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方竹

緬甸方竹

緬甸方竹,拉丁文名:Chimonobambusa armata (Gamble) Hsuch et Yi禾本科寒竹屬竿中下部數節均具刺狀氣生根;節間光滑或有時因被疣基而粗糙,圓筒形,竿環隆起;籜環留有籜鞘基部殘餘,且密生一圈黃褐色具光澤的絨毛環;枝條的枝環甚隆起。籜鞘遲落,紙質,長於其節間,背部密被黃褐色易落的小刺毛,毛落後留有棕褐色疣基,鞘緣具發達的纖毛;鞘口繸毛髮達,黃褐色;籜片錐狀三角形,略具葉耳,鞘口繸毛髮達;葉片紙質至薄紙質,窄長披針形,苞片枯草色,卵圓狀長三角形,薄紙質,腋內具潛伏芽;小穗軸無毛,節間長約6毫米;外稃卵狀長三角形,紙質,先端尖,內稃幾與其外稃同長,薄紙質,先端鈍圓或淺裂成二齒;鱗被膜質透明,靠近外稃一側的兩片較大;邊緣生白色纖毛;花葯線形;子房卵狀橢圓形,花柱短,近基部分叉,果實未見。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竿高3-5米,最高可達10餘米,徑1-3厘米,竿中下部數節均具刺狀氣生根;節間光滑或有時因被疣基而粗糙,圓筒形,長12-14厘米,竿環隆起;籜環留有籜鞘基部殘餘,且密生一圈黃褐色具光澤的絨毛環;竿每節具3枝,枝條的枝環甚隆起。籜鞘遲落,紙質,長於其節間,背部密被黃褐色易落的小刺毛,毛落後留有棕褐色疣基,鞘緣具發達的纖毛;鞘口繸毛髮達,黃褐色;籜舌長2-3毫米;籜片錐狀三角形,長1-3厘米;末級小枝具3-5葉;葉鞘光滑,長約7厘米,縱肋明顯;略具葉耳,鞘口繸毛髮達;葉片紙質至薄紙質,窄長披針形,長約20厘米,寬1.5厘米,次脈4或5對。具花小枝簇生於花枝各節,長7-9厘米;假小穗簇生,各長5-8厘米,含7-10朵小花,基部具逐漸增大的苞片3-4片;苞片枯草色,卵圓狀長三角形,薄紙質,腋內具潛伏芽;小穗軸無毛,節間長約6毫米;外稃卵狀長三角形,長8-9毫米,紙質,先端尖,縱脈7-9條;內稃幾與其外稃同長,薄紙質,先端鈍圓或淺裂成二齒;鱗被膜質透明,靠近外稃一側的兩片較大;邊緣生白色纖毛;花葯線形;子房卵狀橢圓形,花柱短,近基部分叉,柱頭2,羽毛狀。果實未見。
緬甸方竹緬甸方竹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300-2000米。

分布範圍

產西藏(墨脫)及雲南(貢山、福貢、瀘水以及怒江流域)。緬甸及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北部。
緬甸方竹緬甸方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