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以澄自選集

羅以澄自選集

《羅以澄自選集》是2004年8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以澄。

基本介紹

  • 書名:羅以澄自選集:新聞求索錄——新聞傳播學名家自選本
  • 作者:羅以澄 
  • ISBN:7309041224
  • 定價:35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8月
  • 開本:16開
  • 版本:第1版
內容簡介,圖書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讓新聞傳播學的“名家”們出“自選本”,這是一個很好的出版創意。首先,都出自“名家”。既是“名家”,就有了一定的質量上的保證,避免了在數量眾多的新出的各類專著中,挑花了眼或挑走了眼。其次,都出自“自選”。既是“自選”,選出來的,必然是個人滿意的自認為可以傳世的精品。不會災梨禍棗,不會誤人子弟,也可以大大減少讀者和學子們的經濟負擔。這對社會,對學術,對文化的發展,都將會是十分有益的。

圖書簡介

新聞傳播學是人文社會科學眾多門類中的一門新興的學科。在中國,新聞學的研究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傳播學的引起關注和廣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歷史。由於新聞傳播學者們的努力,中國的新聞傳播學已經由被某些業界人士妄自菲薄的“無學”,變成了“顯學”。在國家頒布的學科目錄中,從無到有,由附屬在中國語言文學之下的二級學科,變成了獨立門戶的一級學科。
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多年,是中國新聞傳播學迅猛發展的時期。新聞學理論、新聞史、新聞法治、新聞職業道德、廣播電視和輿論監督的研究,全面鋪開。新聞理論的研究也由純黨報理論的研究,擴展到一般新聞學理論的研究。傳播學的研究,則外與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法學、經濟學相滲透,內與新聞學相融合,也有了很大發展。傳播學基本理論的研究、傳播學批判學派的研究,以及傳播輿論學、符號學的研究等,都受到人們的關注。新傳媒的研究、媒介經濟的研究,也開始成為熱點。新聞傳播學已經進入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相互交融、“多角度學術發展的階段”。
中國新聞傳播學今天的繁榮發展,是幾代學人篳路藍縷辛勤耕耘的結果。從上個世紀初到現在,中國新聞傳播學界薪火相承,代有傳人,各領風騷若干年。他們當中的佼佼者,都堪稱名家,都為中國新聞傳播學的繁榮和發展作出過貢獻。
納入這一系列“自選本”的作者們,則是改革開放以後湧現的新一代的中國新聞傳播學的“名家”。他們大多來自高校或其他教學研究崗位,都是當代新聞傳播學界某一個方面的領軍人物,都是術業有專攻,腹笥豐碩,蜚聲於時的新聞傳播學界的佼佼者。和他們的前輩們比較起來,他們這一代的“名家”們具有以下的特點,即:(一)具有較深厚的人文理論根底;(二)具有較合理較全面的知識結構;(三)具備必要的學科前沿知識;(四)思想活躍,不刻舟求劍,不作繭自縛;(五)接受過改革開放的洗禮,接受過中西文化交融的浸潤,具有較開闊的學術視野。他們是開拓創新的一代,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一代。
我祝賀這套《新聞傳播學名家自選本》的問世,並相信它一定會受到海內外新聞傳播學者和學子們的關注和歡迎。
方漢奇
2004年2月19日於北京宜園

作者簡介

羅以澄,教授,博士生導師。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從小在上海學習、生活。60年代初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66年畢業後,長期擔任地方報紙和廣播媒介的記者、編輯工作;1984年調入武漢大學新聞系任教。現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海德傳播研究院院長,是該校新聞傳播學科主要學術帶頭人和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主要負責人;同時,還擔任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新聞傳播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學術委員、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特約編委、武漢地區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以及多所高校的新聞學兼職教授和地方媒體的顧問等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羅以澄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新聞傳播實務和媒介發展,先後撰寫(或主編)、出版《新聞採訪教程》(1990年)、《新聞採訪學新論》(2000年)、《新聞採訪學新論(修訂本)》(2002年)、《新聞寫作現代化探析》(1989年)、《廣播訊息選評》(1985年)、《廣播通訊賞析》(1986年)、《套用新聞學600題》(1996年)等學術專著、教材或教學參考書7部,在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又60餘篇,榮獲過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和湖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湖北省新聞論著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羅以澄教授從1984年開始,先後為校內外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新聞採訪學》、《新聞寫作學》、《新聞廣播電視》、《名記者研究》、《新聞報導專題研究》、《現代新聞傳播實務研究》等課程。從 1988年開始,先後指導、培養15屆51名新聞學專業碩士生和5屆16名新聞傳播實務研究方向博士生。2003年獲得湖北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目錄

序 方漢奇/1
主編絮語 童 兵/1
追尋現代新聞傳媒的發展之道(代序) 單 波/1
·訪談錄· 羅以澄:在時空中探尋新聞 /1
重提新聞價值(1984年)/16
——參加湖北省1984年上半年優秀廣播新聞稿評選有感
廣播聽眾心理研究瑣談(1984年)/21
新聞報導中的感情共鳴點(1985年)/30
新聞的理論色彩芻議(1986年)/39
新聞·宣傳·輿論三者之間的關係(1986年)/52
我國新聞寫作學研究現狀的反思(1986年)/57
新聞寫作學研究與系統科學方法的引進(1986年)/64
新聞寫作學基礎理論建設的思考(1987年)/76
新聞寫作信息學初探(1987年)/87
現代新聞寫作學理論體系的構建(1987年)/97
想像在新聞報導中的地位與作用(1987年)/105
記者“觀察”散議(1987年)/118
“深度報導”探析(1987年)/126
電視新聞“客群意識”探(1988年)/137
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經濟新聞采寫的改革(1994年)/146
黨委機關報當前的困境及其對策(1998年)/157
我國證券類金融報導理念與運作的反思(1999年)/164
我國財經報導瑣議(2000年)/178
中國電視新聞性節目:現狀、問題與趨勢(2000年)/186
新聞網站的市場前景、存在問題及發展策略(2000年)/196
關於當前媒體市場現狀與走向的對話(2000年)/210
武漢地區新聞傳媒的精品打造之路(2001年)/216
新時期新聞評論的價值取向(2001年)/225
——兼評《湖北日報》“新世紀展望”系列評論
精心打造電視節目的品牌形象(2001年)/231
——解讀《財智時代》
我們離主流新聞網站還有多遠(2001年)/239
從美國電視兒童廣告規約與網上隱私權保護規約的效果比較看自律原則對網路傳播的適用性(2001年)/250
綜合·貫通·提高(2001年)/264
——對新聞業務課程體系一體化的思考
中國大陸傳播學教育的歷史、現狀與發展走向(2002年)/272
他國形象誤讀:在多維視野中觀察(2002年)/289
當前我國報業集團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2002年)/307
我國傳媒業資本運營的產權分析(2003年)/323
解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媒介市場(2003年)/332
黨報信息量擴大之我見(2003年)/354
論《楚天金報》的品牌打造(2003年)/362
《華盛頓郵報》對伊拉克戰爭報導的分析與思考(2003年)/371
後記/388
附:研究生閱讀書目建議/3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