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寺

紫霄寺

紫霄寺,又稱迎福寺,延福院,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渭陽村(俗名“圍莊”)境內的紫霄山的半山腰。據今存清同治間監察御史黃慶安撰寫的碑記稱:“紫霄山之有禪林者,肇自唐朝高僧、邑人妙應祖師所鼎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霄寺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渭陽村
  • 著名景點:紫霄寺
  • 又稱:迎福寺
寺廟簡介,歷史沿革,地理位置,

寺廟簡介

紫霄寺,又稱迎福寺,延福院,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渭陽村(俗名“圍莊”)境內的紫霄山的半山腰。
該寺創建距今已有1200多年。據乾隆莆田縣誌記載:位於紫霄岩之巔的迎福院乃“宋嘉定間杜塘方明仲隱居於此,捐資助建海會塔、法堂、鐘鼓樓、禪室俱備……嘉靖壬戌毀,丙寅僧月順重建佛殿在舊址之右”。上述迎福院碑記還確認:“所賴方檀越(白杜方氏先祖)舍地,俞檀越增修”。
《澄渚俞氏族譜》對寺院沿革有更詳盡的記述:“紫霄岩乃莆田名勝,祝聖道場,檀越主則系方書人之祖,功德則系監生俞述等之祖”。又載稱:至明洪武之初,俞里邑人俞德俊、俞德友(列俞氏15世祖)鳩資重建,嗣後於明成化十年至明弘治十四年俞氏16、17世祖繼助金續建,18世俞釗(榕原)捐金次第修葺。明嘉靖二十七年移佛殿居中,東設鐘鼓樓,配瓊閣,始成巨剎。嗣後於壬戌倭變後續建前殿,萬曆壬子間又經重修,清順治間創建山門。

歷史沿革

清同治六年(1867)福州黃慶安(賜進士出身,時官山東道監察御史)與其圍莊(今西天尾鎮渭陽村)宗親黃邦芳、黃邦士、黃邦傑等協同捐資重建,增設兩廡僧舍及東西山門,又另建祥雲殿。20世紀60年代文革期間被拆毀淪為牛圈、倉庫等。1983年由渭陽村信眾與西天尾、涵江江口等地善男信女捐資重修擴建,始成今日之規模。
紫霄寺分前後兩座大殿。前為大雄寶殿,後為祥雲殿。院埕東西各闢一院門,東門為寺院正門,門額書題“迎福院”。前殿為懸山頂,面闊5間,設六扇門。匾額書題“山河在眼”,為現代名畫家陳鶴所書,檐廊石柱鐫刻對聯乃清末民初重建時的原物,其一為:“紫霧騰霄無雙勝地,慈雲覆石第一名山”。其二為:“慧日光臨開福地,慈雲高擁簇文星”,為圍莊信士黃貽燕書題。殿中用四石柱,前面一聯曰:“面面皆山足下慈雲垂地脈,頭頭是道眼前覺路即天台”。署名“圍莊信官黃邦傑黃邦彥敬奉”。
大雄寶殿供奉如來三寶佛祖塑像,兩旁分列十八羅漢雕塑。原殿宇氣宇軒昂,佛像羅漢造型生動,工藝精湛,惜原建築物與塑像均毀於文革,今存為上世紀80年代重建時新造。大殿東廂奉祀寺院創始人妙應祖師,西廂供奉檀越主俞氏先祖俞釗、俞維屏、俞維宇塑像。東西廡廊分別為庖齋堂與西歸堂,堂門題額分別為“取缽生蓮”、“點石談經”,為清同治間重修原物。穿過齋堂拾級而上,即至聳立於后座的祥雲殿。殿中供奉玉皇大帝及魁斗、文昌帝君等道教祖師神像。與莆田各地多數寺院類似,此寺亦為釋道共處之宗教聖地。兩殿之間辟有放生池,池東側有一古井,井水清洌,大雨不溢,大旱不竭,故有“仙井”之稱。
紫霄寺
紫霄寺下臨天台殿,主祀玄天上帝。殿宇兩旁怪石嶙峋,東為獅子岩,西為石門、琉璃峽,寺右側高聳處即為名聞遐邇的紫霄岩羅漢洞。洞頂有摩崖石刻“紫霄岩”三個大字,洞中原供奉無了禪師石像,造像神態逼真,笑容可掬,若往佛像灑水便越發顯露笑臉,人稱“笑佛”,惜今已無存。

地理位置

地址: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渭陽村
紫霄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