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農民版畫

綦江農民版畫

綦江農民版畫源於明清年間的木板年畫,是一種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圖畫,再拓印而成的純手工之作,作品構圖明快,色彩艷麗,大都取材於廣大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實踐,具有濃郁的民族民間風情和生活氣息。表現手法大量吸收了當地民族民間美術技法,呈現出古樸稚拙、誇張浪漫的藝術效果。綦江農民版畫不但具有幽默、稚拙的情趣和熱情、奔放、誠摯的元素,而且還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濃厚的鄉土氣息。色彩構成自然大方,意到筆到情到,伴著創作者強烈的情感,把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熱愛主觀地融進畫中,情到深處畫面生姿,意趣盎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綦江農民版畫
  • 源於:木板年畫
  • 取材於:廣大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
  • 興起時間:20世紀八十年代
簡介,藝術特色,版畫發展,藝術成就,地理標誌,發展,

簡介

綦江農民版畫
綦江農民版畫源於明清年間的木板年畫,作品取材於廣大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實踐,表現手法在簡單傳授繪畫技法的基礎上,大量吸收了當地民族民間美術技法,諸如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木雕、石刻、布貼、挑花、木板年畫、剪紙、藍印花布等表現手法,具有濃郁的民族民間風情和生活氣息。作品突現出古樸稚拙,誇張浪漫的藝術效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綦江農民版畫崛起於20世紀八十年代,新時期的農民版畫以民間美術的畫面構成、人物造型、表現手法、色彩運用等藝術語言作為養料,吸收、消化並注入了新的繪畫元素,在不斷的探索、選擇創造中,農民版畫獲得了更大的成功。這個時期也是綦江農民版畫歷史上第一個鼎盛時期。 1985年,四川省文化廳、省美術家協會、重慶市政府授予綦江縣“農民版畫之鄉”的稱號;1988年2月,中國文化部將綦江縣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21世紀的今天,綦江農民版畫推陳出新,新一代的農民版畫作者茁壯成長,為農民版畫的發展推波助瀾,使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從個體農民版畫工作室到成立綦江農民版畫院,從草根文華到成為重慶市對外文化交流名片,在兩代農民版畫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綦江農民版畫蓬勃發展。

藝術特色

地處“渝南門戶”的綦江,古稱南州。這裡山川秀美,景觀眾多,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漢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16個民族聚居在這裡,使這裡的民風民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綦江農民版畫是中國民間民族藝術的一朵奇葩,受到國內外美術界的高度讚譽。
它將石刻、木雕泥塑剪紙、挑花刺繡、蠟染等古老的民間工藝融入版畫之中,使版畫藝術充滿了生動、活潑、亮麗、質樸、稚拙、幽默等特點;並將藍印花布、扎染、蠟染、木雕、木板年畫、石刻、剪紙、挑花、刺繡等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兼收並蓄,更顯底蘊深厚。
綦江農民版畫源於明清年間的木板年畫,是一種用刀子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圖畫,再採用人工拓印而成的純手工之作,作品構圖明快,色彩艷麗,大都取材於廣大農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實踐,具有濃郁的民族民間風情和生活氣息,是巴渝傳統民間藝術的特色代表。表現手法是在簡單傳授繪畫技法的基礎上大量吸收了當地民族民間美術技法,諸如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木雕、石刻、布貼、挑花、木板年畫、剪紙、藍印花布等表現手法,使其呈現出古樸稚拙、誇張浪漫的藝術效果。 綦江農民版畫不但具有幽默、稚拙的情趣和熱情、奔放、誠摯的元素,而且還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濃厚的鄉土氣息。它與傳統中國畫創作論所主張的意境創造,氣韻貫通,色彩主觀意向等要素一脈相承。它摒棄寫實主義,既非“天馬行空”,漫無邊際,又非隨心所欲,雖說沒有既定的技法,但絕不矯揉造作。色彩構成自然大方,意到筆到情到,伴著創作者強烈的情感,把創作者對生活的認識和熱愛主觀地融進畫中,情到深處畫面生姿,意趣盎然。

