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茶道

紫陽茶道

紫陽茶道以傳播、弘揚紫陽富硒茶美名為方針,以紫陽文化提高紫陽富硒茶的地位、品位為指導,以紫陽富硒茶為更多的人提供健康的綠色飲品為目的,以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獨特茶藝流程作為傳播基礎。紫陽富硒茶茶道以傳達禮、潔、雅、利作為基本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陽茶道
  • 紫陽縣位於陝西省南部
  • 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時代
  • 茶道基本精神:傳達禮、潔、雅、利
簡介,紫陽茶的歷史,紫陽茶文化的形成,紫陽茶文化的基礎,紫陽茶道的特點,紫陽茶道的內容,紫陽茶藝流程,

簡介

紫陽縣位於陝西省南部,多山多水,物產豐富,得名於北宋道教南派的創始人張伯端(號紫陽真人)。相傳他曾經逆漢江而上,在紫陽瓮兒山下潛心修道,研究茶藝。2002年,在紫陽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設富硒生態經濟強縣的戰略”的背景下,紫陽茶葉快速發展,加上歷史的沉澱,賦予了紫陽豐富的茶文化,紫陽茶道因此應運而生。

紫陽茶的歷史

紫陽茶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時代,那時候的古文獻就記載了在“北接漢中、南極黔涪”的紫陽,茶樹的栽培已經十分普遍。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紫陽,孕育了紫陽茶文化的雛形。僧侶們講究坐禪戒酒,就在寺院旁開闢茶園,以供飲用之需。這時候,在民間,專門為進貢而修建的茶園也逐漸出現。
南北朝時期,戰亂使得大批流民湧入大巴山區,促進了山區的開發和茶葉的發展。
唐朝可謂太平盛世,在當時流行的貴族茶道雅士茶道對紫陽茶文化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紫陽也成為唐代山南茶區的一個重要部分。
北宋時候開始實行“茶馬制”,即將內地的茶葉大量輸送到邊境貿易市場,換取遊牧民族的馬匹,以緩解軍隊馬匹供給不足的危機,同時削弱遊牧民族的戰鬥力。
明朝時候,朝廷更加重視茶馬制。紫陽由於地理位置靠近西北,同時茶葉質量上乘,在“茶馬制”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大大發展了本地的茶葉種植。
末以及民國初年這一段時期,中國國內動盪不安,大量的商號票號湧入紫陽,通過茶葉生意謀求利潤,一時間商號林立、帆影陣陣,至今還保留有許多會館的遺蹟。

紫陽茶文化的形成

紫陽茶文化及其茶道的產生與形成是與佛教在紫陽的傳播緊密相連的。
據文獻記載,東漢末年佛教傳入紫陽,漢水上游建起了規模頗大的佛教大吉寺。南北朝時期,由於統治階級的宣傳,佛教獲得較大的發展。明代,隨著人民對和平的期盼,佛教在紫陽迅速興盛起來,縣境先後建起佛教寺廟30餘處。由於僧侶們講究坐禪戒酒,就在寺院開闢茶園,以供飲茶之需。在民間,專為進貢而興植的茶園也陸續出現。這既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又給紫陽茶注入了文化因子。
如果說東漢以前栽培茶葉僅僅是用於自飲和進貢,是單純的生產行為,那么,自此以後茶便嫁接上了文化的枝條。可以說,從東漢起就有了紫陽茶文化的歷史,或者說紫陽茶文化就初具雛形了。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道教全真南宗始祖——浙江臨海張平叔(號紫陽)到紫陽仙人洞修煉並羽化,遂使道教在紫陽興盛起來,並對人們的道德行為和茶事產生深遠影響。明代,紫陽茶遠銷西北,“茶馬法”(以茶易馬)又使茶葉與國家的政治和軍事發生了直接的聯繫,成為茶葉擁有者換取戰馬和改善關係的有力“武器”。此時,紫陽茶就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紫陽茶文化的基礎

