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金古城

織金古城

織金古城始建於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即吳三桂鎮壓水西,將原水西土司領地改土歸流,而建平遠府城,康熙二十二年將平遠府降為州。民國三年改為織金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織金古城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區碼:552100
  • 面積:2868平方公里
  • 人口:136.40萬
概述,景觀,文物古蹟,城區諸山,泉水景觀,特色美食,蕎涼粉,水八碗,織金髮粑,織金八步臭豆腐,旅遊信息,

概述

織金古城是貴州早期確定的全省四個歷史化名城之一。古城始建於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即吳三桂鎮壓水西,將原水西土司領地改土歸流,而建平遠府城,康熙二十二年將平遠府降為州。民國三年改為織金縣。
織金,在殷、周時屬鬼方,春秋戰國時屬大夜郎國,唐代時彝族默部首領穆阿扯襲取織金東山部落,誅殺仡佬王巴慕臘,從此,織金便成為彝族黔部的世襲之地。後幾經變化,至清初,吳三桂鎮壓水西彝族後,於康熙五年(1666年)設平遠府,織金古城於此開建。後改為平遠州, 民國元年(1912)改為平遠縣,民國三年改為織金縣,延續至今。

景觀

織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流縱橫,歷史悠久,人文厚重。其古蹟眾多,門類齊全,包括佛寺、道觀、文廟、書院、會館、祠堂 、衙署、寶塔、牌坊、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鋪、作坊等方方面面。
其中古建築計達70多處。這些文物古蹟依城市布局,有序分布於一座座風景秀麗的小山上和流經城內的貫城河兩岸。多為依岸傍洞或瀕水臨泉建造的乾欄式吊腳樓。大部建於清初盛世之時,僅從建城初始的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廟、文廟、斗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餘座。其後屢有修建,從而逐步形成了“四庵”(觀音庵、回龍庵、白衣庵、紫竹庵),“四閣”(玉皇閣、斗姥閣、文昌閣、文騰閣)、“四寺”(東山寺、隆興寺、地藏寺、壽福寺)、“四祠”(武侯祠、忠烈祠、雹神祠、丁公祠)、“八大廟”(文聖廟、關帝廟、炎帝廟、財神廟、城隍廟、黑神廟、馬王廟、龍王廟)的整體格局。
其中,以財神廟為首的一批古建築群,2006年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全國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古建築,造型別致,工藝精巧,雕刻秀麗,風格迥異,體現了漢文化與地方少數民族文化的完美結合。
除古建築外,織金古城還有眾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如被稱為“八大景”之東寺晚鐘、鳳嶺朝宗、西山早雪、墨峰聳秀、日落碑現、圭峰笏峙、回龍涌瀑、雨灑金橋,“八小景”之三潭滾月、文浪北騰、雲洞天開、穿洞留雲、榜山東掛、雙潭對鏡、三石連標、呂祖仙蹤等等,為古城增添了更多的秀美的和無限的意趣。

文物古蹟

自從康熙初年建平遠府至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二百多年間,歷代府、州官倡導,百姓回響,修建了數量眾多的佛寺、道觀有其他建築,這些古蹟依山傍水極富特色。城區原有清代建築八十五處,但歷經代戰亂和人為破壞,現存古蹟僅有二十餘處。主要有以下寺廟:
財神廟: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中心大街,建於清代乾隆四十八年為水西彝族傳統建築風格,整個建築為虎形結構,36條屋脊、18個翼角、18個銅鈴均為9的倍數,紅碧黑框小青瓦,國內獨特風格,國外僅有日本天壽閣類似。
魚山忠烈宮: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城東形似木魚的孤山上,始建於明末,有黑神廟、碧琉璃精舍、藏書樓、濟賑亭等建築,樹木蔭翳、環境秀雅。
東山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康熙八年,位於城樂部60米高的東山之上。東山撥地而起,險峻雄奇、古樹參天。有梵帝宮、前樓、觀音閣、打拳洞等“東山晚鐘”為織金八大景之一。
文昌閣: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清朝道光二十七年,位於城東名勝“雙潭雙鏡”岸邊,三層檐八角攢尖頂,結構輕盈美觀。
斗姥閣:位於織金城東北月華橋東側的小石山上,建於清康熙六年,木結構三重檐、六角攢尖頂,結構獨特美觀,原有古蹟奢香殿,旁邊現存明代古橋奢香橋(月華橋)。
隆興寺:又名水月庵,位於城東面“三潭滾月”邊緣,始建於康熙六年。

城區諸山

織金古城景區以秀麗奇峰著稱於世。其中主要的有:
東山:位於城東部,高120米,大理石與青石相雜構成,有上、中、下三層溶洞,古樹參天,多種植物400餘種,清代依山建有東山寺,屬省保文物。
魚山:位於城東部,高30米,形似木魚,有穿洞如魚腮,三面絕壁,一路可上,樹木陰翳,明代始建古建築物,省保文物。
圭峰:位於城中心,高30米,岩叢壘迭,色白如筍,古樹濃郁,為歷代官員休閒之處,有古人題寫詩文數十處。
塔山:城南0.5公里,高150米,位置突出,山上有標誌性建築文明塔。
古佛山:城東0.5公里,高200米,山顛天然石盤狀,風景優美,登高俯瞰全城一覽無餘,建有古佛寺,牛王廟。
此外,著名的還有螺絲山(海螺朝天)、金鐘山(金鐘撲地)、牛鼻山、人頭山、夾槽坡、五指山等。