版畫發展

綦江農民版畫崛起於20世紀80年代,新時期的農民版畫以民間美術的畫面構成、人物造型、表現手法、色彩運用等藝術語言作為養料,吸收、消化並注入了新的繪畫元素,在不斷的探索、選擇創造中,綦江農民版畫獲得了更大的成功。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而這個時期也是綦江農民版畫歷史上第一個鼎盛時期。 目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版畫家們又開始了貼近生活的創作,《公路開到家門口》、《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下鄉》、《醫療衛生下鄉》等反映農村鄉風文明、物質文明的版畫作品,再次受到文化藝術界的關註:這些畫作就是一部反映新時期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紀錄片,也是中國西部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充滿鄉土鄉音的綦江農民版畫,歷經春秋,長盛不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綦江人在傳承木板年畫的基礎上,為這門古老的藝術賦予了更加深厚的內涵和藝術語言。"老樹綻開新花",綦江農民版畫煥發出新的活力。在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牛文,重慶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重慶市民間美術展覽辦公室主任朱宣鹹等著名美術家親臨指導與大力支持下,1983年12月9日,"綦江縣農民版畫展"在重慶夫子池展出並獲得成功後,1984年1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隆重展出。隨後在全國十八個城市展出,還漂洋過海,在日、美、英、加拿大、瑞士、挪威等14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所到之處深受喜愛,被國內外博物館廣為收藏。今天,中國美術館已經收藏70多幅綦江農民版畫;榮獲了國家級獎勵80多幅/次,省市級獎勵近100幅/次,綦江農民版畫被美術界稱為"中國的現代派";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美術家協會、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文化局先後授予綦江縣 "農民版畫之鄉"的榮譽稱號;1988年,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綦江縣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日本日中藝術研究會為表彰綦江農民版畫取得的成就,派人專程從日本赴綦江贈送了三座金杯。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新華社、中國文化報等國家級媒體專題介紹了綦江農民版畫。重慶日報、重慶電視台和廣西電視台等主流媒體多次專題宣傳綦江農民版畫。法國《土魯斯報》、美國黃河電視台和日本《版畫世界》雜誌等國外媒體也紛紛報導綦江農民版畫。
2001年7月,綦江農民版畫院成立,標誌著農民版畫的發展踏上了新的里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綦江農民版畫創作正在不斷加快發展建設,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為版畫注入了新的時代語言。它正以其獨特的民間藝術風格,進一步反映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風貌。
2004年12月1日,由市政府副秘書長余恢毅主持召開了"關於加快綦江農民版畫產業發展有關問題"的專題會議,並專門下發了市政府專題會議紀要。

藝術成就

1985年8月,112幅帶著綦江泥土清香的農民版畫作品首次遠渡重洋,在美國舊金山展出並獲得了巨大成功。從此,綦江農民版畫又承載了"文化使者"的使命。
綦江農民版畫展轟動了美國美術界,也讓更多的美國人渴望了解版畫裡的綦江風情。 1985年9月,美國西雅圖展覽中心董事長丁沃先生等5位美國朋友專程來綦江考察農民版畫。丁沃先生一行先後到安穩、石角兩鎮,親眼目睹了農民創作版畫的過程後贊口不絕。這年11月,在丁沃先生的特邀下,綦江農民版畫再次遠渡重洋,赴美國西雅圖市展覽中心展出。美國美術界人士稱讚綦江農民版畫是"中國的原生態畫派",不受任何技法的約束,構圖簡潔明快,直抒情懷,就像田野里飄蕩的牧歌一樣動人。
1986年5至9月,綦江農民版畫作為四川省的對外文化交流"名片",先後在日本、法國、挪威三國展覽。這年的8月,當時的綦江縣文化館長李毅力應日本日中友好協會邀請赴日本訪問並舉辦個人版畫展;1988年1月,68幅綦江農民版畫應邀到英國愛丁堡市369畫廊展銷,這次展銷活動不僅讓英國人親眼看到了綦江農民版畫,還讓英國人有了購買收藏綦江農民版畫的機會,使31件綦江農民版畫"定居"在了英國,這是綦江版畫的首批"移民"。這年2月,《編》、《清溪河》等10件農民版畫作品,又應邀到阿爾及利亞參加世界民間藝術作品展。
1989年5月,聯邦德國施坦克女士和約哈希、里普先生來綦江考察農民版畫。8月3日,英國瑞普遜女士一行來綦江參觀農民版畫。她們的到來,使20餘幅優秀的綦江農民版畫作品,隨著她們"移居"到德國和英國,讓更多的了解到了綦江農民版畫。1990年12月9日,40幅綦江農民版畫應邀到加拿大參加該國舉辦的《羊年迎春展覽》。
2004年7月15日,"中法文化年·土魯斯重慶文化藝術節-綦江農民版畫展"在法國西南部城市土魯斯的馬沙德文化中心正式開幕。承載著中法兩國人民友誼的綦江農民版畫,在法國的"玫瑰城"分外嬌艷。法國人民對此次展出報以了極大的熱情和較高的讚譽。攝影家、馬沙德文化中心主任大列別士先生稱讚道:"出乎意料,出乎想像,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中國,真是藝術的中國。"外交官諾威娜女士看完畫展後說:"中國農民就是能作畫,想像力那么豐富,創作如此大膽,不受約束,通過這些畫我看到了他們的幸福生活。"
2006年5月,在重慶市與日本廣島市結為友好城市20周年的時候,40件綦江農民版畫作為重慶代表團的文化交流項目之一,於5月21-25日在廣島市和平紀念公園舉辦為期五天的開放性展覽。40件反映巴渝民族風情和山村風貌的作品,都是綦江農民版畫的代表性作品。展覽期間,綦江農民版畫家李成芝女士同赴日本,進行現場作畫表演。此次赴日展出,是進入21世紀以來,綦江農民版畫繼2004年赴法展出後的又一次海外之旅。
據統計,從1985年到現在,綦江農民版畫先後應邀赴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日本、挪威、阿爾及利亞等20多個國家展出,展出作品1000多件。有10多個國家的藝術團體和友好人士專程來綦江考察過農民版畫 。如今,綦江農民版畫這朵原生態的民族藝術奇葩,已遠渡重洋,香飄世界,深受世界美術界的關注。

