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原書第13版)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原書第13版)

一本讓非經濟類專業學校的學生打敗經濟學家的書!

無論你是誰,一旦開始了經濟學的思考就不會停止,它會讓人上癮。

風靡國際的一部另類的經典經濟學教科書,作為為非經濟學專業學生撰寫的一部“一學期學會經濟學”的教材,本書被認為是經濟學教材領域的一次根本性變革。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暢銷全世界,百餘所院校使用,堪稱經濟學教育領域一部標尺性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原書第13版)》
  • 作者:[美] 保羅·海恩(Paul Heyne)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大衛·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 
  • 原版名稱: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 譯者:史晨
  • ISBN:978-7-111-51160-1
  • 類別:經濟
  • 頁數:432
  • 定價:79.00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 
  • 出版時間:2015.9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名人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風靡國際的一部另類的經典經濟學教科書。與主流經濟學教材不同,本書迴避了繁複的公式、函式、運算,通過深入淺出和饒有趣味的圖畫,將日常生活中紛繁複雜、看似毫無關聯的一些社會現象和一套富有一致性的思維框架結合起來,展示出一種“經濟學的想像力”。正如道格拉斯·諾斯所說,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維方式,本書的目的正是引導讀者學會經濟學推理方式,從而能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作為為非經濟學專業學生撰寫的一部“一學期學會經濟學”的教材,本書被認為是經濟學教材領域的一次根本性變革。不僅在英語世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同時被翻譯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亞文、匈牙利文等多種語言暢銷全世界,堪稱經濟學教育領域一部標尺性著作。海外院校使用情況:史丹福大學西雅圖大學、密西根大學、紐約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北加利福尼亞大學、西安大略大學等數百所院校。

作者簡介

保羅·海恩(Paul Heyne,1931- 2000
美國芝加哥大學倫理學與社會學博士、華盛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史和經濟系統倫理學批評。作為大學本科經濟學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終生致力於改變僵化刻板的經濟學教學方式,被譽為美國“近25年來最優秀的經濟學教育工作者”之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該校經濟學教授,同時擔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經濟中心副主任、美國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著有《計算和調試:社會主義和轉型政治經濟學》《新思維為何失敗:社會主義改造的政治和經濟》等。
大衛·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
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北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編著有《市場過程理論》(與彼得·勃特克合作)、《為何經濟學家不同意:經濟學思想流派概論》等。

名人推薦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
世界銀行原高級副行長及首席經濟學家
經濟學對學習者真正有用的,是在這些錯綜複雜的理論背後,所反映出的一套觀察個人行為及社會現象的思維方式。保羅·海恩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以對活生生的、日常發生的現象解析來闡述此點,並幫助學生學會像經濟學家那樣思維,有助於初學者掌握現代經濟學的精髓。
如果能知道有一本不斷修訂的中文譯本,保羅九泉之下也將十分欣慰。我和他都堅信,嚴謹而明智的經濟推理,是增進經濟績效必不可少的條件。中國若要達成持續的進步,唯有持續地關注《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中所闡述的那些基本原理。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副校長
全球經濟的版圖正在重構,分工合作的新規則也在不斷演進。要理解這些變化,需要一種受過訓練的視角,日常生活的簡單直覺是不夠的。本書講述的就是這種思維方式,不套公式、可讀性很強,經常被選作文科、MBA等專業的經濟學通識教材。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
經濟危機的爆發凸顯了現代經濟學的貧困,但同時呼籲創新經濟學的思維。大轉型和大改革則更加需要我們從繁雜的方法和技術手段中獨立出來,回歸到最為純真和樸素的經濟哲學思維之上。
安邦諮詢創始合伙人、首席分析師
我們現在的社會,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商業社會,而用於理解這一商業社會的學問的一部分,就是經濟學了。這一社會是如此之複雜,因此經濟學的複雜是正常的,而高明的經濟學,則總在試圖以簡明的方式探討這一複雜的社會。亞當·斯密做過這樣的努力,《經濟學的思維方式》這本書同樣做出了努力。他們肯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為今天我們已經能夠以某種形式化的邏輯來討論一些共同關心的急迫利益問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這一過程中得以有所避免。

