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江蘇宜興的地方傳統工藝品。由陶器發展而成,是一種新質陶器。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流傳至今。北宋梅堯臣的《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中說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說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剛開始興起的情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砂茶具
  • 產地:江蘇宜興
  • 分類:新質陶器
  • 時間:宋朝
簡介,產地,特點,相關,挑選紫砂,保養,

簡介

紫砂茶具,由陶器發展而成,是一種新質陶器。它始於宋代,盛於明清,流傳至今。北宋梅堯臣的《依韻和杜相公謝蔡君謨寄茶》中說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說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剛開始興起的情景。至於紫砂茶具由佛教僧人所創,後經北宋書吏吳頣山的書僮供春為記錄的最早創始人推廣人,宋代命名為供春壺後由世人改為紫砂壺。至於茶具由何人所創,已無從考證。但從確切有文字記載而言,紫砂茶具則創造於明代正德年間。

產地

今天紫砂茶具是用江蘇宜興南部及其毗鄰的浙江長興北部埋藏的一種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燒制而成的。這種陶土,含鐵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燒制溫度以攝氏1150度左右為宜。紫砂茶具的色澤,可利用紫泥澤和質地的差別, 經過“澄”、“洗”,使之出現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黃泥呈硃砂色,梨皮泥呈凍梨色等;另外,還可通過不同質地紫泥的調配,使之呈現古銅、淡墨等色。優質的原料,天然的色澤,為燒制優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質基礎。
紫砂茶具

特點

紫砂茶具屬陶器茶具的一種。它坯質緻密堅硬,取天然泥色,大多為紫砂,亦有紅砂、白砂。成陶火度在1100—1200攝氏度,無吸水性,音粗韻長。它耐寒耐熱,泡茶無熟湯味,能保真香,且傳熱緩慢,不易燙手,用它燉茶,也不會爆裂。因此,歷史上曾有“一壺重不數兩,價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與黃金爭價”之說。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澤限制,用它較難欣賞到茶葉的美姿和湯色。
目前我國的紫砂茶具,質量以產於江蘇宜興的為最,與其毗鄰的浙江長興亦有生產。經過歷代茶人的不斷創新,“方非一式,圓不相同”就是人們對紫砂茶具器形的讚美。一般認為,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須具有三美,即造型美、製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備方稱得上是一件完善的工藝品之作。

相關

宜興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锺情,除了這種茶具風格多樣,造型多變,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別具一格外,還與這種茶具的質地適合泡茶有關。後人稱紫砂茶具有三大特點,就是“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易餿。”

