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絨蚧

紫薇絨蚧

紫薇絨蚧Eriococcus legerstroemiae Kuwana是絨蚧科的一類動物,屬同翅目,絨蚧科。為害紫薇石榴等花木,以若蟲和雌成蟲寄生於植株枝、乾和芽腋等處,吸食汁液。其分泌的大量蜜露會誘發嚴重的煤污病,會導致葉片、小枝呈黑色,失去觀賞價值。紫薇絨蚧在中國許多地區均有發生,尤其在華北、華中地區,已成為園林植物的重要害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薇絨蚧
  • 拉丁學名:Eriococcus legerstroemiae Kuwana
  • :動物界
  • 同翅目
  • :絨蚧科
  • 分布區域:江蘇、浙江、湖北、湖南、貴州、四川等
基本介紹,形態特徵,生活史,發生規律,為害特點,防治方法,

基本介紹

紫薇絨蚧的排泄物能誘發煤污病,影響花卉的生長發育和觀賞。蟲口密度大時枝葉發黑,葉子早落,開花不正常,甚至全株枯死。 絨蚧在中國許多地區均有發生,尤其在華北、華中地區,已成為園林植物的重要害蟲
紫薇絨蚧紫薇絨蚧

形態特徵

成蟲:雌成蟲卵圓形,體長約3mm,紫色,被少量白色蠟粉,遍生微剛毛,外觀略呈灰色,體背有少量白蠟絲。近產卵時,分泌蠟質,形成白色氈絨狀囊袋,將蟲體和卵包在其中,灰白色,長橢圓形。雄成蟲體長約1mm。翅展約2mm,紫褐色。前翅半透明,腹末有1對灰色長毛。
卵:橢圓,淡紫紅色。
若蟲:橢圓形,初孵若蟲長約0.5mm,淡黃色,後漸變成淡紫色。
蛹:橢圓形,長約1mm,紫紅色。
繭:扁平,長約1.3mm,白色氈絨狀,後緣有橫裂。

