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筆(其一)

《縱筆(其一)》是北宋蘇軾晚年的一首詩作。這是一首白描詩。該詩文字樸實,筆調恬適閒遠,情韻俱佳。體現了作者曠達坦蕩的胸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縱筆(其一)》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東坡七集》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縱筆(其一)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
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

作品賞析

1099年(宋哲宗元符二年),大詩人蘇軾惠州貶所再貶儋州(今屬海南省),時已64歲,且病魔纏身,正處於“食無肉,居無室,病無藥,出無友”的困境。《縱筆》三首即作於此時。這裡所選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此詩嘆老,在寫作上最大的特色是一波三折,樂境寫哀。仕途失意,年老有病,詩人悲哀之情不難想像。但與同題材的詩作相比,此詩不是直言淒楚,而是曲筆寫來,使之頗具戲劇性。全詩雖僅有四句二十八字,卻一波三折,三掀波瀾。詩的開篇“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主要藉助於白描手法,使一個蒼顏白髮、孤獨多病的老翁形象活現於讀者的面前,令人沮喪。繼而,詩人筆鋒一轉,不寫悲傷、流淚之類的場面,而是一反沉重抑鬱基調,使滿頭飛霜的老翁頃刻間變得朱色童顏、神采飛揚,令人的精神為之一振。
然而,正當人們為這種突變既感歡欣又覺突兀之時,“一笑”使真相大白,詩人臉紅、精神煥發原來是喝酒的緣故,這又讓人斂顏正容,心情沉痛。這樣,詩人以其精於變化的筆調,使一首小詩幾起幾伏,讀者的感情也隨之而波動。 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云:“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以兒童入詩,襯托詩人離別家鄉之久。蘇軾的這首《縱筆》也以兒童入詩,狀出了兒童的誤會,乍看,似乎是詩人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細節增強詩作的喜劇色彩,但稍作體會則不難看出這是以樂境寫哀。
詩人以兒童的天真與現實的真相之間的強烈反差,將病老之哀加以深化,“醉貌如霜葉,雖紅不是春”(白居易醉中對紅葉》),這就“倍增其哀”。 自33歲“烏台詩案”入獄之後,才華橫溢的一代文豪蘇軾不為權貴所容,屢貶黃州、惠州、儋州,仕途坎坷,心力交瘁。這首自我解嘲的嘆老之作,正可讓讀者看出詩人的心跡。不過,既是解嘲,心中當有不滿,而這種不滿又從一個側面表現了詩人蘇軾的欲有所為。
王文誥評:“平淡之極,卻有無限作用,未易以情景論也。”它的“作用”,正在於詩篇所體現的作者心境與詩境的超曠閒逸,值得人們學習。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謚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像蘇軾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