目錄

諾斯中文版序
林毅夫推薦序
諾斯推薦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 1
1.1 認識秩序 / 2
1.2 社會協作的重要性 / 3
1.3 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 / 3
1.4 智力工具:經濟學家的技能 / 4
1.5 通過相互調整進行合作 / 7
1.6 遊戲規則 / 8
1.7 產權作為遊戲規則 / 9
1.8 經濟學理論的偏倚:缺點還是優點 / 10
1.9 偏倚還是結論 / 12
1.10 沒有理論就是糟糕的理論 / 13
簡短回顧 / 14
問題與討論 / 15
第2章 效率、交換與比較優勢 / 17
2.1 好品和壞品 / 18
2.2 物質財富的誤區 / 19
2.3 貿易創造財富 / 20
2.4 值不值?效率與價值 / 22
2.5 學會權衡:比較生產的機會成本 / 24
2.6 從專業化和交換中獲益 / 26
2.7 為什麼要專業化 / 27
2.8 從人際貿易到國際貿易,再到人際貿易 / 27
2.9 交易成本 / 28
2.10 降低交易成本的激勵:中間人 / 29
2.11 中間人創造信息 / 30
2.12 市場作為發現過程 / 31
大圖景:對於經濟成長的初次思考 / 32
簡短回顧 / 35
問題與討論 / 36
第3章 無處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 41
3.1 關於所謂的“需要” / 42
3.2 邊際價值 / 44
3.3 岔路口:日常選擇就是邊際選擇 / 45
3.4 需求曲線 / 45
3.5 需求法則 / 48
3.6 需求和需求量 / 48
3.7 需求自身也會變 / 49
3.8 任何事物都依賴於其他事物 / 51
3.9 通貨膨脹導致的錯覺 / 54
3.10 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 / 55
3.11 需求的價格彈性 / 56
3.12 對彈性的思考 / 57
3.13 彈性與總收入 / 58
3.14 垂直需求的誤區 / 59
3.15 需求應當扮演何種角色 / 60
3.16 只有錢重要嗎?貨幣成本、其他成本和經濟計算 / 62
簡短回顧 / 63
問題與討論 / 64
第4章 成本和選擇:供給的概念 / 71
4.1 對機會成本的複習 / 72
4.2 成本和行為而不是和事物相關 / 72
4.3 我現在該乾什麼?“沉沒成本”的無關性 / 73
4.4 生產者的成本作為機會成本 / 75
4.5 邊際機會成本 / 77
4.6 成本和供給 / 77
4.7 供給曲線 / 80
4.8 供給自身也會變 / 81
4.9 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 / 82
4.10 志願兵役制度的成本 / 83
4.11 供給的價格彈性 / 86
4.12 用成本論證正當性 / 86
簡短回顧 / 87
問題與討論 / 88
第5章 供給與需求:協調的過程 / 93
5.1 市場是計畫協調的過程 / 95
5.2 基本過程 / 96
5.3 競爭、合作與市場出清 / 99
5.4 改變市場條件 / 100
5.5 理解自由市場價格 / 101
5.6 中央計畫和知識問題 / 103
5.7 產權和制度 / 104
延伸閱讀:貨幣和利息的協調作用 / 105
簡短回顧 / 109
問題與討論 / 110
第6章 無意的後果:供求規律的更多套用 / 115
6.1 自然災害時供求的迷思 / 116
6.2 自然災害時供求的協調 / 117
6.3 限價的衝動 / 119
6.4 價格固定時的競爭 / 120
6.5 恰當的與不恰當的信號 / 122
6.6 想在城裡找公寓?看訃告吧 / 122
6.7 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激勵 / 125
6.8 脫脂牛奶、全脂牛奶和“牛奶匪幫” / 126
6.9 價格下限與生產過剩 / 127
6.10 供給、需求和最低工資 / 128
6.11 奴隸貿易再次全球化 / 130
6.12 高價的體育、廉價的詩歌:該怪誰 / 131
6.13 成本決定價格嗎 / 131
6.14 “退學者”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CD唱片 / 132
6.15 “山裡有金子!”那又怎么樣 / 133
6.16 甚至連屠夫都沒這個膽子 / 133