地理標誌

2005年 4月,綦江農民版畫申報地理標誌。保護綦江農民版畫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也使農民版畫這一民間藝術成為綦江的文化標誌,同時,也成為了重慶市對外宣傳的名片。為了更好的繁榮綦江農民版畫這一文化品牌, 2005年4月21-22日,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委對外宣傳辦公室、重慶市文化局、重慶市旅遊局、重慶市文聯和綦江縣人民政府六家單位聯合舉辦了"重慶·綦江農民版畫發展研討會"。重慶市有關部門領導、國內外美術界專家學者、裝飾藝術公司負責人、國內外20餘家新聞媒體、綦江農民版畫作者代表近100人參加了研討會。參會人員就如何繁榮綦江農民版畫藝術、綦江農民版畫產業發展中有關市場運作、產品包裝、理論研究、人才培養、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問題進行了研討。此次研討會進一步理清了綦江農民版畫產業發展思路,明確了方向,找準了方法。會議期間,專家組對綦江農民版畫、少兒版畫進行了等級評定,評定精品級作品20件,優秀級作品30件,佳作級作品70件。這次研討會為綦江農民版畫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意義深遠。
重慶綦江作家雪燃的長篇紀實小說《版畫情緣(新浪版)》版畫情緣(msn中國版)以綦江農民版畫發展的大事記為真實線索,用兩代版畫家的情感故事為主線,講述綦江農民版畫的發展歷程和兩代版畫家不斷探索版畫創作,解放思想,推陳出新,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將版畫藝術與文化市場經濟有機結合,不斷開拓版畫市場,使農民版畫這一草根藝術成為大市場中的高雅藝術的過程。
小說中的綦國新和桂玉華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老一代農民版畫家的縮影,綦麟和秦思月是新一代版畫藝術的繼承人,兩代人的愛情都緣於農民版畫,兩代人的思想觀點和對版畫的執著追求,演釋著濃濃的人間真情,讀後讓人思索,久久不能釋懷。

