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奧運

綠色奧運

綠色奧運的含義可以有各種各樣的理解,可以指通常意義上的人們所認為的生態綠色,也可以指更深層次上的更廣泛的“綠色”。狹義的綠色奧運是指在申辦、組織、舉辦奧運會的過程中,以及在受奧運會應直接影響的舉辦奧運會之後的一段時間裡,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能與人類社會協調發展。廣義的綠色奧運是指與奧運會相關的物質和意識上的綠色,這裡的“綠色”,不僅是指狹義綠色奧運中的“綠色”,而且還指其它方面的與自然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的思想和做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色奧運
  • 外文名:The green Olympics
  • 特點:綠色
  • 主題: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
含義,由來,實施,場館交通,經費,管理,比賽項目,運動營養,意識綠色,參與意識,居民意識,理解意識,相關數據,綠色奧運,啟動儀式,環境保護,綠色中國,

含義

狹義綠色奧運:內容主要包括生態綠色,環境綠色等。奧林匹克憲章上有對奧運會舉辦城市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要求,所以說狹義的綠色是奧運會申辦城所必須做到的,這使他成為奧運會主辦的基本條件之一。環境問題一直以來是困擾北京的一個重大的問題,很多治理都治標不治本,如小清河(流經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的改造。環境的改善並非只是政府的事情,而是所有的北京市民的事情,治而不保是不會有長期的效果的。
廣義綠色奧運:內容很廣泛,包括物質綠色和意識綠色兩大方面。
“綠色奧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三大主題之一,其內涵是:
要用保護環境、保護資源、保護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運動會的工程建設、市場開發、採購、物流、住宿、餐飲及大型活動等,儘可能減少對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
要積極支持政府加強環境保護市政基礎設施減河,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
要充分利用奧林匹克運動的廣泛影響,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促進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
要在奧運會結束後,為北京中國和世界體育留下一份豐厚的環境保護遺產:奧運會綠色建築示範工程;舉辦大型運動會新的環境管理模式;公眾積極參與環保工作的機制;北京環境的持續改善。
綜合一句話:就是要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於整個籌辦、舉辦及賽後利用的過程中。
要想實現這些目標,就需要社會各界和廣大公眾的支持和參與,關心環境質量,監督環境執法,參與政策建議,選擇綠色生活。
還有另一個含義:
維爾布魯根以“綠色奧運”來形容北京奧運會2008年準備工作的一切順利,他說,這裡的“綠色奧運”不僅是指北京奧運會的一個理念,更是指中國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對奧運會準備工作給予了“一路綠燈”的支持,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資金保障、市場開發等各項工作均讓國際奧委會滿意。
關係
狹義上講,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三者之間是相互獨立,相互影響的。綠色奧運體現了對自然的一種尊重,人文奧運則體現了奧運的人性化,科技奧運則是現代化的體現。
廣義上講,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三者之間是相互交叉的,雖然各自有不同的側重點,但三者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緊密聯繫,不可分割。綠色奧運中體現著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思想,人文奧運需要綠色奧運做基礎、科技奧運做支持,科技奧運幫助人文奧運、綠色奧運的實現。因此,我們討論綠色奧運時,不可避免地涉及人文奧運和科技奧運的範疇。
綠色奧運與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相互交融,密不可分;綠色奧運可以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去理解;廣義的綠色奧運包括物質綠色和意識綠色兩個方面,狹義綠色奧運屬於廣義綠色奧運中物質綠色層面;物質綠色和意識綠色的考慮應當是全方位的。

