纓鰭巨口魚

纓鰭巨口魚

纓鰭巨口魚,Thysanactis dentex (Regan et Trewavas,1930),黑巨口魚科纓光魚屬的一種魚類。體長為體高12.8倍,為頭長11.6倍,為背鰭基長9.7倍,為臀鰭基長6.9倍,為頦須長約9.9倍。頭長為吻長3.5倍,為眼徑3.5倍,為眼間隔2.3倍,為上頜長1倍。體甚細長,側扁。頭較小,側扁,頭長稍大於體高。吻短,約等於眼徑。眼中大,上側位。眼間隔微凸,略大於眼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纓鰭巨口魚
  • 拉丁學名:Thysanactis dentex (Regan et Trewavas,1930)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鮭形目
  • :黑巨口魚科
  • :鰭巨口魚屬 
  • :纓鰭巨口魚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背鰭18;臀鰭25;胸鰭i+10;腹鰭7。鰓蓋條骨15。鰓齒3+1+10。
體長為體高12.8倍,為頭長11.6倍,為背鰭基長9.7倍,為臀鰭基長6.9倍,為頦須長約9.9倍。頭長為吻長3.5倍,為眼徑3.5倍,為眼間隔2.3倍,為上頜長1倍。體甚細長,側扁。頭較小,側扁,頭長稍大於體高。吻短,約等於眼徑。眼中大,上側位。眼間隔微凸,略大於眼徑。鼻孔小,在眼前的頭背部。頦部具1須,略粗,稍長於頭長,具1紡錘形端球體,球體前端具許多細絲。口大,略斜裂,上頜骨後端適伸達眼後緣下方。上頜緣由前頜骨和上頜骨組成。下頜稍突出。前頜骨具6牙,第二牙強大,犬牙狀,上頜後半部前緣具1行斜列小牙,下頜具10牙,大小不一,第三牙最強大,約與上頜第二牙等大;犁骨牙1對;齶骨每側重牙,基鰓骨具。2~3對牙。鰓孔寬大,向前伸達頦須基後方。鰓蓋膜與峽部微連。無鰓耙,四個鰓弓均具成對鰓齒,僅隅角1枚。無假鰓。
體無鱗,具發光器,眼後(PTO)1個,為皮膜所蓋;鰓條部1行14個,體側發光器不明顯,並由於標本表皮缺損,難以計數。
背鰭和臀鰭位於體的後部,鰭條中等高,背鰭約與臀鰭第四鰭條相對。無脂鰭。胸鰭下位,在鰓蓋骨後下方,具1游離延長鰭條和10短鰭條,游離鰭條黑色,端部先分出1小支,稍後又分出6小支白色長絲。腹鰭起點距尾鰭基較距吻端近許多。尾鰭小,叉形。尾柄短細。
體黑褐色。各鰭淺色。

分布範圍

中國日本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暖海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