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裝經典:中國那些事兒·宋元

線裝經典:中國那些事兒·宋元

《線裝經典:中國那些事兒·宋元》以朝代為劃分依據,從遠古傳說時代直到清朝滅亡,概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叢書根據史書記載,慎重選擇對歷史進程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剪裁,以淺顯易懂的現代語言和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將其展現給讀者。

基本介紹

  • 書名:線裝經典:中國那些事兒·宋元
  • 出版社:晨光出版社
  • 頁數:351頁
  • 開本:16
  • 作者:《線裝經典》編委會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14668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線裝經典:中國那些事兒·宋元》由晨光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割據的五代十國
朱溫稱帝
始作俑者,朱溫稱帝
安邦定國,整頓軍隊
濫殺無辜,荒淫成性
李存勖建後唐
建後唐、滅後梁,軍功赫赫
親伶人、重宦官,治國乏術
後唐明宗李嗣源
智勇雙全,忠心護主
革除弊政,休養生息
瑕不掩瑜,亂世明君
“兒皇帝”石敬瑭
驍勇善戰,謀略超群
取媚契丹,出賣國土
正反一生,難逃罵名
後漢高祖劉知遠
有勇有謀,智救石敬瑭
節度河東,暗積蓄力量
投機取巧,稱帝建後漢
郭威開封稱帝
少年威武,作戰勇猛
目光長遠,滅漢建周
治理國家,革故鼎新
一代英主周世宗
少年有為,親征高平
勵精圖治,開創大業
南征北戰,一代明君
“海龍王”錢鏐據江南
占據浙江,吳越稱王
興修水利,錢塘射潮
納貢求和,長據江南
亡國之君李後主
能詩擅詞,心疏利祿
外示恭儉,內懷觀望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不幸亡故國,有幸成詞宗
花間詞人韋莊
花甲中舉,辛酸無盡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積貧積弱的北宋
趙匡胤黃袍加身
將門虎子,志向遠大
南征北討,培植親信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杯酒釋兵權
平定叛亂,坐立不安
杯酒釋兵權,終皆大歡喜
宋太祖的治國之道
削弱相權,加強集權
先南後北,統一中原
休養生息,重振儒學
金匱之盟和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兄終弟及
燭影斧聲,千古之謎
宋太宗趙光義
“死穴”幽雲十六州
無法擺脫的陰影
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
滁州遇主,幕後高手
背靠大樹好乘涼
雙面宰相,真實的趙普
名相呂端
蔡州為官,造福百姓
自身利益,小而化之
定議立真宗,大事不糊塗
無敵將軍楊業
少有大志,宋朝重將
戍守邊境,燕門大捷
血戰陳家峪
王小波、李順起義
“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李順建立大蜀農民革命政權
“均貧富”,承前啟後
宋真宗趙恆
幸運即位,守成而治
澶淵之盟,見好就收
“天書降神”,封禪鬧劇
剛正不阿的宰相寇準
青年才俊,挽衣留諫
成也剛直,敗也剛直
力主抗遼,孤軍奮戰
澶淵之盟
宋遼對峙,真宗親征
化干戈為玉帛
澶淵之盟真是屈辱性條約嗎
劉太后錘簾聽政
銀匠之妻,晉身皇后
垂簾攝政,功績赫赫
狸貓何曾換太子
慶曆和議
西夏擾邊,北宋連戰連敗
西夏勝而求和
慶曆和議,暫時和平
范仲淹先天之憂
白幼勤學,為官幾起幾落
慶曆新政,推行政治改革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保國安民種世衡
築城積穀,安邊保國
多權謀,善用計
種家軍,保大宋
勇猛之將狄青
黥面將軍,英雄不怕出身低
精彩戰役——崑崙關之戰
狄青之死,時代悲劇
王安石變法
11世紀的改革家