生活史

根據觀察,紫薇絨蚧每年發生3代,以第三代1~3齡若蟲越冬,越冬始期為10月中旬,此時平均氣溫15.6℃左右;11月上旬全部進入越冬狀態,平均氣溫約為9.6℃;越冬場所為寄主枝幹皮縫、翹皮下及枝杈等處,很少在葉片上越冬。越冬若蟲於3月中旬開始活動,此時均氣溫約8.0℃,4月上中旬越冬若蟲開始紫薇絨蚧初孵小若蟲明顯分化,4月中旬始見雄蛹,4月下旬始見雌成蟲,5月份為雌成蟲岀現盛期,5月上旬開始產卵,第一代若蟲於5月下旬出現,6月上中旬達孵化盛期,第二代第三代初孵若蟲分別於7月中旬、8月下旬始現,世代重疊。在第三代若蟲中,有一部分沒有進入越冬狀態。繼續發育,10月中旬至1月上旬出現第三代雄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出現第三代雌成蟲,並於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見其產卵,11月上旬小若蟲孵化,但這部分卵和小若蟲,常常不能正常越冬而被凍死。
產卵、卵量及卵歷期:越冬代雌成蟲於4月下旬發育成熟,5月上旬開始產卵,卵產於偽介殼內,將體內的卵全部產出體外堆於偽介殼內,雌蟲體邊產卵邊退縮,直至雌體皺縮於一端。據觀測,第一代卵歷期為1620天,第二代卵歷期為6~10天,第三代卵歷期為12~13天。據調查,第一代紫薇絨蚧單雌產卵量為95~414粒,平均為239.5粒;第二代為46~278粒,平均為162.0粒;第三代為5~236粒,平均為72.1粒;各代總平均單雌產卵量為149.8粒。
孵化:第一代若蟲於5月下旬開始孵化,一個雌成蟲產下的卵一般需4~7天全部孵化結束。孵化時頂破卵殼一端,乳白色卵殼堆於偽介殼內成絮狀,據對442頭雌成蟲產卵孵化情況調查,孵化率為98.1%,若蟲孵化後先在偽介殼內停留一小段時間,然後從偽介殼末端縫隙處爬出,在寄主枝條上爬行,尋找適宜地方定居為害。
蛻皮及雌雄分化:若蟲孵化後8天左右蛻皮進入第2齡,蛻皮為白色,開口大,近三角形,若干天內附留在寄主枝條上。4月上中旬開始雌雄分化,體形橢圓者多為雌性,需蛻第2次皮進入3齡才能發育至性成熟。體形長,腹末尖者多為雄性,在發育過程中形成偽介殼,在殼內先進入預蛹期,5~7天再蛻皮變為第2齡蛹,最後羽化為雄成蟲。
羽化:雄成蟲是否羽化,要看偽介殼末端是否伸出2條白色蠟絲,羽化後需在偽介殼內停留一個時期,羽化出殼一般在上午,成蟲是從偽介殼末端橫裂縫處慢慢退岀,出殼後爬行很慢,不很活潑冬季低溫;冬季低溫是決定越冬若蟲死亡率高低的重要因素,由於越冬蟲體小,抗寒力差,所以低溫容易造成大量死亡。2002年11月調査,1齡、2齡、3齡若蟲越冬比例為28.7%、35.8%、35.5%,,2003年春調査1935頭越冬若蟲,因寒冷而死亡者為54.5%~65.4%,平均為57.9%,該冬季最低氣溫為-11.2℃,而越冬卵全部死亡。
夏季降雨:由於第2代紫薇絨蚧卵於7月中旬開始孵化,7月下旬達孵化盛期,如果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間降雨量大而急,且陰雨天多,則很不利於小若蟲取食及生存,從而造成大量死亡。
天敵狀況:紫薇絨蚧天敵種類很多,如天敵數量大,則可有效抑制其發生與危害,據2002年6月調查,嶧城石榴園紫薇絨蚧被寄生蜂類點片寄生率高達37.9%。
林分狀況:研究發現,密度大的純林蟲害重於混交園片,管理好、樹勢旺的園片受害則輕。

發生規律

該蟲發生代數因地區而異,一年發生2-4代;如北京地區一年發生2代,上海一年發生3代,山東一年能發生4代。絨蚧越冬蟲態有受精雌蟲、2齡若蟲或卵等,各地不盡相同;通常是在枝幹的裂縫內越冬。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為若蟲孵化盛期,但像上海、山東等一年發生3-4代的地區,在3月底4月初就能發現第一代若蟲危害。絨蚧在溫暖高濕環境下繁殖快,乾熱對它的發育不利。

為害特點

紫薇絨蚧主要以若蟲、雌成蟲聚集於小枝葉片主脈基部和芽腋、嫩梢或枝幹等部位刺吸汁液,常造成樹勢衰弱,生長不良;而且其分泌的大量蜜露會誘發嚴重的煤污病,會導致葉片、小枝呈黑色,失去觀賞價值。如蟲口密度過大,枝葉會發黑,葉片早落,開花不正常,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結合冬季整形修剪,清除越冬蟲枝,在少量發生時可用鞋刷子人工刷除。
(2)早春萌芽前,使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進行噴霧防治。
(3)在小幼蟲期,可用20%吡蟲3000倍液、40%殺撲磷用1500~2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樂斯本)1200倍液等常規噴霧,效果顯著。
(4)注意保護利用天敵資源,在棗莊地區發現紫薇絨蚧寄生蜂有跳小蜂3種、姬小蜂1種,嶧城石榴園山區6月中旬寄生率可達19.2%,而10月份城郊平原區寄生率達21.5%。撲食性天敵紅點唇瓢蟲老齡幼蟲每天撲食紫薇絨蚧各齡若蟲6頭,平均4.1頭;每天取食紫薇絨蚧卵包1.5~3.9個,平均2.86個。
(5)加強檢疫,防止帶蟲苗木傳入運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