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統計指標體系

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繫的反映國民經濟現象數量特徵的統計指標構成的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統計指標體系
  • 外文名:Economic statistics index system
指標體系種類,特點,體系理論基礎,體系設定原則,體系的意義,

指標體系種類

從套用的範圍上看,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可分為兩類:
(一)全國的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指用於反映和分析整個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現象的數量表現時所採用的統計指標總體系。
這個指標體系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從整個國民經濟角度來制定的,因此它適用於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和監督檢查其執行情況。
二是可以充分描述一個國家的國情和國力,為分析研究國情和國力的各個方面提供各種必要的統計數據。
三是為進行全國的國民經濟核算設定必需的統計指標。以國民經濟綜合平衡核算為基本內容的國民經濟核算是以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為核心所組成的核算體系。全國的經濟統計指標體系中所包括的諸指標應適應和滿足國民經濟核算的要求。
四是為建立各級地方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提供基本模式。以全國的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為基礎,結合地區社會經濟現象的特徵,建立各級地方套用的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是各級地方政府統計部門的一項任務。各級地方政府統計部門只要把反映地區特點所必需的統計指標補充到全國經濟統計指標體系中去,就可以建立起來地區的經濟統計指標體系。
(二)地區的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是指各級地方政府統計部門為描述和研究地區經濟現象和過程數量方面所使用統計指標體系。
這個指標體系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地區角度制定的,可以反映“地情”,“地力”,特別是地區與國家、地區間,省級與市級間的各種經濟的與社會的聯繫。
二是,反映地區經濟某些特殊方面的指標較為詳細具體。
三是,適應地區國民經濟核算的要求。由於地區和國家以及地區相互間的複雜的聯繫,地區國民經濟核算方法較全國的要更詳細更具體。所以,地區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必須適應地區國民經濟核算的要求。
四是,與微觀指標體系,與各行政主管部門統計指標體系有密切的直接銜接關係。地區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對建立基層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的微觀統計指標體系,對建立地區各行政主管部門的統計指標體系有指導意義。地區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是全國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延伸和發展,又是微觀統計指標體系建立的重要依據。

特點

第一,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
第二,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經驗基礎上,吸收了蘇聯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指標體系的優點;
第三,基本上能適應我國有計畫商品經濟的巨觀控制與調節的需要;
第四,能對國民經濟活動的成果以及經濟效益作出綜合分析和評價;
第五,有利於進行國際對比。

體系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理論基礎,是唯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是用來反映社會物質生產和生活活動數量方面的指標群,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範疇。它同其他科學概念一樣是第二性的,是通過人們抽象思維形成的。所以,從社會經濟現象到統計指標體系的形成過程中,首先的問題就是用什麼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認識被研究的對象,其次就是要使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具有科學性。為此,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規律和範疇作為理論基礎。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即“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以社會生產關係,即經濟關係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闡明了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出了一系列科學原理,原則,概念和範疇,為全面認識社會經濟現象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它既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綱領、路線、政策、策略的理論基礎,也是社會科學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根本出發點和立足點。所以,它也是經濟統計學及其統計指標體系的理論基礎。
(三)社會學、人口學、各部門經濟學、社會主義計畫經濟學,財政學、銀行貨幣學、物價學、企業、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管理學、教育學、法學及其他等等各部門社會科學,也是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法學闡明了法的起源、本質、作用及其發展的一般規律。由於每門社會科學套用了自己的科學概念與範疇,闡明了本門科學所研究的社會現象的發展規律,因而成為人們認識該種社會現象的科學依據。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也要以各門社會科學所運用的科學概念和範疇為基礎。例如,反映人口再生產的指標群,就是以人口學對人口再生產現象運動規律分析中所提出的自然變動,機械變動和社會變動為依據。反映社會資金的來源與運用,是以財政學,貨幣銀行學對財政信貸資金運動的規律性分析和有關概念,範疇為依據的。因此,確定經濟統計指標體系是離不開各門社會科學所闡明的規律,概念和範疇的。只有以各門社會科學作為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理論基礎,才能更深入,具體地反映和研究社會經濟現象和過程的全局及其各個方面的數量表現。

體系設定原則

首先,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怍指導,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科學分析,從而提出一系列有機聯繫的指標來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和過程。
其次,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畫的商品經濟。因此,統計指標體系的設定還要根據中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待點,逐步擴大觀察領域形成一套從巨觀角度出發,適應對內搞活經濟、對外實行開放的有計畫商品經濟和國民經濟巨觀控制與調節的需要、能夠對國民經濟活動的成果及經濟效益作出綜合分析和評價的指標體系。
最後,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設定,還要求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和方法以適應進行國際統計資料對比的需要。目前世界上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的模式,即蘇聯和東歐國家模式及西方國家的模式。

體系的意義

(一)為系統,周密地組織社會經濟統計工作造了前提條件;
(二)為組織國民經濟核算提供必需的數據;
(三)有利於對國民經濟活動進行巨觀控制與調節提供依據;
(四)從巨觀角度看,組成全國和地區兩大層次經濟統計指標體系,為全面實現統計工作任務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