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景鎮

統景鎮

統景鎮隸屬於重慶市渝北區,位於重慶北部御臨河畔,距重慶市區55公里,轄21個行政村,183個社,2個居委會, 28290人(2017),城鎮化率32%,幅員面積117.5平方公里(其中城鎮面積2.5平方公里,核心景區面積10平方公里),素有巴蜀勝景之稱的統景,是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統景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市渝北區
  • 下轄地區:印盒村、勝利村、中和村
  • 政府駐地: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景同一支路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1142
  • 面積:117.5平方千米 
  • 人口: 28290人(2017) 
  • 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 火車站:重慶北火車站、統景站(在建)
  • 車牌代碼:渝A、B、D
  • 轄村:21個
  • 社區:2個
  • :183個
  • 榮譽: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鎮
概況,沿革,綜合概況,城鎮建設,改革開放,旅遊資源,泉——統景溫泉,橙——統景梨橙,花——印盒李花,社會活動,

概況

統景鎮位於重慶市渝北區的東北部,新巴渝十二景“統景溫泉”(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轄區內,距場鎮僅1500米。有著優美歷史傳說的御臨河、溫塘河穿流過境。歷年來,統景鎮被評為全國重點鎮、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鎮、全國文明鎮、市級中心鎮、市級衛生鎮、市級園林示範鎮。
統景轄濱河社區、溫泉社區,前鋒、合理、御臨、河壩、中和、平安、裕華、駱塘、興發、勝利、長堰、江口、中坪、遠景、龍安、民權、滾珠、印盒、黃印、西新、榮光21個行政村。同時坐擁國家4A級景區“統景溫泉”和國家3A級景區“印盒李花景區”。

沿革

1929年建統景鎮,1935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1993年中坪、興發2鄉併入。1997年,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同心、杉林、御臨、合理、勞動、河壩、中和、黃竹、先鋒、岔河、鐵光、新塘、坪上、平安、溫泉、感應洞、勝利、新建、江臨、長堰、黃蓮、大眾、青龍、二坪、長石、光華、遠景、興發、黃龍、前鋒、里程、駱塘、民光、廣門、樂民、裕華36個行政村和街道3個居委會。
2003年區劃調整後,統景鎮轄原統景鎮、龍安鄉和黃印鄉(除龍尾村、榮光村、梨塆村、金擔村外)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12.3平方千米,總人口4482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281人,轄53個行政村、1個社區,鎮政府駐統景場。
2006年轄街道社區,前鋒、合理、御臨、河壩、中和、平安、裕華、駱塘、興發、勝利、長堰、江口、中坪、遠景、龍安、民權、滾珠、印盒、黃印、西新20個行政村。2008年,將大盛鎮榮光村劃歸統景鎮管轄。調整後,統景鎮轄21個村、1個社區,面積117.5平方千米。
附:龍安鄉位於渝北區東北部,距區政府30千米。 [沿革]1939年自明月鄉析置龍安鄉,1958年併入統景公社,1961年析設龍安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21.5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民勝、紫金、民權、三堡、滾珠、前途、臨江、臨橋、慶龍、恆化、印盒、華星12個行政村。
附:黃印鄉位於渝北區東北部,距區政府37千米。 [沿革]1961年析明月公社建黃印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黃印、龍尾、榮光、梨塆、金擔、八甲、華福、和民、西新、聯盟10個行政村。2003年撤銷,將龍尾村、榮光村、梨塆村、金擔村劃歸明月鎮管轄,將其餘行政區域劃歸統景鎮管轄。

綜合概況

統景鎮位於渝北區東北邊陲,界鄰長壽區與四川省鄰水縣,地處御臨河與溫塘河的交匯處,是渝北區東北部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全鎮幅員面積112.3平方公里,是渝北區所轄面積最大的鎮。場鎮面積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35%;總人口4.5萬,其中農村人口3.3萬,是典型的農業大鎮。
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
2005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6725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3350元,比上年淨增150元;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5年實現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110.06萬元,占年初預算105萬元的104.82%;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統景峽猿”清代即為“巴渝十二景”之一,加之天然溫泉資源富集,新近開發的“中國統景泉世界”,是重慶打造“溫泉之都”的第一品牌,2005年被亞太旅遊聯合會、國家旅遊局等權威機構聯合評定為“中國最佳溫泉度假勝地”。
2014年統景場鎮衛星地圖2014年統景場鎮衛星地圖
以“統景峽
猿”居“巴渝十二景”之首,統攬山、水、泉、峽、洞、瀑、古堡、天池諸景,尤以泉、峽、洞最佳,馳名渝洲內外。被譽為“自然博物館”;歷代文人騷客盛讚為“武陵仙境”;統景--重慶北部的一顆璀璨明珠.
統景鎮統景鎮

