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山蝠

絨山蝠

絨山蝠(學名:Nyctalus plancyi),為蝙蝠科、山蝠屬動物,是中國特有種。絨山蝠軀體較肥壯,翼狹長,後肢相對較短壯,體毛短,具光澤,上體背毛深褐或棕褐色,下體胸毛毛端黃褐或赭褐色。

絨山蝠集群生活,活動狀況隨季節等因素而改變,冬眠,以昆蟲為食,交配期在10月前後,哺乳期約20天,棲息於屋檐、天花板、門窗的縫隙或樹洞中,僅分布在中國。

絨山蝠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絨山蝠
  • 拉丁學名:Nyctalus plancyi
  • 別稱:中華山蝠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翼手目
  • 蝙蝠科
  • :山蝠屬
  • :絨山蝠
  • 分布區域:中國
  • 命名人及年代:Gerbe,1880
  • 英文名:Chinese Noctule
  • 同義學名:Nyctalus noctula
  • 同義學名:Nyctalus velutinus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絨山蝠軀體較肥壯,吻鼻周圍裸露無毛,耳短呈鈍三角形,耳殼後緣延伸至頜角後方,耳屏短闊似橫置的腎形(或半月形)。翼狹長,翼幅290-320毫米,翼膜起於蹠部,第1指長約7-8毫米,其指墊厚實,第3、4、5掌骨依次縮短,後肢相對較短壯,後足長約為脛長之半,距長約18-22毫米,具龍骨突,距緣膜較發達。
絨山蝠絨山蝠
絨山蝠體毛短,具光澤。上體背毛長約6毫米,深褐或棕褐色,上臂至膝以及股間膜近體部均具短褐毛。下體胸毛長約5毫米,毛端黃褐或赭褐色,胸部帶沙灰色,毛基暗褐色,體後部毛色較淺,前臂、第5掌骨附近以及體側至膝部,股間膜近體部具一片厚密的黃褐色短毛。
絨山蝠頭骨吻鼻部短寬,顱頂扁闊具低矮的矢狀嵴,該嵴前達眶間距最狹處,後與明顯的人字嵴相遇。
絨山蝠齒式=34。上頜門齒短小,內門齒較大具兩齒尖犬齒發達,第1前臼齒很小,被擠於齒列之內側,下頜第2前臼齒小,被擠於齒列之側。

棲息環境

絨山蝠棲息於屋檐、天花板、門窗的縫隙中,尤其是老建築物,也有棲息於樹洞中。

生活習性

絨山蝠集群生活,每群10多隻,最多有100隻以上,活動狀況隨季節等因素而改變,夏季及初秋傍晚無雨時,傍晚出來活動,約在17:30-20:00飛出棲處,次日凌晨約在4:00-5:30返回棲息地。年活動時間多開始於4月上旬,最早見於3月中旬,此時氣溫回升到14℃以上,在11月份氣溫連續下降至16℃以下時進入冬眠,冬眠期約4個月,冬眠期比伏翼蝠長。其年活動周期及日活動周期皆短於與其伴生的小伏翼
絨山蝠冬眠結束時開始出來進行覓食活動,以昆蟲為食,其中以雙翅目鱗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夜行性飛行昆蟲為主。

分布範圍

絨山蝠是中國特有種,僅分布在中國(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江西、吉林、遼寧、陝西、山東、四川、雲南、浙江、香港、台灣)。
絨山蝠

繁殖方式

絨山蝠的交配期在10月前後,交配後精子貯存在配偶子宮內越冬,翌年3月中旬到4月初排卵受孕,懷孕期5-60天,於5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產仔。初生仔重4克左右。哺乳期約20天,然後幼體開始飛行捕食,生長發育很快,當年秋天即達性成熟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種群分布不零散。該種在中國非常常見,種群數量發展趨勢未知,也沒有面臨的主要威脅。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