於藝術暗下功夫,摸石趟河,抵力前行,其精、其氣、其神滲入其詩,注入其書,刻入其畫,血脈神采躍然紙素,陽剛氣度溢於詩書畫外。益群兄尤為注重字外功和人格學養的修煉,始終奉行為人誠懇、處事和善、為藝低調的準則,不斷造化自身,言行如一,博得眾多書友好評和尊重。此等情懷,這般尚韻,著實讓人欽佩,令人鼓舞,激人精進。
劉熙載說得好:“筆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益群兄注重以性情影響對書法內涵的深度理解,因而有了更高的審美追求。在我看來,益群兄是一個非常稱職之人,豪情激盪,為工作事業傾心全力,戎馬卅載,榮譽多多;益群兄是一個敢於追求之人,鐘情藝術,為傳統國粹百美並臻,成果豐碩;益群兄是一個充滿感情之人,積德行善,為精神家園常祈心音,福田廣種。由此,益群兄於詩、於書、於畫,全情、全心、全境於求藝之中,隨心所欲,心聞書香,傳行萬里。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益群兄畢竟是在獨行跋涉之中,書法創作走向和理念尚須探索更新,書法技法等問題需進一步完善。
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物我兩忘,是益群兄追尋書法夢想成真的本意,更是追尋遠古傳統文化的冥冥心跡。甚為難得,不可忘懷。藉此,說上幾句肺腑之言,就算是為益群兄參與“歲寒三友”書法展覽添加一抹色彩,增多一份生命元素。衷心祈願如其益群之名所示:益智清心,敬業樂群!
(作者是中國書協權益保障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書協副主席 丘仕坤)

劍膽琴心

“昔日金戈鐵馬,今朝翰墨丹青”,這幅羅益群自撰的對聯概括了他的半生心跡,雖然拘於含蓄,但是那種欲說還休的激烈壯懷,與我們讀到的稼軒詞里的情愫是暗合的。硝煙已散,韶華易逝,人終究不能生活在夢境中。羅益群一旦覺醒,他似乎從翰墨丹青找到了心靈的慰藉。古人既然把毛穎比喻為戈戟刀槊,把紙幅布局比喻為筆陣,難道不是在假想的殺伐馳騁中彌補著某些壯志未酬的缺憾嗎?於是我剝古人成聯以贈之:不如意事常八九,堪繫心人只二三。李白“對影成三人”能把月當人來看,那么“繫心人”我所指只是他的摯愛詩書畫。
在這冊詩書畫集中,羅益群的成就恰恰正符合詩書畫的排序:詩第一,書次之,畫更次之。在手寫其心的詩書結合中,他的詩與聯雖尚欠遣詞用語的高超技巧,但年少從軍浴血沙場的驚心動魄經歷,自然使他的筆下富有氣挾風霜意凌雲霓的氣度。然而需要提醒他的是,筆法的熟諳必待長久的磨練才能做到從心所欲而下筆有由。這也是我把他的書法評判為第二的原因所在。另外,我覺得他從事草書應該更有成功的條件,因為他胸襟的豪邁處於同儕還是一時無兩的。我期待著他幾年後的大作定有一個令人擊節的質變飛躍!
(作者是中國書協學術委員、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曹寶麟)

腹有詩書氣自華

——淺談羅益群書法作品的“三氣”
李招培
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都會說這是對某個人的評價。是的,這既是我對羅益群先生所具有的學養和風範的評價,更是對他深具內涵的書法的評價。先賢早就說過“字如其人”的話,只是在益群身上體現得更統一、更精彩罷了。
業內專家謂羅益群書法既有顏真卿的渾厚、王羲之的秀逸、米南宮的風雅,且另闢蹊徑,自具面目。這一評價雖高,然而對各大家書體都下過苦功並熔於一爐的益群書法,只要略加品味,便覺中肯。而我想說的是,兼具書法家、詩人和畫家的益群書法中體現出來三氣,即正氣、大氣、書卷氣,三氣相連,神凝於氣,氣溢異香。
益群書法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正氣凜然。君不見明清時期書風的秀美與柔弱,展現了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從真實自然成為政治雕飾的歷史軌跡。雖然一百年前康有為倡導學碑,是對那種柔弱書風的一聲斷喝和一劑猛藥,但那種“病態美”的絲絲印痕仍在。三十年戎馬生涯,經歷過戰火洗禮的益群就不一樣了。他作書時儼然一位大將,如排兵布陣,布局氣勢雄渾,字字錯落有致,筆劃不偏不倚,雄健有力。因其作品已經形成一種極為鮮明的個人風格,使人讀之肅然起敬。這就是好的作品之所以打動人、感動人,催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益群書法作品給人第二個感覺是大氣。藝術創作應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境界。看得出來,益群在進行書法創作時一定心無旁騖。書法大家曹寶麟教授曾集古聯贈益群:“不如意事常八九,堪繫心人只二三”(見曹教授大作《劍膽琴心》)。生逢盛世的益群無論是邊疆守土,還是硯田耕耘,都如魚得水,都乾出一番成績,也就總是春風拂面,心平如鏡。益群自撰的行書對聯:“昔日金戈鐵馬,今朝翰墨丹青”,大氣雄健,躍然紙上,具有那種天地人和的大氣象,正本大道與天地通流的大化境界。這種境界,在益群的作品中隨處可見,無論是尺幅扇面,還是盈丈巨作,那種發千鈞之力,擊雲天之勢,都無一例外地衝出了作品的框線,給人以震撼。行書作品《桂西軼事》,讓同是軍旅出身的我不能自已,至今仍覺軍旗獵獵、軍號嘹亮、刀劍出鞘,有力拔山兮氣蓋勢之感。益群沒有辜負戎馬倥傯三十載的辛勞,也沒有揮霍那鹹中帶澀的汗水,這大氣是錘鍊出來的。這正是:經歷就是力量,經歷就是財富!
益群書法作品給人的第三印象,是最堪讚賞的那無處不顯、濃郁芬芳的書卷氣。書法的奇妙之處,就是能用簡單的筆畫線條,體現豐富的感情世界。因為,藝術從來就沒有千篇一律的刻板,而是美的運動。益群書法作品筆畫如流動的旋律,飄逸生神,靈動含情。益群去年底入選全國第二屆冊頁書法展覽的小行草《筆墨春秋》,專家贊之:儒雅而高貴,恰如玉露春風,盡抒自然之美。
由於益群書法作品飽含了書卷氣,使得作品中的正氣、大氣內斂而不驕躁,反而使人讀之有寧靜中卻飄然欲仙的感覺。草書《蘭亭序》,觀之如行雲流水,意暢神達,痛快淋漓。它所體現出來的那種音樂的神韻和詩歌的節律,既能聽得到,也能看得見。這種發揮暗示功能而呈現出來的美學意蘊,令人久久回味,給人種種啟迪。
書法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也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書法的內涵無不體現作者的文化內涵。拜炮火薰陶之賜予,益群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科學文化的重要。他浸淫於浩瀚的知識海洋里,一刻不停地吸吮著先賢留下的文化乳汁。由此而使作品自內而外洋溢出來的文化氣息,是一種藝術格調。格調是動情見性見神的東西,是藝術大道的暗示。
經歷豐富的益群,因工作的關係,過去有機會接觸中央有關領導和各類要員,但他很謙遜,從不在別人面前顯示和賣弄。許多時候,他總是以他儒雅的、富有魅力的品行感動人,用書法這種“語言”抒發壯志豪情。
謹祝益群書法作品更上一層樓,日益精進譽冠群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