由來

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的各屆奧運會的籌辦中,各國都朝著建設的大型化和現代化大步邁進,卻較少考慮這些建設對城市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這給主辦城市帶來了一些不良後果,也直接影響了奧林匹克運動自身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國際奧委會和舉辦城市都開始重視環保問題。
1993年,國際奧委會在建立國際奧委會奧林匹克博物館新館的時候,就定下了不破壞周圍環境的原則。當時為了保留一棵老橡樹,設計者們多次修改施工方案,最終使得這棵老橡樹得以保存。這一舉動在國際上引發了熱烈的討論,標誌著綠色奧運的理念被正式提了出來。
1994年國際奧委會將環境列為繼教育、文化之後的第三大支柱。
1996年,《奧林匹克憲章》將環境保護列入國際奧委會的主要任務之一。同年國際奧委會成立了環境委員會,並要求申辦城市必須具備城市美化、環境優雅的條件。
1999年,奧林匹克環境保護方面的綱領性檔案——《奧林匹克運動21世紀議程》獲得通過,促進可持續發展成為奧林匹克運動的根本目標之一。
國際奧委會在保護環境問題上的新傾向和對申辦城市環保問題的新要求,極大地激勵和促進了申辦城市、申辦國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舉措。
(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都是以綠色奧運為特色的。)

實施

從哪些方面落實“綠色奧運”:

場館交通

場館和交通的建設應更加人性化、科學化、經濟化,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奧運會上後的再利用,避免造成對舉辦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造成不必要的負面作用;歷屆奧運會都很重視場館和交通的建設,總有一些獨具匠心的設計。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澳大利亞國家田徑場所在的,曾是屠宰場的肉牛蓄留地。頂篷是專門為澳大利亞氣候環境設計的,使參加白天比賽項目的運動員和觀眾,能有充足的光線。這裡還有它獨特的環境保護特色:運動場的設計考慮了自然通風,沒有使用任何機械通風裝直。特別設計的反光板,獲得了最大程度的日光。使人工燈光需求降低。所有的雨水由頂篷匯集到四個大水箱,供場地澆水用,回收的水被用於洗手間沖洗,運動場各處都提供各種節水裝置。運動場在設計上儘量減少了PVC的使用,所有建築材料都經過了使用壽命周期檢測。有益環保的天然氣發電機,被用作主要電力供應的備用裝置。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一些為傷殘人士等特殊人士設計的專門設施。這些都體現了場館建設的綠色。

經費

舉辦奧運會的經費也要做到綠色,不能沒有依據的加大對奧運會的投資,這樣會使奧運會可能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1976年的蒙特婁奧運會、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都因為投資過大無法收回而對該城市的經濟和居民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管理

綠色奧運要求它的管理也是綠色的。管理機構。人員組成都應嚴格控制,以更少的資源辦好奧運會。奧運會會給舉辦地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參與的人很多,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如何協調人、財。物,都是奧運會組織者需要考慮到的。

比賽項目

奧運會比賽項目逐屆增多,已到300項。很多人對奧運會項目的過分增多與奧運會規模的過分增大都抱以懷疑的態度,認為這樣無限制地擴大會使奧運會的政治性增強。觀賞性減弱,有悖於顧拜旦先生創立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這樣的趨勢可能會毀了奧林匹克運動。而且,由於奧運會對單項金牌數的控制,許多新的進入奧運會比賽的項目,都不得不改變了它原始的模樣,換一種形式進行比賽,這樣並不一定有利於該項目本身的發展,可能會導致該項目多樣化的消失。

運動營養

運動是需要營養補劑的,運動訓練是需要有效的恢復和提高的方法的,但不能超出國際奧委會藥品管理委員會所規定違禁藥物和違禁方法的界限,這就是運動營養補劑方面的綠色。當然,物質綠色絕不止這些方面,只有充分調動了各種物質的作用,來使奧運會更加符合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要求,才可以稱得上是真正的物質綠色。

意識綠色

意識綠色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主要內容:

參與意識

奧運會的參與者,包括奧運會的組織者、裁判員、運動員、隨隊人員等,都應具有良好的綠色意識。組織者的意識綠色體現在他對奧運會和巨觀調控和微觀改造上;裁判員的意識綠色體現在他對比賽的公正性和合理性的把握上;運動員的意識綠色體現在他對公平黨爭的理解和對更高更快更強的要求上;隨隊人員的意識綠色體現在它對本國奧運選手在奧運會上的發揮和對奧運會舉辦國的支持和鼓勵上。

