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牡丹茶

綠牡丹茶

黃山綠牡丹茶,產於安徽省歙縣科學技術實驗站。歙縣黃山花型名茶技術開發部,為花朵型的高級炒青綠茶。這是在風光壯麗、氣象萬千、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著稱的天下奇觀——世界著名旅遊勝地黃山,繼太平猴魁、黃山毛峰之後,又一品質優良和外型美觀而獨樹一幟的佳茗新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牡丹茶
  • 產地:安徽省歙縣科學技術實驗站
  • 研製人:汪芳生
  • 研製時間:1986年
基本介紹,品質特點,產地介紹,製作工藝,

基本介紹

該茶是由安徽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工程師(歙縣科技實驗站長)研製成功的。1988年12月在合肥市通過了省級鑑定。安徽省人民政府為表彰汪芳生對科學研究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特決定從1993年7月起發給省政府特殊津貼並頒發證書。

品質特點

製作工藝獨特,造型新穎的花型名茶,沖泡後,茶葉樹立形如一朵盛開的綠牡丹花,既有宜人的飲用價值,又有動人的觀賞價值。

產地介紹

產於歙縣大谷運鄉的上黃音坑、岱嶺龍潭、仙人石一帶,海拔千米左右。這裡山高林密,峰巒層疊,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態環境十分優越。
黃山綠牡丹茶採制技術要求較為嚴格,做到“三定”“六不採”:即定高山名,定不施化肥、農藥,定滴水香優良品種。病蟲為害和受傷芽葉不採,對夾葉和魚葉不採,露水葉不採,紫色葉不採,瘦弱葉芽不採,不合標準的芽葉不採。採回後,當天製作。黃山綠牡丹茶的質量標準,要求一芽一葉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勻整齊,圓而扁平、白毫顯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徑約5.5公分,花蒂直徑約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徵是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
綠牡丹是歙縣目前創新名茶中最走俏的珍品,以其有:色綠、毫顯、香高、湯清、味甜、形美六絕而著稱,既有飲用價值,又有觀賞價值,其別具韻格的特色是:花蒂花瓣排列勻齊,形圓不鬆散,花朵直徑在5.5公分左右,每朵約4~5克,內乾足乾。

製作工藝

""綠牡丹的精湛製作工藝:鮮葉采自優良品種的茶樹;時間在清明後、穀雨前;採摘標準是一芽二葉初展。製作分殺青輕揉、初烘理條、選芽裝筒、造型美化、定型烘焙、足乾貯藏等六道工序。
殺青輕揉:殺青在八桶鍋內進行。每鍋投葉量在200~300克左右,鮮葉下鍋後,手勢要求撈、帶、淨、揚、抖、散、輕、快。做到不悶黃,無紅梗、紅蒂、無焦邊焦點。殺青葉出鍋時趁熱輕揉幾把,茶汁溢出即可。
初烘理條:在竹製或鐵絲籠上進行,以木炭作燃料,電烘更好。溫度在90~110℃之間。翻烘要求輕、淨、快,每翻一次理條一次,使芽葉平直,略呈蘭花瓣型。至4~5成乾時,下烘攤放片刻進行選芽。
選芽裝筒:選大小長短勻齊的數十根芽葉為一朵綠牡丹茶的原料,理順放齊在竹製造型筒上,筒全長7公分,直徑5公分~3.5公分為正中竹節。茶芽放於竹筒兩頭準備造型。
造型美化:先準備好定型板、板芽板、壓花板,然後將竹筒內芽葉,加工成圓形的芽葉花瓣和芽蒂花托,芽葉的直徑不得大於5.5公分和小於5公分,芽蒂的直徑不得大於1.5公分或小於1公分,茶花正反兩面要求圓而平整。
定型烘焙: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將造型美化的綠牡丹排列在壓板上,花與花之間要留一定距離,再用另一塊壓上(壓力一般五十公斤),時間6秒鐘左右,拿下蓋板上烘。第二步,把定型的茶花移上特製的竹烘專用圈內,再加上烘籠蓋定緊上烘。使用的燃料炭要乾,炭頭要取淨(以炭頭燃燒時炭煙影響茶香),當溫度升到°90~110℃即上烘。要先烘茶蒂一面,再烘芽葉一面,每隔1~2分鐘翻動一次,受火力要勻。當烘到7~8成乾時,下烘攤涼3~4小時。
足乾貯藏:足乾的溫度要先高后低,火文慢烘,烘溫要控在70°~80℃,掌每兩分鐘翻動一次,直烘至手捻成粉時,即下烘趁熱裝箱貯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