位列唐宋八大家
濃綠萬樹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
元裱黨爭九九
太后垂簾,元祐更化
哲宗親政,再掀浪潮
帝王藝術家宋徽宗
在其位,不謀其政
別處開花,光輝燦爛
方臘起義
漆園誓師,揭竿而起
正式稱帝,建號永樂
起義失敗,名垂青史
自掘墳墓的“海上之盟”
女真興起,反抗遼國
還是幽雲十六州
海上之盟,自掘墳墓
靖康之變
山雨欲來風滿樓
撒豆成兵,一場鬧劇
靖康恥,刻骨銘心
無恥宦官童貫
宦官出身,“大器晚成”
領兵作戰,因功得勢
出使遼國,後患無窮
大奸臣蔡京
阿諛逢迎,國家蛀蟲
書法四家,史書有名
不窮而餓死
璀璨的北宋文化
人人爭當“天子門生”
學而優則仕
“天子門生”榮耀非凡
公平與公正
文壇領袖歐陽修
官場沉浮,剛直勇諫
改革文風,終成大家
才華橫溢,全面開花
文大於政的曾鞏
文才出眾,結交歐陽修
為地方官,政績有限
文風淳樸,位列八大家
司馬光《資治通鑑》傳天下
砸缸救人,功名早成
社稷之臣,為國為民
嘔心瀝血編著《資治通鑑》
一代文豪蘇軾
仕途多舛,不合時宜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文傳天下
白衣卿相柳三變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沉淪到精彩絕倫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活字印刷之祖畢昇
一介布衣,身世成謎
活字印刷,重大革命
科學通才沈括
踏入仕途,造福百姓
科學研究,大放光彩
《夢溪筆談》,包羅萬象
一門雙傑大小晏
誠實典範,愛才重才
文章贍麗,音韻諧美
一門雙傑,小晏更優
晏幾道“燕雙飛”
淒婉詞人秦觀
“將身世之感,打併入艷情”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
愛情神話《鵲橋仙》
格律派詞宗周邦彥
繁華中人,處於末世而賦悠閒
富艷精工,作景語而不能情語
《少年游》與李師師
張擇端繪《清明上河圖》
身世成謎,畫比人出名
《清明上河圖》,取之不盡的寶庫
名畫的難解之謎
理學的奠基人程顥、程頤
雙鳳投懷,孔顏樂處
執教、治學、傳道
二程典故,千古佳話
宋代四大書法家
宋四家之首蘇軾
書韻十足黃庭堅
“米顛”米芾
承前啟後蔡襄
偏安一隅的南宋
宋高宗趙構
泥馬渡康王
偏安不思進取
重用奸臣,迫害忠良
名臣李綱
少有大志,能文能武
力主抗金,保衛京城
“七十五天宰相”
宗澤與開封保衛戰
老當益壯,威震金軍
保衛開封,力挽危局
出師未捷身先死
抗金名將韓世忠
勇冠三年真英雄
黃天盪力戰金兵
生不逢時,晚景淒涼
傀儡皇帝劉豫
為人狡詐,品行不端
傀儡皇帝,金人幫凶
與虎謀皮,遺臭萬年
民族英雄岳飛
少年英雄,慷慨從戎
屢戰屢勝,豪氣沖天
壯志未酬,含冤而死
紹興和議
暫時停戰,初步議和
撕毀協定,大舉南侵
再次議和
遺臭萬年的秦檜
投敵叛國,金國內奸
手段毒辣,打擊忠良
跪拜忠魂,遺臭萬年
所謂的正名
白馬書生虞允文
宋金和平再次中斷
採石大戰力挽狂瀾
書生本色,文才出眾
唐島之戰
完顏亮背棄盟約
李寶唐島襲敵
唐島一戰,意義非凡
宋孝宗趙眘
臨危登皇位,前途莫測
收拾舊山河,艱難曲折
又與金議和,隆興和議
南宋權臣韓侂胄
排擠趙汝愚,“慶元黨禁”
出兵金國,開禧北伐
城外被逐,死於政敵之手
史彌遠專政
史彌遠與楊後的勾結
伺機而動,謀殺韓侘胄
發動政變,矯詔立理宗
襄樊之戰
攻宋“宜先從事襄陽”
呂文煥反包圍戰
張貴張順援襄之戰
最後的戰役
“蟋蟀宰相”賈似道
裙帶關係,官運亨通
領兵打仗,“再造之功”
慾壑難填,終有報應
浩然正氣文天祥
南宋狀元郎
獨柱擎天力弗支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崖山海戰
窮途末路,二王出逃
崖山慘敗,忠魂照千古
靈動的南宋文化
婉約宗主李清照
美滿前半生,磨難後半生
傳奇女子,詞家大宗
千古絕唱《聲聲慢》
理學集大成者朱熹
承上啟下,終成一代宗師
重建白鹿洞書院
“偽學逆黨”的首領
心學祖師陸九淵
家規嚴格,少年早熟
荊門為官,象山講學
“心即是理”,心學祖師
豪放詞人辛棄疾
愛國鬥士,壯志難酬
英雄之詞,豪放之風
境界之詞《青玉案·元夕》
愛國詩人陸游
位卑未敢忘憂國
壯志難酬憂國難
悽美愛情,沈園絕戀
……
遼、西夏、金
威震歐亞的元朝

