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羊疥癬

綿羊疥癬

綿羊疥癬是由疥蟎或癢蟎寄生在綿羊體表, 繁殖過程中產生大量刺激性毒素導致體表瘙癢而引起的一種體表寄生蟲疾病。疥蟎除了感染綿羊之外, 還會感染馬、牛、駱駝、豬等動物。在臨床上以劇烈瘙癢、結痂、脫毛為主要特徵。該種疾病感染初期因為症狀不明顯, 常錯過最佳防治時期, 當羊群出現典型臨床症狀後, 寄生蟲已經普遍寄生, 導致整個羊群普遍發病。雖然該種疾病不會導致出現嚴重的死亡率, 但羊群患病後, 因為體表皮膚出現劇烈瘙癢症狀, 不能正常進食和休息, 逐漸消瘦, 飼料利用率下降, 增加養殖成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綿羊疥癬
  • 外文名:Sheep scabies
  • 領域:農業科學
病源特點,症狀與病變,實驗室診斷,防治措施,預防,

病源特點

疥癬主要由疥蟎、癢蟎和足蟎三種寄生蟲危害引起。羊疥癬的特徵是皮膚炎症、脫毛、奇癢及消瘦。在秋末、冬季和早春多發生,陰暗潮濕、圈舍擁擠和常年的舍飼可增加發病機率和流行時間。

症狀與病變

羊疥癬的症狀:病初蟲體刺激神經末梢,引起劇癢,羊不斷的在圈牆、欄桿等處摩擦。在陰雨天氣、夜間、通風不良的圈舍病情會加重,然後皮膚出現丘疹、結節、水皰,甚至膿瘡,以後形成痂皮或龜裂。綿羊患疥蟎時,病變主要在頭部,可見大片被毛脫落。患羊因終日啃咬和摩擦患部,煩躁不安,影響採食量和休息,日見消瘦,最終極度衰竭死亡。疥蟎病一般開始於皮膚柔軟且毛短的地方,如嘴唇、口角、鼻面、眼圈及耳根部,以後皮膚炎症逐漸向四周蔓延;癢蟎病則起始於被毛稠密和溫度、濕度比較恆定的皮膚部分,如綿羊多發生於背部、臀部及尾根部。

實驗室診斷

無菌環境下採集患病羊新鮮血液, 製成觸片後用火焰固定, 革蘭氏染色, 乾燥後鏡檢, 未發現陰性或陽性染色的致病菌。將病料接種到普通瓊脂培養基、鮮血瓊脂培養基中, 37℃恆溫培養24h, 未發現任何致病菌生長。採集患病羊新鮮糞便10g, 用100倍飽和鹽水充分混合均勻後, 靜置30min, 用接種環小心蘸取上層清液形成的液膜, 抖落在載玻片上, 蓋上蓋玻片, 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未發現寄生蟲蟲卵存在。選擇經過消毒的凸刃小刀, 在患病羊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皮膚處輕輕刮取皮屑組織, 直至表層皮膚輕度出血為宜, 將採集到的皮屑放置到試管中, 加入5%氫氧化鈉溶液, 煮沸5min後, 取試管沉澱物抖落到載玻片上, 蓋上蓋玻片, 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 發現卵圓形和橢圓形的蟎蟲存在, 外觀呈現淡黃色。由此確診為綿羊疥癬。

防治措施

羊疥癬的防治方法:一、對新買的羊要隔離觀察,並進行藥物防治後再混群,及時發現病羊並隔離治療。二、可選用阿維菌素、伊維菌素,每千克體重按有效成分0.2毫克口服或皮下注射,可於晚秋開始用藥,每隔一個月用1次,連用2至3次。三、本病羊數量多且氣候溫暖時,進行藥浴治療,用蟎淨水溶液進行藥浴。四、氣候寒冷發病少時,可局部用藥,在用藥前,先用肥皂水軟化痂皮,第二天用溫水洗滌,再塗藥。用克遼林擦劑塗擦患部。

預防

為養殖者制定針對性的驅蟲程式, 每次綿羊剪毛1周后, 對羊群進行藥浴處理。同時每年春秋兩季, 使用伊維菌素或者阿維菌素注射液, 對羊群進行驅蟲處理。在該種疾病發病高峰季節可以再進行1次強化驅蟲。發病期間要做好消毒工作, 使用10%氫氧化鈉溶液, 對羊舍、牆壁、地面飼、養用具、運動場所進行徹底消毒, 1次/d, 連續使用1周, 然後將羊舍地表土清除後, 換上新土。禁止到原來放牧的地區放牧, 最少要間隔2個月以後才可以繼續放牧。日常要保持羊舍清潔衛生, 經常打掃羊舍, 清掃1~2次/d, 保持圈舍乾燥清潔。同時還要確保科學的飼養密度, 做好羊群科學分群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