發展

綦江,山川秀美,景觀眾多,歷史文化積澱十分深厚,位於重慶南部。境內有20多個民族聚居,民風民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藍印花布、扎染、蠟染、木雕、木板年畫、石刻、剪紙、挑花、刺繡等是傳統民間藝術的特色代表。正是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綦江農民版畫這一藝術奇葩。
綦江農民版畫崛起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曾先後在北京、天津、重慶、成都、武漢、南京、蘇州、大連等10多個城市舉辦展覽,並應邀赴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挪威、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有10多個國家的藝術團體和友好人士專程來綦江考察農民版畫。迄今為止,己有1500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省(市)博物館、中國駐外大使館和國外美術館收藏。1985年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美協、重慶市人民政府授予綦江縣“農民版畫之鄉”的稱號;1988年2月,綦江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從2003年起綦江農民版畫被重慶市確定為對外文化交流禮品。
2006年5月18日綦江農民版畫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為第二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08年8月28日,重慶市創意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創意辦授予綦江農民版畫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創意產業基地”稱號。
2008年11月28日,我縣因農民版畫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繪畫類)
特殊年代,版畫創作寸步難行上世紀60年代,四川美術學院師生經常到綦江體驗生活,從事創作等藝術活動。綦江因此聚集了一大批美術創作人才,為影響、帶動一批農民走上版畫創作的藝術之路奠定了基礎。但儘管如此,從解放之初到改革開放之前,搞創作仍舉步維艱。以風景版畫著稱的姜勝利從小就喜歡繪畫,國中畢業後,他到處寫生,但因為當時那個特殊的年代,繪畫寫生處處碰壁。一次,他跑到一座山上去畫三江大橋,畫未完成,就被人帶走盤問,對方懷疑他畫橋另有企圖。還有一次,姜勝利到東溪寫生。東溪革委會允許他畫風景,但不允許他畫房子。一位家住溪邊的老人更是叫年輕人一直盯著姜勝利,不準畫他家的房子。老人說,房子破舊,有損當地形象。
興起之初,村里辦起版畫創作班。桂煥勇出生在綦江縣蓋石的農村。14歲國中畢業後桂煥勇便回到農村,拿起了畫筆。1983年,農民版畫在綦江興起,三江、石角等鄉先後辦起了農民版畫創作班。那時,文化站只給每個大隊配一個進創作班的名額,14歲的桂煥勇沒有接到進創作班的通知。創作班開班前,桂煥勇不知從哪裡得到了蓋石也要舉辦創作班的訊息。開班那天,桂煥勇半夜便起床,打著手電筒,趕了20多里的山路,天還未亮便早早地來到文化站,要求參加創作班。輔導老師沒有想到眼前的這個少年竟然對藝術有如此執著的追求,破例同意了桂煥勇的要求。
摸索前行,7個鄉成立版畫創作組。隨著綦江各鄉鎮都陸續開辦了一些農民版畫創作班,像桂煥勇一樣對版畫創作有著巨大熱情的農民版畫創作者入班接受培訓。一些農民創作者最初參加創作班,是想來學點繪畫技藝,以便日後能謀生賺錢。而輔導老師最初以年畫為創作班的模本,以此傳授繪畫技法,這樣就與學員之間產生了一些分歧。一些學員便對輔導老師公開表示質疑,“這是糊弄文化站和農民!”創作班在面臨壓力的情況下,在怎么教、教什麼的問題上,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適應農民版畫創作特點的方法。從1983年到1985年,綦江縣59個鄉中,31個鄉的317名創作者參加了版畫創作班,總計創作版畫1000多件。其中,7個鄉成立了版畫創作組。
抓住機遇,造訪華君武 版畫轟動京城。20世紀80年代,雖然綦江縣從事農民版畫的創作隊伍越來越大,但綦江農民版畫並未引起外界太多的注意、獲得美術界大家的認同。
1983年10月,桂煥勇的老師李毅力等綦江農民版畫家來到北京。在沒事先聯繫的情況下,李毅力帶了十幾副畫作登門造訪中國美協副主席華君武老先生。當時華老正在工作,生人造訪,華老臉有慍色。李毅力連忙道歉:“華老,對不起……”華老見訪客誠懇,便放下手中的工作翻看李毅力帶來的畫作。漸漸地,老人的臉色由慍怒轉為大喜,被眼前這十幾幅畫作所吸引。1984年1月8日,當綦江農民版畫在中國美術館展出時,在京城引起轟動。
走向輝煌,綦江版畫院開館 赴法展覽。“以前的農民版畫創作條件簡陋,沒有固定的展示場所,現在不一樣了。”桂煥勇介紹,2005年6月,被列入重慶市委、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的綦江版畫院正式破土動工,同年9月28日落成開館。綦江版畫院占地4.17畝,建築面積達2825平方米,有展廳、創作室、庫房等。2004年,綦江版畫赴法國土魯斯參加了中法文化年活動。展覽前,當地外交官諾威娜女士一直對中國農民版畫半信半疑,展覽後,她大加讚賞:“中國農民就能作畫,並且想像那樣豐富,創作如此大膽,不受約束,這些農民畫家,是東方的畢卡索、馬蒂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