縹緲的浮生:創造社詩歌新論

基本介紹

  • 書名:縹緲的浮生:創造社詩歌新論
  • 作者:黃雪敏
書籍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書籍信息

作 者:
黃雪敏
書 號:
978-7-5668-0363-4
版 期:
2014-2-1
頁 數:
192
開 本:
正16開
價 格:
36.00元
類 別:

內容簡介

本文以創造社詩歌為研究對象,通過創作社詩歌的一些關鍵問題,反思中國新詩在發展中遭遇的難題,考察這些難題是如何在具體語境中發生變化的,探討它們的出現對中國詩歌的影響。

作者簡介

黃雪敏(1978—),廣東潮州人,先後師從陳劍暉教授和王光明教授,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文藝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城市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文藝學與中國詩學。出版《徐志摩精選集》(主編)、《嶺南文化與嶺南現代散文研究》(副主編)、《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散文現象《(副主編)等。曾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主持《當代詩學空間批評理論研究》等省廳級項目,在《文學評論》、《清華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二十篇。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自我”:新詩革命的風向標
第一節 創造社的“自我”解放與新詩的美學創新
一、邊緣心態與純文學追求
二、“自我”的塑造
三、“自我”的限度:一種批判性考察
第二節 “譯詩”的嘗試與反響
一、“風韻譯”
二、“古詩今譯”:另一種形態的“新詩”寫作
第二章 現實的召喚與回應
第一節 “亢奮”與“感傷”的合奏
一、《洪水》與“國家主義”討論
二、感傷的泛濫
第二節 “純詩”與“國民文學”的交響
一、“表現頹敗的詩歌”
二、“傳統”、“歐化”與“國民文學”討論
第三章 承諾與疏離
第一節 “革命”的轉向
一、“告別”詩作的發表
二、個人主義的“滅亡”
三、《洪水》的轉向
第二節 《幻洲》與“小夥計”的分流、離散
一、“渴想著一片綠洲”
——從《A11》到《幻洲》半月刊
二、“十字街頭”與“象牙之塔”
三、“別派分流有幻洲”
第四章 一種全新的文化想像
第一節 “革命文學”的理論倡導
一、“革命”與“羅曼諦克”
——表現“反抗精神”的“革命文學”
二、文學的重新定義——無產階級“普羅文學”的確立
第二節 “革命詩歌”的創作
一、郭沫若的“普羅詩歌”創作
二、年輕作家的詩藝探索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