6.17 為什麼醫院裡換個便盆都這么貴 / 134
延伸閱讀:正確地表述經濟問題 / 135
簡要回顧 / 139
問題與討論 / 139
第7章 利潤與虧損 / 145
7.1 工資、租金和利息:契約事先確定的收入 / 146
7.2 利潤:可正可負的收入 / 147
7.3 計算利潤:哪些東西應該計入成本 / 147
7.4 經濟利潤和會計利潤的比較 / 148
7.5 不確定性:利潤的必要條件 / 150
7.6 企業家 / 151
7.7 作為剩餘索取者的企業家 / 152
7.8 非營利機構 / 153
7.9 企業家才能與市場過程 / 153
7.10 僅僅是運氣嗎 / 156
7.11 利潤與虧損作為協調的信號:貨幣計量的作用 / 156
7.12 小心專家 / 157
延伸閱讀:期貨市場上的盈利 / 159
簡短回顧 / 164
問題與討論 / 165
第8章 覓價 / 171
8.1 定價的流行理論 / 172
8.2 艾德·賽克登場 / 173
8.3 淨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則 / 174
8.4 邊際收益的概念 / 175
8.5 為什麼邊際收益會低於價格 / 176
8.6 讓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 / 177
8.7 那些空座位呢 / 178
8.8 差別定價者的困境 / 179
8.9 學校作為覓價者 / 179
8.10 一些差別定價的策略 / 181
8.11 艾德·賽克找到了一個辦法 / 182
8.12 不滿情緒與“合理化”辯解 / 183
8.13 午餐價和晚餐價 / 184
8.14 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 185
簡短回顧 / 185
問題與討論 / 186
第9章 競爭與政府政策 / 193
9.1 競爭作為一個過程 / 194
9.2 競爭的壓力 / 195
9.3 控制競爭 / 197
9.4 對競爭的限制 / 199
9.5 對於核心資源的競爭:100萬美元的計程車執照 / 199
9.6 競爭和財產權 / 200
9.7 政府政策的矛盾性 / 200
9.8 低於成本銷售 / 201
9.9 什麼是適當的成本 / 201
9.10 “掠奪者”和競爭 / 203
9.11 價格管制 / 204
9.12 “反托拉斯”政策 / 206
9.13 解釋和套用 / 206
9.14 縱向限制:競爭或反競爭 / 208
9.15 不同的觀點譜系 / 209
9.16 關於競爭政策的評估 / 210
簡短回顧 / 210
問題與討論 / 211
第10章 外部性與衝突的權利 / 215
10.1 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 / 216
10.2 十全十美無法達到 / 217
10.3 協商 / 218
10.4 通過裁定減少外部性 / 219
10.5 抱怨的房主 / 220
10.6 先例的重要性 / 221
10.7 劇烈變化帶來的問題 / 222
10.8 通過立法減少外部性 / 223
10.9 把成本降到最低 / 223
10.10 另一種辦法:徵收排放稅 / 225
10.11 污染許可證 / 226
10.12 效率和公平 / 227
10.13 泡泡法 / 227
10.14 權利和污染帶來的社會問題 / 229
10.15 交通擁堵作為一種外部性 / 229
簡短回顧 / 230
問題與討論 / 231
第11章 市場與政府 / 239
11.1 私人還是公共 / 240
11.2 競爭和個人主義 / 241
11.3 經濟理論和政府行為 / 241
11.4 採取強制的權利 / 243
11.5 政府是必要的嗎 / 244
11.6 排除不付錢的人 / 244
11.7 搭便車問題 / 245
11.8 正外部性和搭便車 / 246
11.9 法律和秩序 / 247
11.10 國防 / 247
11.11 道路和學校 / 248
11.12 收入再分配 / 248
11.13 自願交易的管制 / 249
11.14 政府和公共利益 / 250
11.15 信息和民主政府 / 250
11.16 民選官員的利益 / 251
11.17 集中的收益,分散的成本 / 253
11.18 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 254
11.19 人們如何界定公共利益 / 255