居民意識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元素,離奧運會最近的人是影響奧運會舉行的最活躍的因素之一,同此,奧運會舉辦地城市居民的意識綠色也極為重要。這種意識的綠色體現在城市居民的整體素質上,體現在他們對奧運的理解上,體現在他們的文明水平上,體現在他們對國際化的一種認可上,體現在他們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上。

理解意識

現代奧運會於古代奧運會存在的前提不一樣,古代奧運會是以宗教信仰為前提的,是宗教信仰才有了神聖休戰,才有了古代奧運會幾千年的存在,也正因為宗教信仰的崩潰,古代奧運會才衰落以至後來的被禁;現代奧運會的發起並不是靠宗教信仰,但它也並不是沒有任何其他的信仰的。顧拜旦先生一直推崇奧林匹克運動的教育價值,認為青年應該在公平競爭的比賽中獲得教育。他也十分看重奧林匹克的業餘性.早期的奧林匹克憲章里也明確地規定了不允許職業運動員參加奧運會。雖然如今的業餘性規則已被打破,但是現代奧運會之所以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它為世界人民提供了一 種和平的公平的競爭場所,起作用的依然是這片淨土的教育價值。因此,對奧運理解的意識綠色最主要的就是排除宗教信仰的對具有科學精神的教育功能健康信仰,這就要求排除興奮劑的影響,排除賄選醜聞的影響,排除經濟對奧運會這片淨土侵略的影響等等。

相關數據

1998年底,北京開始了有史以來力度最大的“向污染宣戰”行動。僅過兩年,市區大氣二氧化硫濃度年日均值下降了41%,可吸入顆粒物下降幅度為10年來最低,實現了國務院批覆的預期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北京市投入了340億元資金,數十家工業企業遷出中心城區,數十家污染排放未達標的企業依法停產,數百億元投資的污染項目被砍掉,100平方公里城市隔離地區10年綠化任務僅用3年完成。
市民廣泛參與,是“綠色奧運”旗幟下北京環境治理中一道景觀。2007年8月,一項名為“綠色奧運行動計畫”正式啟動,簽署這項計畫的是北京市政府和20家民間組織。如今,北京居民的門外時常傳來稚氣的聲音:“阿姨,您家有廢電池嗎?”這是83萬中小學生開展的“綠色天使”活動;使用再生紙名片已經成為北京市委書記、市長及市屬的黨政部門的環保風景;建設“綠色社區”活動讓市民自覺抵制“白色污染”、自覺實行垃圾分類;越來越多的人到郊區義務種植、領養各種紀念林。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北京環保要實現城區綠化覆蓋率將達到48%,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將達到86%。“綠色奧運”使北京的綠意越來越濃。

綠色奧運

啟動儀式

首屆“綠色中國迎奧運”環保公益活動日前在北京八達嶺長城腳下拉開帷幕。中國28個省(市)的100萬環保志願者在同一時間啟動各自不同的主題活動,共同預熱2008年的北京“綠色奧運”。
綠色奧運建築實施指南綠色奧運建築實施指南
這些由國家環保總局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發起的活動將每年舉辦一次直到奧運會開幕。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兼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會長潘岳和三十位名人明星以及數百名高校環保志願者參加了首屆活動的啟動儀式。
潘岳在啟動儀式上指出,“綠色奧運”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三大理念之一,環保也已經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重要的精神內涵。“綠色中國迎奧運”活動正是為了在中國社會進一步融合奧林匹克精神與綠色環保精神。

