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魁

經魁

科舉有以五經取士之法,每經各取一名為首,名為經魁。鄉試中每科必於五經中各中一名,列為前五名。清亦沿稱前五名為五經魁,或五魁

鄉試第三、第四、第五名被稱為“經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魁
  • 讀音:jīng kuí
  • 本質: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之一
  • 別稱:“鄉貢”、“解試”
簡介,歷史涵義,相關記載,

簡介

【詞目】經魁

歷史涵義

唐宋時稱“鄉貢”、“解試”。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試本地人,一般在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
金代以縣試為鄉試,由縣令為試官,取中者方能應府試。
元代在行省舉行,但腹里則分別在河東、山東二宣慰司和真定、東平、大都、上都四路舉行,共17處。
考試分兩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試兩場,漢人、南人榜試三場。明、清兩代定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凡本省生員監生蔭生官生貢生,經科考、歲科、錄遺合格者,均可應試
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慶典加科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
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欽派。
中試稱為“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為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為經魁,第六名稱為亞魁。中試之舉人原則上即獲得了選官的資格。凡中式者均可參加次年在京師舉行的會試

相關記載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正想之際,只聽得外面叫喊連天,鑼聲不絕,扯住討賞,報燦若中了第三名經魁。”
清·李漁巧團圓·嘩嗣》:“眾:‘報中鄉試第四名經魁,快寫賞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