城鎮建設

統景的城鎮建設在旅遊業的推動下迅速發展,從一條狹長的老街發展到“三橫三縱”的場鎮路網格局,場鎮面積達3平方公里,水、電、氣、閉路、電話、排污、垃圾場、移動通信差轉台等齊全配套,實施城鎮綠化、美化、淨化、亮化工程,形成了三維立體景觀,綠化率達36%,吸引大批統景鎮和外地居民到此購房,休閒定居,也吸引了大量的農民進入場鎮,加入商貿流通業的大軍,促進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序轉移,迄今,統景鎮的商業零售網點1508個,商品交易市場6個,營業總面積達28850平方米,從業人員達3940人。按照城鎮建設與風景區同步、互動、協調發展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一風貌,引資4000餘萬元,在景興路打造仿明清建築風格的旅遊商品街,並在其南側修建御臨濱河公園,2008年該項目正在實施過程中;建成高規格農家樂50家,觀光農業、園藝農業、綠色餐飲等特色農業相應起步;在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有效解決了本地民眾就業、提高了居民收入,統景鎮從農業轉向旅遊業和相關產業的人員達3000餘人,人均年收入萬餘元,比原職業收入提高近3倍。
統景鎮統景鎮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統景鎮黨委、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持續創建全國文明鎮統領發展全局,不斷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旅遊開發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招商引資與整和資源並用,改善農村環境與推進產業化經營並舉,繁榮經濟與提高市民素質同步,發展社會事業與構建和諧社會共進,文明創建與新農村建設齊飛,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統一發展;實現經濟與社會、農村與場鎮、人與自然的健康協調發展,走出了一條有統景特色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經濟社會發展之路。
在全鎮4萬5千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繼榮獲全國“十五”星火小城鎮、全國重點小城鎮、“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創建文明鎮工作先進鎮”、“重慶市小城鎮試點鎮”、“市級文明鎮”、“市級衛生鎮”、“市級中心鎮”等殊榮;統景宛如渝北東北部一顆升騰的璀璨明珠。

旅遊資源

統景鎮境內,具有多種多樣的旅遊資源。真可謂:溫泉涌地表,溶洞藏深幽,洞內懸鐘乳,清溪穿峽流,翠崖高且陡,松竹添清秀,夜靜送蛙聲,晚霞伴鷹游。這些景致展示了巴山渝水秀、幽、奇、雄的特色。山、水、林、泉、洞、峽、瀑布和古寨、天池組合巧妙,分布集中。景色之美使人如痴如醉,被遊人譽為重慶市風景區中的“團體冠軍”。

泉——統景溫泉

天然溫泉為主要旅遊資源,景區內有天然溫泉25處,日湧泉量達6560噸;平均溫度35—52攝氏度(最高達62度);含多種類型,對運動系統疾病、皮膚病等具有顯著療效。是全國第一家以溫泉為主的AAAA級風景區景區,被評定為“中國最佳溫泉旅遊度假勝地”、中國十佳休閒旅遊景區。

橙——統景梨橙

鎮內生態觀光旅遊也逐漸成熟,目前優質柑橘生產基地已達1.8萬畝,其中主打產品——梨橙Ⅱ號因外觀美、果質嫩、肉汁甜、水分充足2006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華名果”,新近又被中國果蔬產業品牌論壇組委會評為“中國十大名橙”,2008年統景鎮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評為“中國優質梨橙基地鄉鎮”。

花——印盒李花

印盒地區的“歪嘴李”以個大、清脆、味純躍居渝北地區伏季水果王,而每年三月初漫山遍野的李花猶如皚皚白雪覆蓋大地,景致迷人,已成功舉辦“第一屆印盒李花節”和伏季采果活動,由此渝北新近被命名為“中國李之鄉”。

社會活動

圍繞新農村建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以“誠信文明”評選活動規範人
堅持每年開展一次“誠信文明單位、誠信文明家庭、誠信文明個人”的“三評”活動。在1999年統景被評為“市級文明鎮”的基礎上,經過全鎮4萬5千人民的合力創建,統景鎮相繼湧現出11個市區級文明單位,80戶市區級誠信文明家庭,3個區級文明村(社區),2個區級“青年文明號”集體,近90%的戶被鎮評為誠信文明戶,21個村(居)都是文明村、安全村。
以評“八好”活動鼓舞人
結合統景鎮實際,開展了評選“好黨員、好乾部、好團員、好少年、好職工、好公婆、好媳婦、好妻子”活動,用“八好”典型帶動和影響廣大民眾。評出來的典型,召開全鎮大會進行表彰,並通過電視和光榮榜,大張旗鼓宣傳他們的事跡,起到表彰一個、教育一方的作用。
以豐富多彩的活動陶冶人
鎮黨委、政府和風景區共同確立了“健康快樂統覽人生風景”的鎮域文化主題。除統景風景區嚴格按照健康和快樂兩大主題進行深度開發以外,鎮上兩年一屆的全民運動會已成功舉辦了五屆,開創了渝北農民體育運動的先河,也因此榮獲“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全民運動會已成為統景鎮推動全民健身、倡導健康快樂的幸福生活方式的重要舉措。同時鎮政府廣場全面對民眾開放,“跳壩壩舞”,打籃球、桌球、羽毛球,利用各種健身器健身,已成為統景場鎮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農民自發組織,既有文化底蘊,又富涵民風民俗氣息的龍安村腰鼓隊、興發村樂隊、印盒村嗩吶隊等構成了統景鎮鄉村文化的道道風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