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蒂亞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馬蒂亞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馬蒂亞斯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在位期間,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漫長的戰爭”;他賦予信奉新教的波希米亞和西里西亞貴族以宗教信仰自由和特權,這一舉動成為了後來1618年開始的三十年戰爭導火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蒂亞斯
  • 外文名:Matthias
  • 國籍:神聖羅馬帝國
  • 出生日期:1557年
  • 逝世日期:1619年
  • 職業: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波希米亞國王、匈牙利國王
  • 主要成就: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漫長的戰爭
馬蒂亞斯Matthias,1557-1619)匈牙利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生於維也納哈布斯堡家族,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之次子。
1577-1582年任尼德蘭總督。1595年起任下奧地利總督,1597年鎮壓當地農民起義。1592-1606年參加對匈牙利和土耳其的戰爭。1606年6月與匈牙利貴族斯特凡·博奇考伊簽訂維也納和約;11月與土耳其締結席特瓦特羅克和約。不久與其兄、皇帝魯道夫二世發生領地之爭。根據1607年維也納秘密協定,皇帝承認其為哈布斯堡家族的實際首腦。1608年6月,利用魯道夫二世在新、舊教諸侯同盟鬥爭的困境,締結了利本條約,獲得奧地利匈牙利摩拉維亞的統治權,並於同年11月當選為匈牙利國王。1611年率軍鎮壓波希米亞新教徒起義,後加冕為波希米亞國王。1612年其兄死後,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617年因其無嗣,指派其堂弟施蒂里亞公爵、狂熱的天主教徒費迪南二世為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國王,激起1618年波希米亞起義,導致三十年戰爭(1618-1648)的爆發。
馬蒂亞斯的父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二世馬克西米連二世)(Maximilian II),母親是查理五世的女兒瑪麗亞。其兄長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魯道夫二世
由於魯道夫不願向奧斯曼帝國妥協,而且頑固地認為他可以通過一次新十字軍東征統一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國家,1593年他開始了一場同土耳其的戰爭,這場戰爭一直持續到1606年,被稱為“漫長的戰爭”(或“奧斯曼戰爭”、“十三年戰爭”),期間的1604年他所統治的匈牙利發生叛亂,1605年魯道夫被他的其他家庭成員迫使,將匈牙利事務的管理權交給了他的弟弟馬蒂亞斯,馬蒂亞斯在1606年艱難地分別同匈牙利叛亂者和土耳其人達成和平協定,魯道夫對此非常生氣,他認為馬蒂亞斯所作出巨大的讓步只是為了維持自己的權力,因此準備重新對土耳其開戰。但馬蒂亞斯爭取到了匈牙利叛亂者的支援,迫使魯道夫放棄了匈牙利、奧地利摩拉維亞的王位給馬蒂亞斯。
與此同時,波希米亞新教派看準了神聖羅馬帝國最微弱的時機,提出更多宗教自由的要求,魯道夫在1609年簽署檔案(Majestätsbriefe)滿足了他們的要求,賦予信奉新教的波希米亞和西里西亞貴族以宗教信仰自由和特權,這一舉動成為了後來1618年開始的三十年戰爭導火索。雖然波希米亞人的要求被滿足了,但是他們卻得寸進尺地施壓要求更多自由,魯道夫只得派兵鎮壓,波希米亞人轉而向馬蒂亞斯請求幫助,馬蒂亞斯將魯道夫囚禁在布拉格的城堡中,直到1611年魯道夫將波希米亞的王位讓與馬蒂亞斯。
被弟弟奪去所有實權的9個月後,魯道夫於1612年1月20日去世,去世時只剩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個空頭銜,馬蒂亞斯在1612年6月13日繼承了魯道夫的皇位
1617年,施蒂里亞大公查理二世之子斐迪南當選為波希米亞國王。由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明顯支援,他繼承無嗣的馬提亞斯皇帝的皇位和匈牙利王位幾乎也成定局。
斐迪南頑固的宗教政策引起了新教信徒的極度不安;在登上王位後不久,斐迪南就撕毀了前皇帝魯道夫二世頒布的在波希米亞準許宗教信仰自由的敕令。很快他在波希米亞便受到來自各個社會階層的反對。1618年5月22日,在布拉格發生了擲出窗外事件,波希米亞新教派為了捍衛先前魯道夫檔案賦予他們的權利,將兩名皇帝的使者扔出窗外,成為波希米亞起義和整個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的開端。捷克貴族宣布廢黜斐迪南二世,選舉普法爾茨選侯腓特烈五世為國王。
1619年皇帝馬提亞斯去世,斐迪南二世順利地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帝位和匈牙利王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