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吉尼亞號裝甲戰列艦

維吉尼亞號裝甲戰列艦

“維吉尼亞”號(CSS Virginia)是美國內戰的第一年期間,邦聯海軍(Confederate States Navy)所造的第一艘蒸汽動力鐵甲艦。它是由原聯邦的蒸汽快速帆船“梅里馬克”號(USS Merrimack)的龍骨改建而成的。“維吉尼亞”號在1862年3月參加了漢普頓錨地的戰鬥,並在此役中與聯邦的鐵甲艦 “莫尼特”號(USS Monitor)交鋒,成為海軍史上第一次鐵甲艦間的較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吉尼亞號鐵甲艦
  • 外文名:CSS Virginia
  • 艦長:53.4米
  • 航速:5節
  • 排水量:3500噸
  • 裝甲炮塔:10門
  • 線膛炮:4門
  • 滑膛炮:6門
由來,戰鬥性能,漢普頓錨地的戰鬥,“維吉尼亞”號的沉沒,

由來

內戰伊始,邦聯雖然擁有321名前美國海軍軍官,但只有十來艘小型艦艇,而且南部缺乏工業基礎和技術製造更多的船隻。邦聯海軍部長史蒂芬·R·馬洛里(StephenR.Mallory)曾試圖從歐洲購買鐵甲蒸汽船,但未能成功。因此他開始在南部訂製鐵甲艦和蒸汽艦,並從英國購買商船刧掠船,但仍未能與聯邦海軍對抗。隨著內戰進展,北部對南部的海上封鎖日益嚴重,他們只好把希望放在新型武器—鐵甲艦“維吉尼亞”號。
當1861年維吉尼亞州宣布脫離聯邦時,聯邦軍決定放棄位於維吉尼亞境內的戈斯波特海軍造船廠(今諾福克海軍造船廠)。為了不使造船廠落入邦聯之手,聯邦軍破壞了造船廠,包括把停泊在戈斯波特的裝有40門艦炮的蒸汽快速帆船“梅里馬克”號付之一炬。事實上,在維吉尼亞州宣布脫離聯邦的當日,戈斯波特的首席工程師曾成功發動“梅里馬克”號的蒸汽機,但礙於分離主義者在前一夜設在克雷尼島到塞維亞角之間的障礙,“梅里馬克”號最終無法出航並在三日後被撤出造船廠的聯邦軍焚毀。此後,造船廠由邦聯軍隊占領,負責的邦聯指揮官在5月18日簽訂契約由承包商們打撈“梅里馬克”號的殘骸。打撈工作在5月30日完成,殘骸被帶到船廠的乾船塢,在那裡燒毀的部分被移除。
船的龍骨及機械部分沒有在大火中受損,因此便成了整個切薩皮克灣地區內唯一完整及可用的蒸汽機,於是馬洛里決定把她改建成一艘鐵甲艦。約翰·默瑟·布魯克(JohnMercerBrooke)及約翰·L·波特(JohnL.Porter)提交了最初的設計草圖。布魯克的整體構想為除主甲板上層裝甲堡式建築外,艦身均低至與水面齊平,而他的設計最終被採納。而波特則負責更詳細的設計工作。除了艦的鐵甲和重型大炮由布魯克負責外,其餘的改建工作則由波特負責。
艦身上的木頭被被切除至原來的吃水線以下,只留下足夠的空間放置巨大的雙葉螺旋槳。同時,在主甲板低矮的上層結構上裝上斜角側舷(與水平的船身成36。的角度),側舷內層為61厘米的松木,外層覆蓋兩層5.1厘米的鐵甲,用以抵擋敵人的炮火,並且在船頭加上了舷牆。
自從“維吉尼亞”號的設計者們得知聯邦也有建造鐵甲艦的計畫,他們擔心所配置的火炮難以對對方造成傷害,因此他們決定為她配置19世紀戰艦所用的撞角。

戰鬥性能

當“梅里馬克”號被俘虜時,其蒸汽機已無法良好運作(在戈斯波特海軍造船廠被放棄前,邦聯已有計畫更換它)。此外為了在初次脫淺後保持平衡及把艦身壓進水中,她的設計者在艦中增加額外的鐵甲和生鐵造的壓艙物,原先的蒸汽機推進力顯然不足。改建完成後,“維吉尼亞”號的轉彎半徑為1.6公里並且需要45分鐘來完整轉一圈,這在後來與更靈活的“莫尼特”號的作戰中被證明是一大劣勢。
整艘鐵甲艦共有14個炮門,其中船首與船尾(指船下水後仍留在水面的鐵甲部份)各有3個,其中2個在船的中軸線上,其餘4個則與中軸線成45。的角度;剩下的8個炮門則平均分布在船的兩邊舷側。“維吉尼亞”號配備了10門火炮,包括4門“布魯克”線膛炮與“梅里馬克”號上的6門229毫米“達爾格倫”滑膛炮。位於船首與船尾中軸線上的兩門帶有旋轉支架的線膛炮口徑為178毫米並可以射出47公斤的炮彈,其餘兩門的口徑為163毫米,它們被放置在船的左右舷。而6門口徑為229毫米的滑膛炮則被放置在側舷,左右各3門。每一門滑膛炮均可射出重量為32.9公斤的炮彈,射程可達3070米(仰角為15時)。
邦聯希望通過這艘新型的鐵甲艦控制切薩皮克灣,打開通往裡士滿的海路,可能的話還可以威脅首都華盛頓。因此,漢普頓錨地的戰鬥很快便打響。

