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梁氏崇高太祖公

羅定梁氏崇高太祖公

羅定梁姓崇高老太祖公(據說葬在肇慶市高要新橋),是始祖康公70世孫,南宋時人,居南雄珠璣巷沙水村,宋鹹淳九年因胡氏案發,南遷到羅定潭井開族至兩廣和海外,至今有七百餘年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定梁氏崇高太祖公
  • 葬在:肇慶市高要新橋
  • 輩分:始祖康公70世孫
  • 時期:南宋時人
安定郡,羅定梁氏崇高太祖公,羅定梁氏大宗祠(三達祖廟),梁氏宗安公,

安定郡

安定郡梁姓祖公遷居的來由我祖公原居南雄府寶昌縣沙水村----珠璣巷。但世遠年湮,記載不詳。惟長房如映公四子崇義、崇高、崇禮、崇信與二房如負公子崇德後人素有記載。南宋時期,度宗鹹淳八年(公元1274年)度宗皇帝之嬪妃胡菊珍,被奸相賈似道迫害,從京城臨安(今杭州)逃到江邊,投江自盡,被南雄珠璣巷糧商黃貯萬搭救,患難真知,遂結連理,回珠璣巷隱居。不幸訊息泄露,賈似道以南雄珠璣巷匪盜橫行為由,奏請皇上派兵鎮壓,揚言“芒掃過刀,血洗珠璣巷”。惡訊傳來,珠璣巷村民揭家南逃求生。胡妃見兵禍由己起,不忍連累眾鄉親,乘人不備,投井自盡。事急於此,眾人移一石塔蓋井,其夫黃貯萬痛恨官兵不仁,飲恨碰壁身亡。黃貯萬與胡妃身亡珠璣巷,魂靈常伴眾鄉親。此後,人們為了紀念胡妃,重立一座八角七層玲瓏石塔於井上。此為留存至今的“胡妃塔”。詩云“玲瓏石塔六百年,佳話流傳鄉間裡,古井孤魂堪憑弔,古巷風物更流連”。據載我祖公在舉村南遷時,步行至荔枝山下,津涯無渡,結竹為筏渡至連州海口夜泊,是夜忽遇狂風暴雨,遇溺者不計其數。那時因避胡妃之禍逃難者達三十三姓九十七戶,途中有兩姓全部罹難。只剩三十一姓順江而下,各隨所至。我祖崇高與兄弟攜妻兒初居廣州大坦尾,復遷順德,不久溯西江而上,其兄崇義留居肇慶府城(原端州),崇高、崇禮、崇信、崇德兄弟等人逆江而上,直抵康州(昔日瀧水,今羅定)。

羅定梁氏崇高太祖公

入粵梁紹公生二子,一,撫民公。二,愛民公。
愛民公生一子永蘭公。
永蘭公生二子(居南雄珠璣巷沙水村)---一,如映公。二,如負公。
一,如映公生四子---崇義(遷肇慶)---崇高(遷羅定)---崇禮(遷信宜)---崇信(遷羅定)
二如負公生一子---崇德(遷順德市)
崇高公生三子---真蔭---真寶---真榮
真寶公生五子(聖垂、聖受、聖連、聖秘、聖遠)---聖遠生二子---世亮、世平生三子---宗義、宗安、宗斌

羅定梁氏大宗祠(三達祖廟)

梁氏大宗祠位於廣東·羅定·素龍·潭井,其整體結構由三座九進(三座並排,每座三進)組成,“梁氏大宗祠”居中,右為“三達祖廟”,左為“敬業學堂”。上世紀八十年代因潭井國小擴建的需要,遂將後排三進拆除,改建為教學樓,故現存的主體建築只有三座六進。
梁氏大宗祠即“崇高紀念堂”,是崇高公後裔所建。據族譜記載:梁崇高,是梁康公第七十世裔孫,原居廣東南雄府保昌縣沙水村珠璣巷,南宋鹹淳九年(公元1273)逃遷廣東羅定潭井村,當地其後裔遂尊稱他為一世祖。
梁氏大宗祠雖始建年代不詳,但迄今為止有資料可稽的,對它曾進行過四次的重修或大修。第一次是1827年(道光7年);第二次是1905年(光緒31年);第三次是1984年;第四次是2000年。
梁氏是羅定名門望族之一,其大宗祠坐北向南,莊嚴宏偉,氣派非凡,歷史悠久,地靈人傑,英才輩出。大宗祠正門楹聯:“簮纓世胄,鐘鼎家聲”;大宗祠主廳楹聯:“興懷前代入聖門登鼎甲繼繼繩繩更有宰輔力持國政,福庇後人輝武庫耀文魁蹌蹌濟濟不獨大夫隆祀鄉賢”。三達祖廟正門聯:“三才挺秀,達德創新”。敬業學堂正門聯:“敬敷五教,業廣三才”。
大宗祠正門“梁氏大宗祠”石刻,是陳樹勛(廣西岑溪人,清·光緒癸卯科進士)書;大宗祠廳內“崇高紀念堂”牌匾,是梁傑興(素龍潭井村人,崇高公後裔,教師、書法家)書;大宗祠廳內“國術重光”牌匾,是為了紀念“一代佛拳宗師”、“一代武王”梁方伍(又名梁天桂、梁天柱,崇高公後裔),甲申年春,由時任中共雲城區委常委、公安局長梁之永(又名梁缺、梁詠,素龍格木橋村人,崇高公後裔,著名書法家、哲學家、作家)題寫。(因當時原懸掛於大宗祠廳內的“我武維揚”匾將擬移置梁方伍出生地)。
羅定梁氏崇高太祖公
羅定梁氏崇高太祖公
羅定梁氏崇高太祖公

梁氏宗安公

宗安公是崇高公第五世孫,二房四世祖世平之次子,宗安五子後裔主要遷居羅定市素龍、太平、羅平、黎少、雙東、潭濱、廣東高州、德慶、信宜陽春、廣西岑溪、玉林等地區。
宗安(五世生五子澄、清、淵、源、濟)---梁濟(六世)---梁從(七世)---鎮銘(九世,羅定市太平鎮)---彰偉(十世)---狀高(十一世)---學達(十二世,遷羅定市羅平鎮沙朗官陂村)---至今傳至最新有28世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