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蓮

紫金蓮

紫金蓮,中藥名。為白花丹科植物岷江藍雪花Ceratostigma willmottianum Stapf、藍雪花Ceratostigma plumbaginoides Bunge的根。岷江藍雪花分布於西南及甘肅、西藏等地。藍雪花分布於河北、山西、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具有行氣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脘腹脅痛,跌打損傷,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金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白花丹目
  • :白花丹科
  • :藍雪花屬
  • :岷江藍雪花、藍雪花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煎湯,1.5-6g;外用:適量
  • 毒性:有毒
  •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保存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轉子蓮、紫金標、搬倒甑、藍花草、藍花丹、藍花過節、藍花矮陀、藍花對節蘭、藍花狗骨節、牛癩子棵、九節蓮、舒筋、月月花、大吉力、花格草、假玉竹、鐵獅岩陀、對節蘭、普普紅、葉葉蘭、板倒甑、七星箭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辛、甘,性溫,有毒。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行氣活血止痛。

主治

脘腹脅痛,跌打損傷,骨折。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轉子蓮15g。泡酒服。(《貴州草藥》)
2、治骨折:轉子蓮、刺老包根各等分。搗絨包患處。(《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g;鮮品搗汁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切碎,曬乾或鮮用。

形態特徵

1、岷江藍雪花:落葉半灌木,高達2米,具開散分枝。地下莖暗褐色,常在距地面3-4厘米以下的各節上萌生地上莖;地上莖紅褐色,有寬闊的髓(常較周圍木質部的總和為大或近相等),脆弱,節間溝棱顯明,節上可有葉柄.基部擴張的環狀鞘或遺留成明顯的環痕,新枝有稀少長硬毛,老枝變無毛;芽鱗鱗片狀,通常見於低位的枝條上。葉長(1.5)2-5厘米,寬(0.8)1.2-1.8(2.5)厘米,生於枝條中部者最大,倒卵狀菱形或卵狀菱形,有時長倒卵形,花序下部者常為披針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兩面被有糙毛狀長硬毛和細小的鈣質顆粒;葉柄基部有時擴張成一抱莖的環或環狀短鞘。花序頂生和腋生,通常含3-7花,但枝上端者常因節間縮短而集成一大型頭狀(因而其中常有葉狀苞);苞片長6-8(10)毫米,寬2-3.5毫米,卵狀長圓形至長圓形,先端漸尖,小苞長5-7毫米,寬約3毫米,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漸尖成細尖;萼(已開放的花)長10.5-14.5毫米,直徑約1毫米,裂片長4-4.5毫米,沿脈兩側疏被硬毛和少量星狀毛,花冠長2-2.6厘米,筒部紅紫色,裂片藍色,長9-11毫米,寬6.5-7毫米,心狀倒三角形,先端中央內凹而有小短尖;雄蕊僅花葯外露,花葯紫紅色,長約2毫米;子房小,卵形,具5棱,柱頭伸至花葯之上。蒴果淡黃褐色,長約6毫米,長卵形;種子黑褐色,有5棱,上部1/3驟細成喙。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2、藍雪花:又名角柱花。多年生直立草本,通常高約20-30(60)厘米,每年由地下莖上端接近地面的幾個節上生出數條更新枝成為地上莖。地下莖分枝多,直徑約2-3毫米,節上有一紅褐至褐色鱗片,鱗片卵形而基部抱莖。地上莖細弱(常較地下莖為細),不分枝或分枝,莖枝基部無芽鱗,沿節多少呈之字形曲折,略有棱或在上部節間兼有較為明顯的溝,枝上部的棱上有稀少硬毛,被細小鈣質顆粒。葉寬卵形或倒卵形,長(2)4-6(10)厘米,寬(0.8)2-3(5.3)厘米,枝兩端者較小,先端漸尖或偶而鈍圓,基部驟窄而後漸狹或僅為漸狹,除邊緣外兩面無毛或近無毛,常有細小鈣質顆粒。花序生於枝端和上部1-3節葉腋的短柄上,基部緊托有1片披針形至長圓形的葉,含(1-5)15-30枚或更多的花,花期中經常有1-5花開放;苞片長6.5-8毫米,寬3-3.5毫米,長卵形,先端漸尖成一短細尖,小苞長8-9.5毫米,寬3-3.5毫米,狹長圓形至狹長卵形,先端有細尖;萼長(12)13-15(18)毫米,中部直徑約1.5-2毫米,沿脈有稀少長硬毛,裂片長約2毫米;花冠長25-28毫米,筒部紫紅色,裂片藍色,倒三角形,長8毫米,先端寬達8毫米,頂緣淺凹而沿中脈伸出一窄三角形的短尖;花絲略伸於花冠喉部之外,花葯長約2毫米,藍色;子房橢圓形,花柱異長,短柱型的柱頭不外露,長柱型的柱頭伸於花葯之上。蒴果橢圓狀卵形,淡黃褐色,長約6毫米;種子紅褐色,粗糙,有棱,先端約1/3漸細成喙。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1、岷江藍雪花:生於排水良好的山坡上,路旁陰處。分布於西南及甘肅、西藏等地。
2、藍雪花:生於山坡上。分布於河北、山西、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各地常有栽培。

藥理作用

1、抑制腸管作用。
2、止血作用。
3、抗菌作用。
4、其他作用:祛痰作用。

現代套用

臨床用於治療平滑肌痙攣引起的胃腸道及膽道疼痛,氣管炎,骨折和跌打損傷等。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活血止痛,化瘀生新。”
2、南藥《中草藥學》:“消炎止痛,祛風濕。主治平滑肌痙攣引起的胃、腸、膽道系統疾患的疼痛,氣管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