紫陽茶文化作為中國茶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獨特的文化和社會現象。具有多方面的厚實的基礎,主要有以下七點:
一、以紫陽命名的茶
紫陽境內群山重疊,溝壑交錯,海拔400—1100米之間,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形成了“雨洗青山四季青”的宜茶環境,土壤大部分呈現酸性反應,茶樹品種資源豐富,自然品質好,構成適宜茶葉生產的良好物質條件。因此,歷史上曾形成以紫陽縣為中心的著名的“紫陽茶區”。紫陽茶區突破政區界限,跨越川陝西兩省,地域在陝西省安康、漢中和四川省達縣、萬縣等4市。早在唐代,今紫陽茶區所產之茶即為名茶。陳宗懋主編的《中國茶經》在“茶類篇”中有“歷史名茶”一節, 程啟坤根據有關史料總結唐代有50餘種名茶,其中就有今“紫陽茶”。本世紀初到60年代,人們習慣將陝南川北鄰近紫陽的區域所產之茶統稱“紫陽茶”。有了“紫陽茶”,才談得上“紫陽茶文化”,而“紫陽茶”的名稱由來已久,這就為“紫陽茶文化”奠定了一個較為廣泛的物質基礎。
二、種植與培育技術
據《華陽國志 ·巴志》載,西周時期紫陽境內已開始較普遍地栽培茶葉。從西周幾千年時間,紫陽茶農總結形成了有別於其它茶區的種植與培育技術。如老茶園改造中的佃(即砍去老蔸發出表枝條),蓄子;直播茶籽的洞播法;幼苗管理中的“荒兩三年不耕鋤”等。建園後,在引進新技術的同時,還摸索出了適於在當地推廣的茶樹種植經驗,如茶樹病害綜合防治、茶樹防凍技術等。
三、製作技術
紫陽縣歷史上主要生產曬青茶,是陝西曬青毛茶代表產區,毛茶收購標準屬全國供銷總社管理的40餘套部頒標準樣之一。曬青茶加工技術不同於其他茶葉加工技術,炒青、毛尖等工藝也有別於外地茶葉的製作工藝。另外,包裝大宗茶時把成茶裝入麻袋用腳踩實也是比較獨特的。後來,又在傳統名茶紫陽毛尖加工工藝進行總結提練的基礎上,借鑑全國各地名茶製作的技術精華,摸索並形成了紫陽名茶的獨特加工技術。
四、民俗
紫陽人有把茶葉作為定情禮、鎮邪物的習俗,也有客來敬茶、客走贈茶的傳統禮儀。在物質生活條件很差的年代,客到主家,主人浸泡上一瓷缸濃茶,遞給客人;貧寒人家若遇客人較多,主人就說:“請轉著喝”。客人互相謙讓一番,先喝者大多喝上幾口以後,將茶缸傾斜,倒出少許茶水沖嘴唇與茶缸邊沿接觸處,以表示講究衛生禮貌。主人則殷勤地不斷續添茶水。雖然受到茶杯少的限制,人們還是力求講究衛生的。這已成為一種民間習俗,具有地方特色。
五、品牌
紫陽茶已經形成和開發出自己的品牌,如紫陽毛尖紫陽銀針紫陽翠峰紫陽香毫陝青茶等十餘種。這些品牌在西北東北北京等地較大影響,有的還享有盛譽,一些名茶先後榮獲國內大獎20多個,知名度較高。1998年12月,“神雲”牌紫陽富硒茶被陝西人民政府授予“名牌產品”稱號。
六、文藝作品
為題材的民歌詩文書法攝影電視片等文藝作品已有相當數量和水平。民歌如《順採茶》、《倒採茶》、《春到茶山一片新》、《喜采春茶把歌唱》等, 在民眾中都曾廣為傳唱。詩如清朝的“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已被廣泛引用。又如《紫陽茶話》(作者張宣強,發表於《陝西日報》),《茶山作證》 (作者曾德強,發表於《現代人事》)都曾產生較大影響。書法如賈平凹題寫的“茶中極品”,以及名鐘登舜書寫的關於紫陽茶的條幅,都受到行家的高度評價。邱永錫、朱清樹等人的一批反映茶山自然景觀、加工工藝和行銷的攝影作品被刊印在書籍,報刊產品包裝上,產生了良好影響。
七、科研成果
在紫陽茶科學研究方面已有一大批成果問世。例如,陳靜毅、梅紫青等撰寫的不少論文,已在國家、國際學術交流大會或報刊上發表,程良斌等人主編的《紫陽茶業志》、《安康地區茶業志》(以紫陽茶業為重點)等志書,已公開出版發行。特別是80年代初以來,隨著紫陽茶富含微量元素硒的發現和富硒茶保健作用的研究、鑑定、宣傳、推廣,紫陽茶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這是紫陽茶文化最具特徵的基礎。

