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

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

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為原克欽獨立組織和克欽獨立軍的駐地,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省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人口約20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
  • 位於:克欽邦東北部
  • 人口:約20萬人
  • 面積:約287平方公里
簡介,發展歷史,與中國關係,政治現狀,

簡介

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Kachin State Special Region 2)為原克欽獨立組織(KIO)和克欽獨立軍(KIO)的駐地,1989年與緬甸軍隊停火後仍保留原來的黨、軍名稱,是12個特區中唯一始終保持最初黨、軍名稱的。克欽獨立軍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也基本上放棄了追求克欽邦獨立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而事實上改為執行尋求克欽邦高度自治的基本路線。
1994年2月24日,緬甸前軍政府與克欽獨立軍達成停火協定,緬中央政府承認其為克欽邦第二特區(轄拉扎、邁扎央等地區),轄區位於克欽邦東北部,與中國雲南及印度的阿薩姆邦接壤,控制區面積約287平方公里,下設12個縣,人口約20萬人。
2011年6月,長達17年的停戰協定被打破,致使克欽族逃往邊境地區,雙方在緬甸偏遠北部地區發生戰事。

發展歷史

1948年緬甸脫離大英國協獨立後,克欽族也藉機要求獨立。1962年2月5日,緬軍中一支以“早丹”等三兄弟為首的少數民族軍來到緬北克欽地區,宣布成立了“克欽獨立軍”(KIA),並且成立了獨立的“克欽政府組織”(KIC)和“克欽政黨”(KIO)。
1987年5月,緬甸國防軍對其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圍剿,由於時任“克欽主席”的早邁執行不抵抗政策,其“中央政府”被迫退到距雲南省盈江縣邊緣數百米的“勒新”。後來由於夏季叢林暴雨突來,阻擋了國防軍的繼續進攻,克欽“中央政府”才得以保存。
1989年3月,緬甸國內最大的反政府武裝“緬共人民軍”瓦解,克欽獨立軍在武器等方面斷了重要來源,形勢對克欽軍不利。於是早邁決定與中央政府進行停戰談判,1994年2月簽定了《停戰協定》。克欽獨立軍控制的地區被緬甸政府稱為“克欽邦第二特區”。

與中國關係

2007年5月14-17日,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農業部、森林部部長敏栽宗部毯率考察團一行25人,赴中國雲南省保山市考察農業生產技術。考察期間,保山市政府副秘書長穆快昌接見了考察團全體人員,市農業局局長張開位全程陪同參觀考察。

政治現狀

緬甸現政府2011年3月執政之後,仍然高舉民族和解大旗,堅持與民地武繼續舉行和談。在11股民地武中,已有10股與中央政府達成停火協定,正在創造條件,準備進入政治談判階段。然而,只有克欽獨立軍與中央政府沒有能夠達成新的停火協定。儘管雙方進行了11輪和談,可以說是打中談,談中打,但由於沒有互信基礎,至今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