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歷史中心

維也納歷史中心

維也納是從早期的哥特人羅馬人定居點發展起來的,後成為奧匈帝國首都,那是已經帶有濃郁的中世紀巴洛克色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也納歷史中心
  • 外文名:Historic Centre of Vienna
  • 類別文化遺產
  • 入選時間:2001年
基本信息,遴選理由,維也納介紹,

基本信息

維也納是從早期的哥特人羅馬人定居點發展起來的,後成為奧匈帝國首都,那是已經帶有濃郁的中世紀巴洛克色彩。從早期著名的"維也納樂派"一直到20世紀初,維也納一直在歐洲樂壇上發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維也納還是建築藝術精華的匯聚地,包括巴洛克風格的城堡和庭院,還有建於19世紀晚期的環城大道。沿著壯麗寬闊的林蔭環城大道散布著維也納最重要的名勝古蹟,既有宏偉的樓群,也有紀念碑和各式公園。
作為中世紀歐洲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的維也納,至今仍保持著昔日顯赫的地位。維也納是世界名城,奧地利首都,以“音樂之都”聞名遐邇。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多瑙河貫穿全城,內城的古街道,縱橫交錯,很少高層房屋,多為巴羅克式、哥德式和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的尖頂,高138米。以及其他宮殿建築。
聖斯特凡大教堂是維也納市中心的哥德式教堂,也是歐洲最高的幾座哥德式古建築 之一,帶有東歐教堂的濃厚地方色彩。在教堂頂蓋外面,繪有大面積的色彩繽紛的圖案紋,有“維也納的精魂”之稱。公元1304年始建,兩個世紀後竣工,被認為是其幾百年建築藝術大成之傑作。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毀,戰後重建,歷時10年,於1958年基本恢復舊觀。大教堂由1座主體樓和3座樓塔組成,以南塔最為壯觀,高138米,成錐體形直插雲天。
霍夫堡宮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宮苑。坐落在首都維也納的市中心,1696年動工 ,1713年落成,歷時10餘年。它是奧卡爾六世皇帝為歐根親王建造的。歐很親王原是法國貴族,後來成了率領奧地利軍隊擊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宮前的英雄廣場上豎有他躍馬英雄銅像。他是一位深懂建築藝術的武將,建築師按照他的構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國凡爾賽宮的古典宮殿。這也是一座富麗堂皇巴羅克式的建築,是歐洲最為壯觀的宮殿之一。

遴選理由

標準(ii) 維也納古城歷史悠久,城中風格迥異的的歷史建築述說著20世紀維也納社會不斷發展,價值觀不斷轉變的歷史進程。
標準(iv) 歐洲三個重要的文化和政治發展階段:中世紀時代、巴洛克時期和。“創建期”(Grunderzeit)在維也納的城市發展和歷史建築中得到充分展示。
標準(vi) 從16世紀開始,維也納就成為舉世公認的“歐洲音樂之都”。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維也納是從早期的哥特和羅馬人定居點發展起來的,到中世紀時期,已經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奧匈帝國)的首都,帶有濃郁的巴洛克色彩。從早期偉大的“維也納樂派”到20世紀初葉的“創建期”(Grunderziet),維也納一直在歐洲樂壇上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維也納還是建築藝術精華的匯聚地,包括巴洛克風格的城堡和庭院,還有建於19世紀晚期的環城大道,沿著這條壯麗寬闊的林蔭大道散布著維也納最重要名勝古蹟::胡浮堡皇宮、博物館和人民公園等。