紫陽茶道的特點

由於特殊的歷史條件,紫陽茶道具有獨具一格的特點。
一、沒有形成固定的茶葉品飲形式
由於頻繁的自然災害和戰亂,紫陽茶文化在歷史上出現了幾個斷層,新石器時代的馬家營文化,夏商時期、魏晉時期的白馬石文化,到元末明初的以東明庵為主體的寺廟文化這幾個文化繁榮的時期,沒有形成一種承啟關係。故而,紫陽茶道沒有在久遠的歷史中形成固定的茶葉品飲形式,蓋碗茶、壺泡分飲在品飲歷史上是其主要形式,而民間的“轉到喝”成為巴山山民的一大特徵。
二、零散性和不明顯性
紫陽在置縣以前時屬,時屬巴蜀,時歸荊楚,不同的文化因此散落其中,加之紫陽遠離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導致了紫陽茶文化的零散性和不明顯性。
三、文化的過渡地帶性
地域的獨特位置給雲茶巴茶向中原、東南推進提供了通道,形成紫陽茶文化西南東南過渡地帶。秦嶺也成為南北分水嶺,給大唐貴族茶道和雅士茶道傳入設定了障礙。雖然大唐貴族茶道的香風曾也薰染過漢水流域,但尋覓其蹤,早已是雪泥鴻爪
四、文化的多元性
商業經濟的發育,撬動著文明車輪的向前,使橫貫東西漢江檣桅林立,匆匆商船,不斷把中原文化、湘楚文化攜至。加之荊襄流民湧入老林,各地品飲方式、文化的互融,導致了紫陽茶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以湘楚文化、巴蜀文化、長安文化為主體的異化體。

紫陽茶道的內容

紫陽茶道是由茶葉茶具茶歌說笑音樂服飾環境茶道體現的一種精神構成。
一、茶葉
紫陽富硒毛尖:外形條索緊細勻齊挺直,略有白毫,色澤綠潤,香氣清鮮,滋味醇甜,湯色嫩綠、清流、明亮。
紫陽富硒翠峰:條索堅直挺秀顯毫,色澤綠,香氣嫩香高爽持久,湯色嫩綠清亮,滋味鮮爽,回味甘甜,葉底嫩綠明亮。
紫陽富硒銀針:條索直似針形,且顯毫,色澤翠綠,香氣嫩持久,湯色清流明亮,滋味鮮爽回甘,葉底嫩勻明亮。
紫陽富硒香毫:外形緊秀,色澤嫩綠披毫且顯毫,香氣嫩香持久,高長,湯色嫩綠清流,滋味鮮爽回甘,葉底嫩綠明亮。
除以上名茶,紫陽茶還有曬青、炒青之分。曬青耐沖泡,湯色黃宗色,入口清爽;炒青釅醇馥郁,湯色翠綠,有易沖泡、耐沖泡之特點。
二、茶具
紫陽茶道分為蓋碗茶道茶具和功夫茶道茶具。蓋碗茶道的茶具由茶盤茶碗茶匙、茶水注、洗茶壺、儲茶壺、燒水壺和電爐子。茶碗多用江西景德清花盞、定州象牙白薄胎盞和福祿壽喜五彩龍紋盞。功夫茶道茶具則以宜興的紫沙功夫茶道茶具為貴,而淺盅深甌則以內堂白釉最宜體現紫陽茶的品質。
三、水
紫陽名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山泉。現已發現的蒿坪鋅、硒、鍶礦泉水、茶研所龍王泉等優質泉水為沖泡紫陽茶的上品。二類是井水。井水在很大程度仍屬泉水之列,但較泉水次之,雖然紫陽瓮兒山下漢江之中零水曾被陸羽定為天下第十三名水,由於水庫的形成和漢江污染,早已退出名水列。
四、茶歌
茶歌是紫陽茶道的重要部分,它本是在採茶、制茶過程中傳情示愛、抒展胸臆的借托。歌調悠揚婉轉,時而又急折上揚,細膩中不乏幾分野性。歌詞多以比興開始,語言樸實乖巧,每每能拔動對方的心弦,時不時也有些酸言騷語,淋漓盡致的表現了歌者的嚮往和無奈。把茶歌融入茶道,突顯了茶道的地域風味,並且鮮明的表現了湘風、楚詞、巴語言。
五、笑罵
笑罵是紫陽民間飲茶交 流的重要過程。熟人見面,端杯飲茶,總要笑罵,一則看誰機智,爭個高低;二則調節說話氛圍。如:我“插”你喝。如遇婦女便罵之我“插”你“豁”,婦女便回敬你啃“豁”,這些詞多是影射男女生殖器的。如果是走累走渴,抱住茶缸便喝,有人打起口哨,諷之為“牛”飲。罵笑在雅士茶道中偶爾用之,但都非常含蓄、巧妙,以調合氣氛。
六、音樂
音樂是整個茶道活動的重要背景。在紫陽多以民歌、民曲、小調為主。有時也組成小樂隊,管弦悠揚,可清心,去俗惡。
七、服飾
紫陽的傳統服飾可謂五花八門,用料、做工、刺繡也風格各異。在創新同時,應考慮到傳統文化的沿續性。上衣應採用大襟滾邊喇叭袖的形式,下裝應以滾邊裙和大腳褲以應之。法無定法,與事與時而定。
八、環境
在環境的格調應以清雅、休閒為主調。雅士茶道的室內應做到四不少:仙茗、書畫、精瓷、紅顏,裝修應做到傳統與現代相結合。休閒茶道則是西方格調與地方格調相融。音樂、茶食則是必備之物。
九、紫陽茶道的精神
茶之為道,已遠遠超過解渴、破悶、醒腦、明目、通四肢、舒百節之功效。茶之為道已成為一種精神、一種規律。紫陽茶道應以傳播、弘揚紫陽富硒茶美名為方針,以紫陽文化提高紫陽富硒茶的地位,品位為指導,以紫陽富硒茶為更多的人提供健康的綠色飲品為目的,以獨特的地域文化和獨特茶藝流程作為傳播基礎。紫陽富硒茶茶道以傳達禮、潔、雅、利作為基本精神。
禮――中國文化禮在先,以禮待四方,四方賓來。禮生敬、敬祖、敬仙、敬四方之賓朋。敬生和、和生氣、氣旺則事成。
潔――以潔茶、潔水、潔器、潔純之心為天下人享,為天下人健康謀。
雅――沏茶之細緻、身韻、動作婉柔優美,茶局之典雅,言語禪機四藏,幽默貼切,雅風生矣。
利――利人是福澤,利己是惠養,利澤天下則是恩。人無利不動,物無利不旺,茶之無利則廢矣。

