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圍養殖

網圍養殖

網圍養殖是指利用網衣等材料製成的圍網,敷設在湖泊、水庫、淺海大面積水域中,進行水產養殖的一種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圍養殖
  • 外文名:enclosure aquaculture
  • 材料:網衣等材料製成的圍網
  • 歷史:50多年
  • 優點:利用和保護湖泊中豐富的自然資源
  • 場所:湖泊、水庫、淺海大面積水域中
發展歷史,優點,存在的問題,改進措施,網圍養蟹,

發展歷史

中國有50多年的在湖泊、河溝中攔截一塊較大水體(2~3面為岸)進行養魚的方式和經驗,但由於水體交換小,更兼粗放粗養,產量和效益較低。上世紀70年代在草型湖泊曾因放養草魚過量而使草型湖泊演變成藻型湖泊,為合理利用並保護水草資源,在草型湖泊的敝水區進行了網圍養魚試驗,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後生產上廣泛套用並迅猛發展,特點是建立在以沉水植物為主飼料的、主養草食性魚類的基礎上。研究監測表明,沉水植物的生物生產力很高,採用j,iJ~-iJ投餵方式既會使網圍養魚有較高的魚產量和經濟效益,而且也能延緩湖泊的沼澤化進程,成為有效的生態養殖方式而可持續地發展。上世紀90年代後又成為主養中華絨螯蟹的較佳方式。

優點

(1)解決了湖泊養殖水面大、進出水口多、回捕率低的矛盾。
網圍養殖
(2)解決了湖泊航行業、捕漁業與養殖業的矛盾。
(3)合理利用和保護了湖泊中豐富的自然資源,解決了以往湖泊養殖中集體放養、個人得益的矛盾,使湖泊網圍養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緊密結合起來。
(4)網圍養殖上馬快,成本低,技術容易掌握,養殖方式靈活。
(5)產品上市規格大,品質好。

存在的問題

1.技術問題
供應網箱和網圍養殖的種苗是充沛的,但長距離運輸、車船轉運等操作中會造成魚種死亡和魚體受傷致病;養殖品種過多,專用配套飼料生產不足;魚种放養時未經檢疫,或濫用飼料而營養缺乏及其它原因等有時會引發病害。
2.社會經濟方面
從事網箱與網圍養殖的企業只有少數首先研究市場問題再來安排生產。事實上從事網箱與網圍養殖的漁民以個體居多,他們首先考慮的是牛產成本,缺乏市場行銷的知識和能力,依賴於中問商或經紀人。生產與經營的分離,往往出現盲目生產或生產過剩。
3.環境方面
突發性的水域污染是養殖的最大危害,剛箱養殖尚可遷移,但網圍養殖就受害了,還有不可預 的颱風、洪水常使養殖遭受滅頂之災。某些水域中的野生或水生動物對網箱和網圍養殖也構成威脅,如龜鱉類和水老鼠會咬破網衣吞食死龜,從而使養殖魚類逃逸,造成養殖的損失。