漢普頓錨地的戰鬥

1862年3月8日清晨,“維吉尼亞”號在海軍軍官學校創立者、時任邦聯海軍軍官富蘭克林·布坎南(FranklinBuchanan)的指揮下,聯同其他5艘小型艦,由諾福克經伊莉莎白河駛抵漢普頓錨地,向停靠在那裡的聯邦艦艇發起進攻。
“維吉尼亞”號最早遇到的是木質的風帆動力戰艦“坎伯蘭”號(USSCumberland),後者在一輪激烈的火併後陷入癱瘓,最終被“維吉尼亞”號撞沉。隨後趕到的“國會”號(USSCongress)的艦長有見及此,旋即下令駛往淺水區,但很快便在那裡擱淺。“國會”號與“維吉尼亞”號相互炮擊一小時後嚴重損毀,迫於無奈向“維吉尼亞”號投降。當“維吉尼亞”號試圖接收“國會”號時,聯邦軍隊的海岸炮台向她開炮,此舉激怒了“維吉尼亞”號的船長。作為報復,“維吉尼亞”號徹底擊毀了“國會”號。
儘管“維吉尼亞”號的首戰戰果不俗,但也並非毫髮未傷,該艦的煙筒被聯邦軍的海岸炮台打得千瘡百孔。此外艦上的2門火炮在戰鬥中出了故障,裝甲也因連續中彈出現鬆動。雖然“維吉尼亞”號已經受損,但布坎南仍然下令進攻為躲避“維吉尼亞”號而擱淺在沙洲上的“明尼蘇達”號(USSMinnesota),可是“維吉尼亞”號因為吃水過深而無法接近“明尼蘇達”號並對後者造成有效的傷害。傍晚時份,“維吉尼亞”號趁著退潮返回諾福克之際,另一艘鐵甲艦在門羅要塞的炮火掩護下駛入了漢普頓錨地—“莫尼特”號。
3月9日,世界上第一次的鐵甲艦較量正式展開。當“維吉尼亞”號在當日清晨再次出現時,“莫尼特”號的指揮官海軍中尉約翰·L·沃爾頓(JohnL.Worden)接到命令與之接戰,於是起航向對手駛去。更靈巧、更快的“莫尼特”號在機動性上勝過龐大又笨重的“維吉尼亞”號,可是雙方都無法對對方造成致命性的傷害。儘管雙方的炮彈都是直接命中的,但炮彈擊中鐵甲側舷便反彈入水,試圖撞沉對方的企圖亦未能得逞。經過數小時的激戰,“莫尼特”號的駕駛室被直接擊中,海軍中尉約翰·L·沃爾頓亦因而負傷,她不得不撤退到淺水區評估傷害。同時,“維吉尼亞”號亦返回母港,使這場戰鬥最終以平局收場,但雙方均宣稱自己獲得了勝利。戰術上,雙方的確勝負難分。但就戰略而言,聯邦不僅保存了自己的封鎖艦隊,還利用“莫尼特”號遏制了“維吉尼亞”號,打破了邦聯通過“維吉尼亞”號解除封鎖,北上威脅華盛頓的美夢,因此是聯邦的一大勝利。

“維吉尼亞”號的沉沒

“維吉尼亞”號撤退到戈斯波特海軍造船廠後,就一直在那裡整修,直到1862年4月4日才重新開始活動。整個4月,“維吉尼亞”號都在嘗試打破聯邦海軍的封鎖,她多次出現在漢普頓錨地,希望可以與“莫尼特”號再戰,可是雙方的對決一直沒有發生。
隨著半島戰役的進展,聯邦軍隊占領了諾福克,使“維吉尼亞”號失去了補給及停泊的港口。“維吉尼亞”號卻因為吃水過深、動力不足等的問題,而只能沿內河航行。因此即使突破了聯邦的海上封鎖,她也無法逃到大西洋上。同時由於艦體過重及吃水過深,她也無法沿詹姆斯河撤退。儘管其船員試圖通過拋棄煤及補給來減輕的船的重量,但亦無補於事。“維吉尼亞”號失去母港後變得無處可去,她的艦長為了避免聯邦軍俘虜“維吉尼亞”號,只好不情願地下令焚毀她。1862年5月11日的清晨,在詹姆斯河下游距克雷尼島附近,最後一位下船的船員點燃了船上的火藥,火勢很快蔓延至船上的彈藥,導致“維吉尼亞”號發生爆炸,最終沉沒水底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