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療法

練功療法又稱功能鍛鍊,古稱導引,是我國人民通過肢體運動防治疾病、增進健康的一種有效方法。練功療法貫徹以“動靜結合”為治療原則,對骨與關節損傷和骨疾病手術後康復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它不僅是中醫骨傷科的重要療法之一,在世界醫療體育史上也有相當的地位。

簡介,主要分類,主要作用,注意事項,

簡介

近代醫家在不斷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充實提高,而將導引發展成為強身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內容豐富多彩,包括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少林拳、太極拳等,後又創造了祛病延年二十勢、保健按摩、保健功、保健體操等。
臨床實踐證明,傷肢關節活動與全身功能鍛鍊對治療損傷有推動氣血流通和祛瘀生新的作用,可改善血液與淋巴液循環,促進血腫、水腫的吸收和消散,加速骨折癒合,使關節、筋絡得到濡養,防止筋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疏鬆,有利於功能恢復。被列為骨折及頸、肩、腰、腿等部傷筋治療的基本方法之一。

主要分類

1.按照鍛鍊的部位分類
(1)局部鍛鍊:指導患者進行傷肢主動活動,使功能儘快恢復,防止組織粘連、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如肩關節受傷,練習聳肩、上肢前後擺動、握拳等;下肢損傷,練習踝關節背伸、跖屆,以及股四頭肌舒縮活動、膝關節伸屈活動等。
(2)全身鍛鍊:指導患者進行全身鍛鍊,可使氣血運行,臟腑功能儘快恢復。
2.按有無輔助器械分類
(1)有器械鍛鍊:其目的主要是加強傷肢力量.彌補徒手不足,或利用其槓桿作用,或用健側帶動患側。如用大竹管蹉滾及踏腳轉軸鍛鍊下肢各關節功能。肩關節練功可用滑車拉繩,手指關節鍛鍊用搓轉胡桃或小鐵球等。
(2)無器械鍛鍊:不套用任何器械,依靠自身機體作練功活動。通常用太極拳、八段綿等。

主要作用

練功療法治療骨關節及軟組織損傷,對提高療效、減少後遺症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對損傷的防治作用可歸納為:
1.活血化瘀、消腫定痛:鍛鍊有促進血液循環、活血化瘀的作用,通則不痛,可達到消腫定痛的目的。
2.濡養患肢關節筋絡:練功後血行通暢,化瘀生新,舒筋活絡,筋絡得到濡養,關節滑利,伸屈自如。
3.促進骨折迅速癒合:功能鍛鍊後既能活血化瘀,又能生新,能改善氣血之道不得宣通的狀態,又有利於續骨.
4.防治筋肉萎縮:傷後積極功能鍛鍊,可使筋傷修復快,癒合堅,功能好,減輕或防止筋肉萎縮.
5.避免關節粘連和骨質疏鬆:積極合理地進行功能鍛鍊,可以促使氣血通暢,避免關節粘連、僵硬強直和骨質疏鬆,是保護關節功能的有效措施。
6.扶正祛邪:練功能調節整個機體功能,促使氣血充盈,肝血腎精珏盛,筋骨強勁,關節滑利,扶正祛邪,有利於損傷和整個機體的全面恢復。

注意事項

1.內容和運動強度
確定練功內容和運動強度,制定鍛鍊計畫,首先應辨明病情,估計預後,應因人而異、因病而異。
2.動作要領
正確指導患者練功,是取得良好療效的一個重要關鍵。
(1)上肢:上肢練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復手的功能,凡上肢各部位的損傷,均應注意手部各關節的早期練功活動。特別要保護其靈活性,以防關節發生功能障礙。
(2)下肢:下肢練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復負重和行走鍛鍊,保持各關節的穩定性。
3.循序漸進
練功時動作應逐漸增強,次數由少到多,動作幅度由小到大,鍛鍊時間由短到長。
4.隨訪
定期複查可了解患者病情和功能恢復的快慢,隨時調整練功內容和運動量,修訂鍛鍊計畫。
5.其他注意事項
練功時應思想集中,動作緩而慢;一般每日2~3次;可配合熱敷、熏洗、搽擦外用藥水或理療等方法;要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注意保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