維也納介紹

維也納是奧地利首都,位於奧地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環繞著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開闊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麗、清潔的花園城市。維也納的歷史始於公元1世紀的羅馬帝國,羅馬人曾經在此建立城堡。1137年為奧地利公國首邑。1278年,哈布斯堡家族於奧地利開始其長達7世紀的帝國,定都維也納維也納,使之迅速發展。宏偉的哥德式建築也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15世紀以後,維也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濟中心。18世紀,瑪麗婭·特蕾莎母子當政期間熱衷於改革,推動社會進步,同時也帶來藝術的繁榮。維也納的19世紀為其最輝煌的時期,版圖日益擴大,但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的來臨,即為王朝歷史劃上了句號,奧地利帝國及維也納亦隨之失去昔日光彩。二次大戰期間,維也納遭受戰火嚴重破壞,戰後更被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共同占領了十年之久。1955年,奧地利簽定條約成為中立國後,維也納再度發展起來,並成為奧地利最重要的商業及交通中心。
在維也納的歷史建築中,最負盛名的是霍夫堡皇宮,它在德文中的意思是宮廷城堡的意思。這座皇家的城堡坐落在維也納內城。哈布斯堡王朝正是在這裡統治龐大的奧匈帝國的。霍夫堡皇宮的歷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一二七九年,每一代皇帝幾乎都對自己的宮殿做了改建或擴建。在長達七百年的歷史中,這裡記載著瑪麗亞 特蕾西亞女皇開明統治的帝國盛世,記載著約瑟夫二世繼承母業大刀闊斧實行改革的輝煌業績,當然也記載了弗蘭茨一世皇帝為了平息和拿破崙的紛爭而下嫁女兒的恥辱,記載了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時代多民族國家由盛而衰的景象。霍夫堡皇宮是歐洲各種建築風格的見證人。無論是哥德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還是上紀末的仿古典式風格,霍夫堡皇宮都把它們匯集在一起。皇宮依地勢而建,分上它、下它兩部分,各有一個花園。上它是帝王辦公、迎賓和舉行盛大活動的地方,下它作為起居接借宿用。全宮有1400間裝飾奇異的房間,鑲嵌在一個四字形龐大的建築群里。其中44間廳室裝飾尤為富麗堂皇。拿破崙曾兩度住進這座皇宮,這裡還保存著他的真容畫像和他的遺物。宮殿內的“奧地利畫廊”珍藏著中世紀到現代的繪畫和雕塑名作,這裡實際上是奧地利宮廷美術博物館,素有城中之城的美名。奧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離宮,又稱"美泉宮",位於首都維也納西南部。美泉宮得名於一眼泉水,這裡原是一片開闊的綠地。有一次,馬蒂亞斯皇帝狩獵至此,飲一泉水,心神清爽,稱此泉為“美麗泉”。70多年後,即1743年,瑪麗姬·特蕾西亞女王下令在此建宮,這裡便出現了氣勢磅礴的宮殿和巴羅克式花園。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 宮內有1400個房間,有44間是洛可可式,優雅別致,但大多數是巴羅克式。宮中專門有東方古典式建築,如嵌鑲紫檀、黑檀、象牙的中國式房間和用泥金和塗漆裝飾的日本式房間。房間內部的裝飾品也以東方風格統一協調,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著陶瓷器。在琳琅滿目的陶瓷器擺設中,有中國青瓷、明朝萬曆彩瓷大盤等。
維也納還被稱為世界音樂的聖殿。她象一塊巨大的磁石,不僅把眾多的音樂家吸引到此地,而且還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傑出的指揮家和演奏家。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維也納愛樂樂團,這一連串輝煌的名字使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為之傾倒。整個維也納城,猶如一座巨型的音樂聖殿,在這裡體驗到的心靈交流是不必用語言溝通的……音樂之友協會於一八六七年責成特奧費爾·翰森設計一座音樂廳。兩年之後,一座仿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建築誕生了。線上條清晰的暗紅色立面的背後,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大廳,大廳內有三十座鍍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樂大廳也常常被人稱作金色大廳。音樂廳落成之後,就成了世界最著名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的演出地點了。這座音樂大廳專門上演大型音樂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一度的新年音樂會了。
