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里

維特里

菲利普·德·維特里(Phillippe de bitry,Philippus de Vitriaco,1291~1361),法國作曲家,等節奏型經文歌大師,又是音樂理論家、哲學家和詩人;1320年起為政治和宗教活動家,14世紀50年代初起擔任莫城(Meaux)的主教。他是新藝術(Ars nova)時期音樂——詩歌藝術的奠基人和思想家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特里
  • 外文名:Phillippe de bitry,Philippus de Vitriaco
  • 出生日期:1291
  • 逝世日期:1361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寫有四篇論文,包括《新藝術》(約1320年,從此“新藝術”被歷史學家用作14世紀音樂的代稱),維特里在文中論證了14世紀作曲家們的創新之處:確定了三度和六度音程的協和性,強調半音的表情意義,改良了記譜法,調整了等節奏型技術,將新的作曲規則運用在自己的三聲部和四聲部經文歌中(他的經文歌保留下來的有12或14首)。

人物經歷

維特里的經文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與從古藝術向新藝術轉變的階段相吻合,代表作為“In nova fert”,第二個階段相當於早期等節奏型結構的階段,代表作為“Adesto”、“Quoniamsecta”,第三個階段展示了他“古典”形式的等節奏型經文歌,這一階段的經文歌創作於14世紀20~40年代,它們集中在《Ivrea》集中,其中著名的有“In arboris” (1320年)、“Bona condit”(1320年)、“Hugo,Hugo”(1330年)、“Rex Quem metrorum”(1330年)、“Virtutibus Laudabilis”(1330年)、“Gratissima virginis”(1330年)、“Lugentium succentur”(1342年)。
維特里經文歌的歌詞完全是拉丁文,內容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常用諷喻手法論述14世紀上半葉的政治事件或政治活動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