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多姿的桂林出土明代梅瓶賞析

絢麗多姿的桂林出土明代梅瓶賞析是唐奇嶺在文化·藝術;桂林百姓文化大講壇所開的講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絢麗多姿的桂林出土明代梅瓶賞析
  • 責任者:唐奇嶺
  • 日期:2012年1月7日
  • 館藏信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
簡介,描述,

簡介

主題
文化·藝術;桂林百姓文化大講壇
責任者
唐奇嶺主講
版本
日期
2012年1月7日
載體形態
館藏信息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

描述

靖江王陵出土大量梅瓶梅瓶是古代作為一種具有儲酒實用、陳設裝飾、明器陪葬等多重用途的器物,從唐代開始出現時就受人們的喜愛,到宋代時已很流行,元明時期隨著青花瓷器的成熟而日趨風行。其造型各個時期略有不同,但大致不離短頸小口、豐肩圓腹、斂腰窄脛等基本特徵。大多數時候,梅瓶是作為儲藏容器使用,在有些梅瓶的圖案上,還有挑夫擔著裝酒的梅瓶的畫像。而在明代的桂林,梅瓶還被作為明器隨葬,成為上層統治者等級地位的標誌和“風水”寓意的象徵。明代靖江王存世二百八十餘年,傳十一世孫,十四王,靖江王及其宗室藩屬崇尚梅瓶,他們生前生活奢華,喜愛用梅瓶裝盛東西,死後依然眷戀生時的生活,其王陵陳設一如王城,包括大量使用梅瓶隨葬。所以近代對桂林靖江王陵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大量的梅瓶。目前這些梅瓶絕大部分都藏在了桂林博物館,成為桂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桂林博物館還專門開闢了梅瓶陳列室,供市民和遊客參觀。絢麗多彩 紋飾紛繁桂林博物館的館藏明代梅瓶,數量之多世所罕見,特別是各類青花梅瓶,更是別的地方所少有的。唐奇嶺介紹說,這些明代梅瓶的燒造橫跨明代的早中晚期,造型富於變化,釉色絢麗多彩,紋飾紛繁,目前桂林博物館館藏各類梅瓶300餘件,60餘件為陶梅瓶,250餘件為青花為主的明代瓷梅瓶,是研究古代梅瓶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其中最具特色、最精美的當屬這250多件青花梅瓶,其圖案豐富、造型精美。其中有一件“青花纏枝蓮托八寶八卦紋”的梅瓶,圖案中有佛教寶物,也有道教寶物八卦,八卦同時又是儒家經典《周易》之精髓。唐奇嶺說這些圖案集中在一個梅瓶身上,可以說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典範之作,由此可見當時道教思想的濃厚意識以及明中期以後皇帝崇尚道教對社會的影響之大。梅瓶上的紋飾圖案大多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風俗等,這也是梅瓶作為一個文化載體的重要表達方式。梅瓶從景德鎮經水路運到桂林這些數量眾多的梅瓶是從哪裡來的?當時靖江王府所用的梅瓶都在江西景德鎮燒制。而梅瓶都是易碎品,以當時的交通條件來看,不適合走顛簸的陸路,所以快速而平穩的水路就成了首選。據考證,這些梅瓶搬上船後,經水路從景德鎮過鄱陽湖,入長江,轉洞庭湖,由湘江,進興安靈渠,最後才到達桂林。唐奇嶺說,如今在興安縣城附近的黃泥陡茄子塘村,還有宿姓、季姓、顏姓的後人,他們自稱祖上於明初洪武年間隨靖江王“護駕”南下,世代在興安專職運送王府器用,並成為管理靈渠的渠目,明亡後仍世代在興安靈渠管理該渠運輸,清代最後一位渠目宿昌定解放前夕仍健在。隨著時代的進步,梅瓶這種器物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蜷縮在博物館的一角當中。但是梅瓶身上所蘊含的高尚的藝術品位,精湛的工藝水平,獨特的人文價值,使梅瓶具有了獨特的魅力,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桂林博物館館藏的梅瓶,以其獨一無二的特點,使得桂林被專家們譽為“梅瓶之鄉”,梅瓶是“國之瑰寶”,成為桂林又一張世界注目的文化旅遊王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