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錄鬼簿

《錄鬼簿》二卷,《續錄鬼簿》一卷,明代藍格抄本,原寧波范欽天一閣舊藏。半葉 9 行,行大字 20字,小字20餘字至30字不等,白口,四周單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續錄鬼簿
  • 外文名:Ming chaoben Lugui Bu、Xu Lugui Bu
  • 朝代:明代
  •  存在:原寧波范欽天一閣舊藏
  • 行大字: 20字
簡介,內容,作者,版本,流傳,《錄鬼簿》其書,出版信息,

簡介

內容

明抄本《錄鬼簿》、《續錄鬼簿》
《錄鬼簿》輯錄元代雜劇和散曲作家 100餘人,各附小傳及作品簡目。書中有至順元年(1330)自序,序謂因緬懷前輩和當今劇作者“門第卑微,職位不振,高才博藝,俱有可錄”,因恐歲月既久,以至湮沒無聞,遂傳其本末,名之《錄鬼簿》。《續錄鬼簿》與《錄鬼簿》體例同,錄元、明間劇作家及作品,以鐘嗣成為首。

作者

《錄鬼簿》作者鐘嗣成,字繼先,號齋,祥符(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元代劇曲作家。
《續錄鬼簿》作者不詳。

版本

流傳

錄鬼簿續編》1卷,附抄於天一閣本《錄鬼簿》後,約編成於明洪熙、宣德之際。編者一說賈仲明,一說無名氏。《續編》體例與《錄鬼簿》相似,但未分作家時代,也無弔詞。書中著錄作家71人,雜劇名目78種,是有關元末明初戲曲史的重要材料,如對羅貫中賈仲明人事跡的記載僅見此書,尤足珍貴。
編有《錄鬼簿》2卷,載元代雜劇作家小傳和作品目錄。是元代私家專科目錄的名作,它以人類書,以劇作者為次,對每人都“傳其本末,吊以樂章”,並列其著作,為後世研究戲劇史的重要參考資料。作於至順元年(1330)。共收152人,作品400餘種,書前有自序,開創戲曲專題目錄之先河。
所作雜劇今知有:《寄情韓翊章台柳》、《譏貨賂魯褒錢神論》、《宴瑤池王母蟠桃會》、《孝諫鄭莊公》、《韓信涑水斬陳余》、《漢高祖詐游雲夢》等7種。這些劇作,今均不傳。還著有散曲,今存小令51首。
20世紀30年代初,鄭振鐸趙萬里、馬廉相與訪書寧波,於寧波藏書家孫祥熊家見有此書,遂即借歸,3人以一夕之力,傳錄完成。此傳錄本於1937年由北京大學影印問世。
孫祥熊蝸寄廬藏書於抗戰後散出,1946年明抄《錄鬼簿》見於上海書肆,鄭振鐸舉債得之,鄭氏寫長跋記發現此書經過及流傳情況。1958年鄭氏因公殉職,家屬承遺志,將其藏書全部捐獻國家,今藏北京圖書館。
書中有授經樓藏書印、五萬卷藏書樓、浙東沈德壽家藏之印、亞東沈氏抱經樓鑑賞圖書印、鄞蝸寄廬孫氏藏書等印。

《錄鬼簿》其書

《錄鬼簿》初稿成於至順元年(1330年),元統二年(1334)後和至正五年(1345)後又作過兩次修訂,由原來的1卷擴充為2卷,所收作家152人,作品名目共400多種。書中所載作家分為 7類:
①“前輩已死名公,有樂府行於世者”,包括董解元等31人。
②“方今名公”,包括郝新庵等10人。以上兩類多為散曲作家。
③“前輩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編傳奇行於世者”,包括關漢卿等56人。
④“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為之作傳,以《凌波曲》吊之”,包括宮天挺等19人。
⑤“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包括胡正臣等11人。
⑥“方今才人相知者,紀其姓名行實並所編”,包括黃公望等21人。
⑦“方今才人,聞名而不相知者”,包括高可通等 4人。書中對雜劇作家的里籍、生平、著述情況,大都有簡要的介紹,它是現存元人記述元雜劇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
《錄鬼簿》一書,清康熙間曹寅刻入《楝亭十二種》,清以來通行楝亭刻本,以此本與楝亭本相校,此本特點如下 :
①兩本人數多寡不一,明抄本卷上前輩名公45人,楝亭本41人;明抄本卷下方今才人51人,楝亭本55人。
②卷下方今才人每人名下有凌波仙吊曲一首,楝亭本僅有宮天挺等19人附吊曲,明抄本名人吊曲不缺。
③兩本著錄不僅劇目多寡、名稱、序次不同,文字亦多不同,如著名的《西廂記》作者王實甫,明抄本有“名德信” 3字,楝亭本無。
④元雜劇劇目下題目正名,楝亭本全脫。
《錄鬼簿》中的小傳、弔詞和《自序》、《後記》,表露了作者對戲曲創作的看法。他在《自序》中說,世間有“酒罌飯囊,或醉或夢,塊然泥土”的未死之鬼,亘古至今也有“著在方冊”的不死之鬼。他認為那些“門第卑微、職位不振、高才博識”包括藝人在內的雜劇作家,應同“聖賢之君臣、忠孝之士子”一樣,是不死之鬼,他們的業績也應該被記錄下來,“得以傳遠”。作者對作家的評價也具有卓越見識,比如他將關漢卿列首位,而對鄭德輝的評語則含有微詞:“惜乎所作,貪於俳諧,未免多於斧鑿。”

出版信息

1960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將此書影印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