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團圓

《巧團圓》是清代戲曲家李漁傳奇集《笠翁十種曲》之一。李漁在情節安排上別出心裁,運思工巧,密針細線。一開始便安排夢境,既給觀者以暗示,又使人疑問不斷。姚克承的身世之迷貫穿整個劇中,各種陰差陽錯也因此而生,使劇本非常適合舞台表演,達到很好的舞台效果,引人入勝。大團圓的結局也是李漁戲劇的顯著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巧團圓
  • 作者:李漁
  • 出生:1611
  • :笠翁
作品簡介,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主要演述姚克承故事。姚克承出身不名,時常在夢中登上一座小樓,並發現自己兒時玩具。時遇李自成起義,鄰居姚家廣有家財,且有世職,欲收其為義子,為考驗他亂世中是否會營生,使他去松江做生意。其女暗與他定下婚姻之約。尹小樓老來無子,家財萬貫,亦有世職,為找到一個滿意的繼承人,游訪到松江,舉牌賣身作父。克承將其買下,恭敬侍奉。尹老道出真情,克承欲先娶姚家女兒,遂約定在尹老家鄉會面,二人分手時,尹老發現忘記告知克承真實姓名,後悔不已。這段時間裡,尹老之妻和姚家女兒都被闖王軍隊掠走,姚家夫妻逃亡在外。尹妻與姚在軍營中相識、相知,並同時被賣。克承回家後,先後買回二人,夫妻意外相逢。此時姚女之父被朝廷封官,不得再隱逸下去,正準備去討賊。克承三人,既找不到所認義父,又不得回姚家,遂決定去尹妻家,到家發現夫妻、義父義子團圓。在尹家,克承發現夢中之樓,原來尹氏夫妻正是他的親生父母。姚家岳父找上門來,仍要克承入贅。二父都拿出世職要他繼承,卻傳來克承中鄉試第四名經魁的好訊息。一家大團圓。

作者簡介

李漁(1611-1680)字笠翁,別署笠道人,作小說署覺世稗官,浙江蘭溪(今金華市)人 。明末應鄉試不中,明清易代,家道中落,不再應試。順治八年(1651)移家省城杭州,過著“賣賦以煳其口,吮毫揮灑怡如”的生涯。他的戲曲、小說大部分是寓居杭州10年間作成,刊行後頗為暢銷,以此受到了一些達官名流的垂青、資助。順治十七年(1660)又移家南京,經營芥子園,交結名流,時常帶著自家的戲班週遊各地,到達官貴人府第打秋風,成為一個很有名氣的托缽山人。
李漁作劇十種,總題《笠翁十種曲》。幾乎全是演婚戀故事,正反映出他的戲劇觀念:戲曲主要是演男女情事。十種包括:《奈何天》、《比目魚》、《蜃中樓》、《憐香伴》、《風箏誤》、《慎鸞交》、《凰求鳳》、《巧團圓》、《玉搔頭》、《意中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