泉水景觀

據織金縣旅遊事業局於2002年4月普查的結果,織金古城景區22平方公里範圍內,已發現有大小泉水85處。主要分布在南北流向的貫城河水系,其次分布在東山後穿洞為源頭的涼漿河水系,以及城西發源的化垮河水系。其中著名的有:
廻龍潭:位地縣城中心,織金城區85處泉水之首,流量0.44米/秒,供全城飲用水之外,還可流瀉成瀑,1963年,中國文化泰斗郭沫若為廻龍潭題寫了潭名,現存古蹟有龍王廟、得月樓等。
雙堰塘:城東部,面積700平方米,出水量0.2立方米/秒。潭水清澈,冬曖夏涼。岸有文昌閣、斗姆閣、楊泗將軍古廟等,日容量1500人,2001年收入3萬左右。
四方井:城南,水量0.15立方米/米,水量大,水質好。井上有龍王祠,終年香客不斷。
三潭:城東,三潭相連,一千多平米。三潭相連,與月亮井相映,有“三潭滾月”之稱。潭岸有隆興寺等古廟建築。
響水洞:城西2公里,1立方米/秒。兩洞相對,湧泉成河,一響一應,水清音脆。
魚井河:城南7公里,水量1.5立方米/秒。為貫城河源頭。
金魚池:城南6公里,高5米,寬5.7米,水深3.5米。平地噴泉,水質清洌,常有鯉魚出遊,可容量500人。
冒沙井:城南路旁,10平方米,水深5米,潭清樹古,水量充沛,水冒沙滾,引人入勝。日容1000人,2001年收入10萬左右。
此外還有黑魚洞、龍泉、奇緣洞泉、黑龍潭、東山涼水井、月華井、月亮井等泉水。

特色美食

蕎涼粉

蕎涼粉是貴州省的一道名小吃,是男女老少都喜愛的一道小食。全省各地均有蕎涼粉,但以織金蕎涼粉最具特色。蕎涼粉是用蕎麥打去殼,乾磨成粉按1:4的比例加水和適量的明礬水調勻,下鍋用微火慢慢邊煮邊攪,煮熟冷卻而成。食用時翻倒出來放在案板上,用特製的刮子把蕎涼粉刮成細長條裝在盤子裡,用另一小碗放入酥黃豆、酸蘿蔔丁、黑大頭菜丁、蕪荽、蔥花、紅油、麻油、花椒油、自製腐乳、醬油、醋、薑汁、蒜水、味素等調料兌成蘸水,用蕎涼粉蘸著食用。
蕎涼粉蕎涼粉

水八碗

“水八碗”是畢節市織金縣的特色美食。顧名思義,就是有八個湯菜。在織金,每逢紅、白大事的宴席上都少不了“水八碗”,是最具鄉土風情的傳統宴席。
織金古城
“水八碗”的選單樣式較多,相對固定的八個菜式是以“八仙”的名字來命名,分別是曹國舅烹蹄筋、呂洞賓薏仁米、漢鐘離燉老鵝、藍采和黑峰圓、鐵拐李飛蛾蛋、韓湘子牽腸肚、張果老八寶飯、何仙姑釀雞茸八道菜。

織金髮粑

織金髮粑做工較為講究,首先要選擇精白的本地粘米,用織金龍潭泉的水反覆沖洗乾淨,再放在清水中浸泡3至6個小時。待米粒泡脹後,濾水把濕米磨成米漿。接下來,要將米漿過濾除去顆粒物,加上白糖,發酵,攪拌攪勻後倒入特製的蒸籠內,待蒸鍋里的水燒開後將蒸籠放入,蓋上鍋蓋,旺火蒸40分鐘左右,就可取出切成小塊便可食用。發粑哪裡都有,但是,織金髮粑因其獨具一格的口感而出名。
織金髮粑織金髮粑

織金八步臭豆腐

織金臭豆腐是織金縣特色食品之一,歷史久遠,遠近聞名。不論是常來常往的常客,還是途經此地的遠方過路之人,無不嚮往著此地的臭豆腐,有時間的就下來飽食一翻,沒時間的想方設法都要帶走一點與家人共享。織金臭豆腐名曰臭,其實一點也不臭。相反有一種獨特的香味,顏色微黃、質地酥嫩細膩、食之清爽適口,並且還易於保存。現成的臭豆腐有炒食、炸食等多種吃法,烙鍋豆腐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
織金八步臭豆腐織金八步臭豆腐

旅遊信息

門票:免費
最佳遊覽時間:夜晚(賞古城夜景)
交通指南:乘坐火車到織金火車站後,可乘公交或出租前往古城
內部交通:
1、計程車
織金古城內的計程車基本都是5元/人
2、公車
織金古城的公車都無人售票車,票價實行1-2元一票制,不設找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