改進措施

為保障市場供給和增進人們健康的需要、農漁民增收奔小康的需要、保護水域環境的需要,中國將持續發展網箱和網圍養殖,其方向和目標是:
1.保護水環境前提下可持續地發展網箱和網圍養殖
中國在網箱和網圍養殖方面總體上缺少計畫,無產量目標,而由各省市因地制宜地自定目標。為了保護或最佳化內陸淡水水域的水環境,以國家頒布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湖、庫水質標準為依據,並按其主功能(飲用、灌溉、蓄洪等)差別,禁止或允許網箱或網圍養殖,同時全年進行監測,如水質達不到要求的,要中止或減少網箱或網圍養殖。如天津市的於橋水庫是禁止網箱養殖的;重慶市的長壽湖於2004年撤除了全部網圍養殖:江蘇省太湖的草型湖灣東太湖則被限制了網圍養殖面積:浙江省千島湖573公頃的水域內,為保水質不被污染,在5年內允許發展不投餌網箱73公頃,投餌網箱33公頃,這表明了我國在發展網箱和網圍上的慎重。
2.建立和完善網箱和網圍養殖為主體的產業鏈
中國的嘲箱和網圍養殖很多是家庭式的。近年來,許多養殖戶已組成各種形式的“養殖協會”,建立和完善包括“茁種繁育一餌料供應一養殖一市場行銷一產品加工”的產業鏈。當前生產的淡水魚尚局限於傳統魚類或本國人民喜食的特種魚類,所以國內消費量占了90%以上,僅有部分出口的羅非魚和斑點又尾鯝是網箱養殖的。今後為提高效益(增加淡水養殖魚類的出口量)和附加值,網箱養殖羅非魚和斑點又尾鯝的數量可能會有所增加。
3.以環境與養殖生態互補為基礎,規範網箱和網圍養殖技術
中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在重視糧食、畜牧生產的同時,合理利用包括湖泊、水庫在內的水域資源來發展漁業,對保障食物安全和提高區域性自我供給能力具有促進作用。為使網箱和 圍養殖可持續發展,必須規範養殖技術。
4.網圍養殖是以有豐盛的水草為基礎的,因而保護水草為第一要素
近20年的網圍養殖實踐表明網圍區的水草在養魚一個月後消失殆盡,但網圍撤除後第_年水草即恢復牛長,為此我國實施的是“水下牧場中移動式圈養魚類”方針。各大水體都有漁業管理機構,均制定了漁業管理條例。通過發放養殖許可證控制養殖面積,併合理布局,防止過度密集影響水質。通過在監測水質的同時監測水草的種類和數量變動,為嘲圍布局提供依據。已制定了《草型湖泊網圍養殖技術規範》(正在審核中),即在草型湖泊中,利用豐富的水草資源可為魚類養殖提供大量廉價飼料的基礎上,制定一個不單純從漁業自身利益出發的養殖業,而是既有魚產量又能保護水草資源,進而保護水質的標準化網圍養殖技術。它包含了水域環境條件、網圍設施建造、魚(蟹)种放養密度、餌料質量與投餵技術、飼養管理要求、捕撈和暫養技術等基本操作。
5.強化管理
上世紀末以來制定的某些品種的網箱養殖技術規範,純屬養殖技術,未考慮網箱養殖對水域的影響。本世紀仍會制定這類養殖技術規範,但在套用時網箱的設定水域、廢物的控制和排放等都由水域的管理部門根據科學規劃和發放養殖證來監管:養殖種類和餌料由養殖者選擇,並進行飼養管理和健康管理;但飼料質量和安全,藥物和其他化學品的使用要受各級漁業監測站(集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環境監測和病害防治體系於一體)的監控。
6.技術上的防範措施
不科學的網箱養殖中會因過度投餵而出現殘餌,加之龜的排泄物以及不恰當的魚藥使用等,會對水體產生負面效應。因此通過對管理者和養殖者的培訓,採用一些措施予以防範。如:①根據適宜的養殖容量,總體上控制養魚生產量:②網箱布局總體(根據水域形態、底質等)合理。局部要求規範,如網箱以一字型排列,行距l0米以上;不以棋盤型設定,以防病害傳播等;③養殖種類的合理搭配,如不投餌網箱與投餌網箱以適宜比配置:④改進餵養技術,採用科學的投餌標準和投餵方法控制飼料係數:⑤ 改進餌料配方,推廣使用高質低耗的膨化飼料,減少殘餌;⑥利用大型水生動物淨化水質,如在大水體內同時放養鰱、鱅龜來減緩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放養鯽、鯽魚和其它吃食性魚類來清除網箱養魚的未食餌料,防止殘餌在底部堆積等:⑦保護或移栽大型水生植物,淨化水質。

網圍養蟹

網圍(或箔圍)養蟹是在湖泊養蟹和網圍養魚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是利用湖泊大水體優越的生態環境、豐富的餌料資源與小水體集約化養殖方式相結合的一項養蟹新技術。這種養蟹方式,始於80年代末期。目前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和優勢,已發展為網圍、箔圍、低壩高欄、湖汊圍攔養蟹等多種形式,構成網圍養蟹系列,都有很強的生命力。
生產實踐證明,該項養蟹技術具很大的優越性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1991年江蘇洪澤湖進行大面積網圍養蟹試驗,網圍面積共762畝,平均畝產河蟹38.75公斤,回捕率達54.8%,平均出塘規格為136.3克,投入產出比為1:1.6。1992年江蘇隔湖進行小面積網圍養蟹試驗,網圍面積5.25畝,每畝放養16公斤蟹種(規格為80隻/公斤),畝產高達101公斤,回捕率達49.1%,上市規格150克以上占90%,其中200克以上占50%。目前網圍養蟹已成為湖泊養殖業發展高產、優質、高效漁業的一條有效途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