挑選紫砂

當價格高企,資金熱捧,再平靜的市場都會波瀾壯闊,更何況紫砂一入市便是黑馬姿態!以次充好、假冒名品、以新充舊等作偽現象充斥著紫砂市場。怎樣鑑別紫砂真偽,是老壺還是新壺?綜合多位藏家經驗,給您支招兒選好壺。
第一步:看顏色
宜興紫砂色彩豐富,除了比較多的栗紫色以外,還有紅紫、褐紫、黛紫等。宜興以外其他地方的所謂“紫泥”燒出來的成品顏色單一,一般均呈橙色,細看有一種黃泥在內的感覺,宜興紫砂壺除了大量以紫紅色為主外,還有綠、黃、黑等顏色,可以說色無相類,品無相同。非宜興紫砂的顏色則單一、刻板,缺少變化。
有藏家認為,紫砂泥不能過於鮮艷,鮮艷的泥料多是添加了化學原料的。天然的紫砂泥素有“五色土”之稱,就是因為紫砂土本身含有大量的金屬成分。能用原礦泥料配出諸多花色,如果窯溫得當,可以說是千姿百態。
第二步:觀品相
紫砂除了其材質以外,品類、品相、品格也很重要。紫砂壺造型是存世各類器皿中最豐富的,素有“方非一式,圓不一相”之稱。如何評價這些多變的造型,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藝術品的一個門類,紫砂可以滿足藏家不同的心理需求,大度、清秀、古拙的紫砂壺,各有可取之處。但藏家多認為古拙為最佳,大氣清秀次之。
在茶葉市場經營多年的壺商陳瀟表示,“與品質優良的紫砂壺相比,差的壺造型呆板、生硬,因為非手工製作,對線條塊面等的比例細節不注重,因此看起來比較陋俗”。紫砂壺是茶文化的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即“淡泊和平,超世脫俗”,而古拙與這種氣氛最為融洽。
第三步:摸質感
拿起一把紫砂壺,除了觀、審以外就是用手去摸,必要時可將壺貼在臉上。因為宜興紫砂土內含相當比例的砂質,摸上去手感舒適,“與肌膚接觸感覺很溫潤。非宜興紫砂土做的壺,看起來光滑,實質上抓在手裡的手感是澀膩的”。一位藏家這樣闡釋紫砂的質感。“一般來說好的泥料加好的做工,手感應該是不錯的,加了砂要看砂的顆粒大小,一般拿在手裡不應有粗糙的感覺。”該藏家接著說。
紫砂壺是實用功能很強的藝術品,尤其需要不斷撫摸其表層,讓手感舒服。另外,紫砂與其他陶泥相比,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手感不同,摸紫砂物件就如手摸豆沙,細而不膩。因此業界評價一把紫砂壺,壺表面的手感尤為重要。
紫砂壺的藝術性
紫砂藝術是一種“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一件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製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適合,裝飾的取材以及製作的手法。再說壺藝本身就是感情。所以一件較完美的作品,必須能夠發抒藝術的語言。既要方便使用,又要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給人油然而生的藝術感受。誠如已故紫砂大師顧景舟所說“總之,藝術要有決斷、要樸素、要率真,要把親自感覺到的表達出來,以達到形、神、氣、態兼備,才能使作品氣韻生動,顯示出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第四步:聽聲音
宜興紫砂經人工製作,泥胚經過多次捶擊、整壓,再經多道工序,其上面製作者的手指印紋可謂上千萬,燒成後敲擊的聲音比較清脆,非宜興壺成型時只是經過泥漿從轉盤中旋出,或從模型中做出來,泥料未經擠壓也沒經過藝人用手推、捏、摸、順、刮等手工工藝,因此缺少情韻,敲起來聲音會發悶。“紫砂壺的聲音要結合很多因素,和胎的新老厚薄都有直接關係,如果聲音太尖銳了,則多半是新壺,如果極尖銳清脆,也許是化工泥的。”藏家陳瀟表示。
第五步:看內部
製作紫砂壺經過多道工序已經很難看出手工痕跡,但仔細觀察觸摸壺內部卻可發現一些跡象,“例如嘴與壺身銜接處,如果是手工黏合的,則在交匯處總有一點痕跡顯示出來,因為制壺者很難將壺的內身修整得很光滑,再說也沒有必要去處理得很平整”。對此藏家傅鋼建議,對壺的判斷需要冷靜客觀,想了解紫砂陶藝就要多欣賞歷史傳器,這樣可以了解紫砂泥料的發展脈絡;同時可以了解紫砂陶的基本語言,這樣才能會看壺,很多困惑自然迎刃而解。

保養

(一) 用完後的紫砂壺必須保持壺內乾爽,勿積存濕氣。
(二) 放空氣流通的地方,不宜放在悶熱處,更不可以為珍貴,用後包裹或密封。
(三) 勿放近多油煙或多塵埃的地方。
(四) 最好用完後把壺蓋側放,勿常將壺蓋蓋緊。
(五) 壺內勿常常浸著水,應到要泡茶時才沖水。
(六) 最好多備幾個好的紫砂壺,喝某一種茶葉時只用指定的一個壺,不可喝什麼茶葉都用同一個茶壺,應加識別,以免混亂。
(七) 切勿用洗潔精或任何化學物劑浸洗紫砂壺,否則會把茶味洗擦掉,並使外表失去光澤。
(八) 每次用完後用布吸乾壺外面的水份,接著倒出壺內三分之二的茶葉,留下約三分之一,衝進沸水,兩三次,衝過的水留用,然後清理乾淨。
在保養紫砂壺的過程中要始終保持壺的清潔,尤其不能讓紫砂壺接觸油污,保證紫砂壺的結構通透;在沖泡的過程中,先用沸水澆壺身外壁,然後再往壺裡沖水,也就是常說的“潤壺”;常用棉布擦拭壺身,不要將茶湯留在壺面,否則久而久之壺面上會堆滿茶垢,影響紫砂壺的品相;紫砂壺泡一段時間要有“休息”的時間,一般要晾乾三五天,讓整個壺身(中間有氣孔結構)徹底乾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