紫陽茶藝流程

碗茶沖泡程式:
第一步:天女散花,展示茶具。
紫陽富硒毛尖、銀針最宜蓋碗茶沖泡。沖泡為濕宜在90度左右,以玻璃大茶壺作洗茶壺,以中號紫砂壺作公道杯,以青花蓋碗茶作品飲杯。由兩名副泡手用托盤將一次擺上茶托,再上茶碗,再上碗蓋。動作達到流暢,迅速、準確,似行於流水,天女散花。
第二步:嫩芽初露,萬古茶韻
由主泡手介紹紫陽富硒茶的歷史、地位、作用、特徵。由副手用茶匙從茶海中取出乾茶裝碟,讓客人觀看留下紫陽茶第一感覺,以上的程式均有背影音樂。
第三步:游龍入海,靈芽出世,周公三吐哺
(一)洗茶:將茶剩入玻璃壺內,先用90度山泉,先低後高,將水注入壺至滿,卻浮泡後,用頭道茶水去溫紫砂公道杯,然後將壺水提高注七分入壺,使茶在壺內翻滾,再將茶汗箅入公道杯中,如此三次稱之為游龍入海。
(二)奉茶:此時玻璃內的茶葉已是鶯舌向天展、旗槍列如隊,明前嫩芽已是一覽無餘。這時由副泡拿起玻璃,搖動旋轉,將茶芽連同茶一次分注入客人茶碗中,每碗注入芽頭百餘枚,綠湯嫩芽、猶如處子,此為靈芽出世。
(三)敬茶:此時孕育在公道杯中的茶湯已是香、色俱佳之時,此時由主泡手端壺一一向客人敬茶,三巡過後,飲者滿腮清香、神爽志明,稱之周公三吐哺
第四步:品茶聽歌
紫陽是有名的歌鄉,而歌詞以茶托情,有單唱,有對唱,聽歌品茗。在悠閒中領略紫陽茶味,在清爽中感悟茶道中釋放出的精神。
紫陽功夫茶程式與潮州功夫程式相似,宜用紫陽翠峰和紫陽炒青泡茶。
紫陽茶及其茶道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文化底蘊異常豐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