環境保護

潘岳說,環境保護是全社會的事,最易達成社會共識和社會共贏。對政府部門而言,把環保工作深入到社區、鄉村、學校和全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對大學生而言,從年輕時代就參與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是培育積極公民精神,實現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的希望所在;對文藝界名人而言,在環保公益事業上的積極參與,將最好地體現他們的社會責任心與積極的公眾形象,並對全社會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因此說,政府部門、文化名人、大學生青年志願者共同合作開展這一活動,是動員億萬人民積極投身環境保護公益事業,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次有益嘗試。
在北京,首都各界知名人士趙忠祥黃宏郁鈞劍徐沛東馮鞏關牧村陳佩斯吳小莉宋祖英閻維文王馥荔盧奇李揚周濤滿文軍郭冬臨付笛聲任靜馮曉泉曾格格宋英傑劉全利劉全和、阿佳·高原紅組合等26人與數百名大學生一起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種植“中國環境文化林”,並在昆玉河畔撿拾垃圾、放養魚苗。
在上海,由復旦大學等20餘所高校聯合舉辦的“綠色中國迎奧運――春天的約定”上海高校大學生聯合環保倡議行動,在復旦大學主會場舉行,此項活動得到了各校分會場20萬大學生的積極回響,大學生們紛紛在倡議書上籤名,表示要用實際行動支持綠色奧運參與環保行動。
在天津,7所高校近10萬大學生環保志願者和部分社會環保志願者,開展了“綠色中國迎奧運――愛天津、清海河、綠中國”主題環保公益活動,他們沿著海河兩岸撿拾垃圾,開展環保宣傳,當地居民在大學生的感召下,也紛紛加入了撿拾垃圾的行列。
在內蒙古,4所高校和11所中國小的6萬大學生和環保志願者參加了由內蒙古地球大使主辦、內蒙古環保宣教中心協辦的“綠色中國迎奧運――我愛草原我的家”系列環保活動,大學生們簽署高校環保聯合協定書、開設環保志願者培訓班、舉辦環保知識和電池製作大賽並舉辦三下鄉環保志願者專場晚會。在南京,35所高校、中國小6萬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了由8家環保NGO聯合承辦的“綠色中國迎奧運――綠色江蘇迎十運”的大型環保公益活動,環保志願者們在南湖中心廣場、學校進行環保圖片展,組織市民簽名支持環保並向市民贈送“綠袋子”發放環保宣傳資料,4位著名畫家為活動贈畫題字。
在遼寧,近千名老年環保志願者參加了省市環保局和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組織的“綠色中國迎奧運――愛護母親河奧運環保志願者渾河行”公益活動,老年環保志願者組成4個腳踏車隊沿市區向行人發放環保倡議、資料和布袋;3萬名大學生參加了東北大學等團委組織的遼寧環保社團環保知識大賽、DV大賽,通過參加大賽形式了解並參與環保事業。
在西安,13所高校7萬大學生參加了“綠色中國迎奧運――八水繞西安”主題活動,並參觀了在西安革命公園舉辦的渭河生態展,看到渭河的生態現狀,同學們紛紛表示一定要從2008年做起,從我做起,讓“八水繞長安”的盛景重現。
在甘肅,8所高校環保社團聯手組織了“綠色中國迎奧運――保護黃河主題活動”,2萬餘名大學生環保志願者在蘭州東方廣場舉辦了保護黃河的宣傳活動。
在杭州,8所高校3萬大學生參加了由環保社團聯盟組織的“環西湖環保宣傳活動”,青年志願者們環繞西湖或長跑、或騎腳踏車,沿途向遊客散發環境保護宣傳的小冊子。
在黑龍江,10餘所高校的3萬大學生志願者走向城市廣場,向市民們宣講環境保護知識,他們將清潔袋分發給市民,並發動他們一起撿拾垃圾、清潔廣場。
在四川,西南地區20所高校的8萬餘名大學生環保志願者分別在成都、綿陽、南充等地開展環保承諾簽名、環保法律普及等宣傳活動。

綠色中國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負責人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前,每年都要開展不同形式的以“綠色中國迎奧運”為主題的環保公益活動,並逐步擴大參與範圍,形成人人爭為綠色奧運做貢獻的社會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