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媒介社會功能論

網路媒介社會功能論

《網路媒介社會功能論》是2011年新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淑媛。

基本介紹

  • 書名:網路媒介社會功能論
  • 作者:蔣淑媛
  • ISBN:9787501195961, 750119596X
  • 頁數:205頁
  •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網路媒介社會功能論》以我國網路媒介和網路案例為基本研究對象,在綜述傳統大眾媒介傳播模式的基礎上,分析了網路媒介的特性和傳播模式,闡述了網路媒介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及其衍生功能,探討了這些功能實現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並重點論證了實現網路媒介監管創新、最佳化網路媒介社會功能的基本思路。
網路媒介已經成為一個無限大的公共話語平台,前所未有地囊括了相當數量的社會精英,將分散的輿論監督進行了全面整合,對我國社會生活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如何更好地發揮網路媒介的社會功能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
全書既有巨觀的理論闡釋,又有具體的案例分析,適合政府相關管理人員、網路媒體研究者和在校新聞傳播專業大學生參閱。

作者簡介

蔣淑媛,山東冠縣人,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北京市藝術研究所)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傳媒經濟學博士。
先後在《電視研究》《中國電視》《現代視聽》《文化產業導刊》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論文《近年我國電視廣告經營管理模式的改革創新》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2006年度廣播電視徵文三等獎。多次參與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文化部、中央電視台、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關於文化政策、影視業發展的專題調研。參與著述有:《制播體制改革與中國電視業的發展》《中國電視廣告經營模式創新研究》《中央電視台發展史(1958-2008)》《傳承文明、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中央電視台》《網路經濟》《改革中國電視》,其中《公民文化權益實現對策研究》被評為“北京市第六屆優秀調查研究成果三等獎”。目前主要從事傳媒產業、公共文化服務、影視藝術的課題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

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選題動因和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核心概念
一、網路媒介的概念界定
二、社會功能的概念界定
三、網路媒介社會功能的內涵
第三節 文獻綜述和研究現狀
一、關於大眾媒介社會功能的主要觀點
二、關於大眾媒介社會功能的分歧及還需探討的問題
三、關於網路媒介的主要觀點
四、針對網路媒介還需研究的問題
第四節 研究視角和理論工具
一、研究視角
二、理論工具
第五節 基本框架和主要觀點
一、基本框架
二、主要觀點
第二章 網路媒介的特點及傳播模式
第一節 網路媒介的特點
一、傳播類型的複合性
二、傳播主體的多元化、虛擬性和隱匿性
三、傳播信息的快捷性和豐富性
四、傳播形式的多樣化和超文本連結
五、接受主體的個人化和主動化
六、傳受關係的互動性
七、傳播範圍的廣泛性
第二節 幾種主要的傳播模式綜述
一、拉斯韋爾的“五w模式”
二、申農-韋弗模式
三、奧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四、德弗勒互動過程模式
第三節 網路媒介的傳播模式分析
一、搜尋引擎模式
二、網路信息瀏覽反饋模式
三、多點信息發布公共平台模式
四、點對點雙向交流模式
第三章 我國網路媒介的主要社會功能
第一節 媒介社會功能研究的淵源與流變
一、拉斯韋爾的“三功能說”和賴特的“四功能說”
二、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的負面功能觀
三、李普曼和默頓隱性功能理論
四、施拉姆對社會功能的歸納概括
五、馬克思主義者對媒介性質及社會功能的定位
六、我國學者對媒介性質和社會功能的認識及貢獻
第二節 網路媒介的社會功能分析
一、社會整體層面:網路媒介的顯性社會功能
(一)政治功能
……
第四章 我國網路媒介社會功能的案例分析
第五章 我國網路媒介社會功能實現的外部條件
第六章 我國網路媒介社會功能實現的內部條件
第七章 現實監管創新、最佳化網路媒介社會功能的基本思路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