序言

公元前527年,天下共主周景王罵了晉國大夫籍談一句話。兩千多年過去了,那簡短的六個字仍然令中國人振聾發聵。而本來只是一個小人物的籍談也因為這句話“千古留名”。不過直到今天,人們提起他,也多半只有兩個字的評價:“該罵!”
事情是這樣的。就在那一年,周景王的王后去世,籍談奉晉侯之命作為副使赴周都弔喪。宴席間,周景王問:“其他諸侯都向王室進獻貢品,為何晉國沒有?”籍談答道:“晉國偏遠,從未得到王室賞賜,如今又忙於抵禦戎狄,因而未做準備。”周景王大怒,一一列舉王室歷代賜予晉國的器物,然後指責籍談:“你的高祖本姓孫,因為掌管王室典籍,才被賜了‘籍’這個姓。你是掌管典籍的官員的後代,怎么能忘記這些呢?”籍談無言以對,羞愧而退。景王余怒未消,對左右說道:“籍談的後代恐怕不能世襲爵位了,他居然數典而忘其祖。”
“數典而忘其祖”,一個能夠侃侃歷數各國典制的人,居然把自己的祖宗和家族史都忘了。周景王的這句怒罵,在當時無異於打了籍談一記響亮的耳光,也給後世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數典忘祖,用來指責那些忘本的人,也比喻對本國歷史的無知。對於宗法觀念極強、十分重視宗族淵源和歷史的中國人來說,“忘本”是最要不得的事。因此,即使是在兩乾多年後的今天,人們依然認為景王罵得有理、籍談實在該罵。
然而,拋開宗法觀念、祖先崇拜不談,“歷史”,簡單來說就是“過去發生的事”,如今還有那么重要嗎?真的值得每個人銘記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事實上,重視歷史、善於從歷史中汲取營養,本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今天,中國大約有近五千年的歷史,“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就是這么來的。炎黃華夏,龍鳳呈祥,孔孟之道,禮儀之邦,秦皇漢武,萬里長城,貞觀之治,四大發明……正是它們交相輝映,繪出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並以其蘊涵的強大的凝聚力和自強不息的生命力,使我們至今仍自豪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如果忘記它們,也就失去了中國人的精神氣質和生命底蘊——作為炎黃子孫,怎能忘記本民族的歷史?
唐太宗說,“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史為鑑可知興衰”;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中華民族從步入文明之日起,先後經歷了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明和清等朝代。各個朝代興衰更替背後所隱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在規律,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因此,了解歷史、學習歷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幸甚至哉——我們不缺少歷史典籍。根據考證,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字記載不曾中斷的國家。歷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勤奮上進而富有責任感的史家為後世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從史家巨著《史記》、《資治通鑑》到各類別史、雜史、野史、稗史,中華民族當之無愧地享有“歷史的民族”的美譽。
嗚呼哀哉——現代人沒有時間遍覽汗牛充棟、卷帙浩繁的聖賢遺著。比如二十四史總共三千兩百四十九卷,大約四千萬字,再考慮到閱讀古文的障礙,就算心無旁騖地攻讀,也得讀上十幾年。不讀,有數典忘祖之嫌;讀,典籍浩翰,力不從心。普通讀者實在難以抉擇。
為此,編者縱覽浩翰歷史典籍,擇其精要所在,為廣大讀者編寫了這套《中國那些事兒》系列叢書。全套叢書共七本,以朝代為劃分依據,從遠古傳說時代直到清朝滅亡,概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叢書根據史書記載,慎重擇取對歷史進程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和事件,對其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剪裁,以淺顯易懂的現代語言和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將之展現給讀者。如果您在輕鬆閱讀之餘,將如煙史事盡納胸中,於編者來說,亦是欣慰至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