11.20 囚徒困境 / 255
11.21 政治制度的局限 / 257
簡短回顧 / 258
問題與討論 / 258
第12章 收入分配 / 263
12.1 供給者和需求者 / 264
12.2 資本和人力資源 / 265
12.3 人力資本與投資 / 266
12.4 產權與收入 / 267
12.5 實際權利、法律權利及道德權利 / 268
12.6 預期與投資 / 268
12.7 人還是機器 / 269
12.8 對生產性服務的派生需求 / 270
12.9 誰與誰競爭 / 271
12.10 工會和競爭 / 271
12.11 貧困和不平等 / 272
12.12 為何不平等愈演愈烈 / 275
12.13 收入再分配 / 277
12.14 改變規則與社會合作 / 279
簡短回顧 / 279
問題與討論 / 281
第13章 衡量經濟系統的整體績效 / 287
13.1 國內生產總值 / 288
13.2 GDP還是GNP / 290
13.3 GDP作為國內經濟創造的總收入 / 290
13.4 GDP衡量的並非經濟系統中的所有購買支出 / 291
13.5 GDP作為總附加價值 / 292
13.6 附加價值是否總是正的 / 293
13.7 零散問題:未出售的存貨和二手貨 / 294
13.8 總量波動 / 296
13.9 失業和未就業 / 296
13.10 就業、未就業和失業 / 297
13.11 勞動力市場中的決策 / 299
13.12 失業和經濟衰退 / 300
13.13 通貨膨脹 / 301
13.14 1960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 / 302
13.15 什麼導致總量波動 / 305
延伸閱讀:國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 307
簡短回顧 / 310
問題討論 / 311
第14章 貨幣 / 315
14.1 貨幣的演化 / 316
14.2 法定貨幣的故事 / 317
14.3 當今貨幣的性質 / 318
14.4 市面上有多少貨幣 / 319
14.5 信用和信任 / 320
14.6 受管制的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制度 / 321
14.7 存款擴張與貨幣創造 / 323
14.8 美聯儲作為監督者和規則實施者 / 325
14.9 美聯儲的工具 / 327
14.10 貼現率 / 327
14.11 公開市場操作 / 328
14.12 貨幣平衡 / 330
14.13 但是是誰真正做主呢 / 331
延伸閱讀:那么黃金呢 / 331
簡短回顧 / 333
問題與討論 / 333
第15章 經濟績效和真實世界中的政治 / 337
15.1 經濟大蕭條 / 338
15.2 經濟衰退期間究竟會發生什麼 / 339
15.3 錯誤集群 / 340
15.4 信貸與協調:自由市場的儲蓄和投資 / 341
15.5 信貸與失調:不可持續的繁榮 / 342
15.6 蕭條即修正 / 343
15.7 貨幣政策何時有效 / 344
15.8 財政政策 / 345
15.9 掌握好時機的必要性 / 346
15.10 聯邦預算作為一種政策工具 / 348
15.11 任期和政治 / 348
15.12 無限度的赤字 / 350
15.13 為什麼不是各級政府都如此 / 353
15.14 自由裁量和規則 / 355
15.15 誰掌權 / 357
15.16 掌握近期情況 / 358
簡短回顧 / 361
問題與討論 / 362
第16章 國家的財富:全球化與經濟成長 / 367
16.1 誰富,誰窮 / 368
16.2 歷史記錄 / 369
16.3 經濟成長的源泉 / 370
16.4 外國投資 / 372
16.5 人力資本 / 375
16.6 石油來自我們的頭腦 / 376
16.7 經濟自由指數 / 376
16.8 私有產權的發展力 / 378
16.9 亞洲記錄 / 378
16.10 亞洲之外 / 380
16.11 跨國GDP比較的難點 / 382
16.12 全球化及其不滿 / 384
16.13 公眾意見的力量 / 386
16.14 特殊利益的力量 / 387
16.15 外包的爭論:脫口秀還是分析 / 387
簡短回顧 / 388
問題與討論 / 389
後記 經濟學家知道什麼 / 392
譯後記 經濟學教育的解毒劑 / 395
重要辭彙 / 40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