美景宮——這是一座有“觀景宮殿”美稱的建築。窗外絕美的風景為它贏得了這個富有詩意的冠名。從18世紀宮殿建成直至今天,美景宮窗外風景不變,優雅如常。維也納的精美絕侖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減色。
維也納的街區依多瑙河而建。圍繞維也納舊市區的環形大道是一條著名的街道。在它的周圍,分布著維也納最引以為豪的歷史性建築。
建築、美術、音樂、文學……維也納歷史中心區物化了歐洲所有傑出的才能,體現了歐洲人高超的藝術品位。維也納厚重的歷史積澱,使它無愧於“歐洲寶石箱”的稱號。風格協調、堪稱藝術品的維也納歷史中心區,2001年被登錄為世界遺產。
霍夫堡皇宮位於市中心。建於13世紀的這座皇宮,在長達600年的時間裡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宮城。遵循新君主不能住在上一代皇帝住過的房間裡的傳統,這裡的宮殿經過多次的改建、擴建,呈現出各時代的建築特點與風格。有尊雕像是嫁到哈布斯堡家族並且成為皇后的伊莉莎白·阿瑪莉婭·歐根妮茜茜公主)。曾經逃出令人窒息的皇宮,走上放浪形骸之路的伊莉莎白,是一位具有悲劇性的傳說中的美女。伊利莎白對於自身美的執著追求到了病態的地步。房間裡陳列的各種體操器械,都是伊利莎白為了保持理想體型而日常使用的。伊莉莎白也是皇族中第一個安裝浴缸的人。然而,伊莉莎白的丈夫——弗朗西斯・約瑟夫皇帝的寢室卻極為樸素。他厭惡奢華,認為那些既沒有意義也毫無必要。弗朗西斯·約瑟夫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他簡樸的寢室里度過。1857年,他下達了改造維也納的皇帝令。首都改造的主要工程是拆除環繞四周的城牆。進入19世紀,維也納的人口急增,城市改造已勢在必行。在拆除的城牆遺址上修建了環形道路。在新修的寬闊的道路兩旁,維也納的代表性建築物一個接一個建了起來。
歌劇院是沿環形大道建起的第一個建築物。議會大廈深受古希臘風格的影響。議會大廈後面聳立的尖塔是維也納市政廳。這是與議會大廈截然不同的新哥德式建築。這一帶可以說是“建築形式的大熔爐”。在眾多的歐洲劇場當中,被認為最有格調的就是這座皇家劇院。皇家劇院內特設的皇帝專用樓梯,只允許弗朗西斯・約瑟夫一個人使用。這座將幾個時代的裝飾風格完美結合在一起的劇場受到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皇帝的特別喜愛。樓梯上方的天井畫引人注目。那裡是19世紀末,年輕的克利姆特創作的生地壁畫。
克利姆特的藝術成就受到皇帝的讚賞並被授予勳章。然而,他對此殊榮並不以為然,卻在鼓動一場新的、體現時代要求的藝術潮流。有座裝飾著金色月桂葉的圓屋頂建築是新藝術分離派的展覽館。分離派是19世紀末湧現出的一種新藝術浪潮。新藝術浪潮的領導者就是著名的克利姆特。地下陳列室展示的是克利姆特以貝多芬第九交響樂“歡樂頌”為主題的壁畫。這也是他的代表作。克利姆特的作品刻畫了人類懷有的各種欲望。其表現力震撼著每一位觀賞者。
德國的大文豪席勒曾經說過:“總想被所有的人喜愛是一種惡習”。克利姆特所追求的嶄新的藝術正是應了這句話。以維也納為舞台的新浪潮,也波及到了建築界。
這是有分離派建築家奧托・華格納設計的集體公寓,牆面上裝飾著花紋。華格納也嘗試過讓新的“美”紮根於維也納。華格納的代表作是郵政儲蓄局。為了使陽光充分地照射進來,屋頂全部安裝成玻璃。這個獨具匠心的設計讓當時的人們不禁發出驚嘆。其實,這個全玻璃的屋頂設計還飽含了華格納的一個心愿,那就是為生活在冬季漫長的維也納人爭取儘可能多的光亮,功能性強而且實用的東西才是賞心悅目的。華格納的這個主張貫徹到了每一個細處。
就在環形大道建成時,一位音樂家在維也納開始名聲大振。這位音樂家就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約翰・施特勞斯。在皇帝的離宮,每晚都舉行盛大的舞會。舞會上迴響著施特勞斯美妙的旋律。施特勞斯優雅輕快的旋律牢牢地抓住了人們的心。人們說“沒有施特勞斯,維也納將無法生存”。
霍夫堡皇宮可以稱之為舊維也納的標誌性建築。與霍夫堡皇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皇宮對面的一幢建築。它摒棄了一切繁瑣的裝飾,以簡明清新的風格矗立在人們面前。這是由從美國歸來的建築家阿道夫・羅斯設計的羅斯大樓。不做任何裝飾,只有整齊排列的窗戶。這個簡潔的設計給當時那些習慣於巴洛克式建築的人們以強烈的震撼。但正是這幢羅斯大樓,宣告了近代建築新時代的開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維也納成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的19世紀後半期,也正是它政治凋零的時期。奧地利帝國在內外矛盾的困擾下,緩緩地走向了衰退。而它給世界留下的是歐洲寶石奪目的光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