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祭拜

網路祭拜

“網路祭拜”亦稱作“網

祭奠”、“網上祭奠”、“網上祭掃”、“線上祭拜”、“線上祭掃”等,是指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在網路平台上為逝者建墓、祭掃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祭拜
  • 興起時間:21世紀初
  • 形式:網上紀念館、虛擬墓地、網上公墓
簡介,網路祭拜特點,便捷性,永久性,環保、安全、節約,網上祭拜意義,傳承文明,促進和諧,激勵後代,

簡介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自21世紀初,網路祭拜在中國悄然興起。網路祭拜服務通常由一些營利或非盈利的紀念網站或紀念平台向公眾提供,也有專門為某位逝者或某些歷史災難而建的個人紀/專題念網站。據統計,到2009年底,提供收費
網上祭拜服務的中文紀念網站已經近千家。
網路祭拜
用戶通常先要在某個公共紀念網站上註冊,成為註冊用戶後為故去的親友或名人建立虛擬的念空間,一般以“網上紀念館”、“虛擬墓地”、“網上公墓”的形式出現,然後才能進行互動式的祭拜活動,包括仿真的獻花、點燭、上香、擺供、祭酒、燒紙、鳴炮、行禮、等傳統的祭奠儀式,可以發表追思留言和紀念文章等。用戶也可邀請散居各地的親友隨時隨地進行祭奠活動。故人空間內可存放逝者的生平傳記、歷史照片、紀念文章、個人作品聲像資料等,供後人緬懷追憶。部分紀念網站提供了“天堂信件”服務,祭拜者可以通過“天堂信件”向逝者訴說,信件內容不會以任何形式保留在網路上,保障了用戶的隱私。
網路祭拜
殯葬改革隨著“改土葬為火葬”的深入,墓地的用度在逐年增加,人們最終或會面對“無墓可立”的窘狀,傳統文化特別是祭拜文化也或將缺失。即使在尚未全面禁止土葬的農村,由於人口流動帶來的交通壓力和明火祭拜等傳統落後的祭拜方式帶來的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問題,已不容忽視。故此早年起民政部就發出“綠色祭拜,平安清明”的號召。網際網路正全面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網際網路以永恆的時間和無限的空間,給人類情感的表達和生命的延續賦予了一種新的形式。在此背景下,網上祭拜套用而生,綠色殯葬和網上祭拜不僅是國家政策和環保的需要,更是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為逝去的摯愛親友建立一方屬於他/她自己的網路墓地,開拓一片靈魂空間,是我們活著的人應盡的一份責任。

網路祭拜特點

便捷性

現代人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加上生活節奏繁忙,不可能在每年的清明節、重陽節等祭祖日子親臨現場祭掃。可以讓用戶可突破時空的阻隔,實現全天候、全球化的緬懷、祭掃。用戶可隨時隨地對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此外,用戶還可在已故親人的生日、忌日等重要日子上網追思。

永久性

儘管許多家庭都有家譜,但是人們只能從家譜中獲得簡單的信息。可以把先人的文字資料及圖像和聲像資料永久保存下來,隨時隨地可讓先人的音容笑貌重現眼前,讓子孫萬代了解祖輩的光榮與夢想。

環保、安全、節約

據報導,我國一些大城市每年清明節祭祖費都超過千萬元,燃燒紙品引發的火災所造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網路祭掃這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拜祭方式,既滿足人們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的需要,又可以避免上述問題。

網上祭拜意義

傳承文明

流傳幾千年的祭奠習俗本來就是因時而異。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天,祭掃習俗的也需與時俱進。網路祭奠將是傳承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發揚重親情、重家庭、重孝道的傳統美德的現代的、科學的方式。只要祭掃的本義不變--誠心祭奠,祭掃的方式並不重要。

促進和諧

網路紀念館是一個逾時空的網路祭奠和溝通平台,用戶不僅可以向先人表達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加強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增進了解、強化親情、維護團結,增強凝聚力,從而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

激勵後代

在這個虛擬的紀念空間裡永久記載著祖祖輩輩的光榮歷史,讓散居在全球的後人都可在這個平台上了解祖輩光輝業績及其未竟之業,以此激勵後代不斷追求和努力奮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