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杜鵑

紫杜鵑

紫杜鵑,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廣東紫花杜鵑RhododendronmariaeHance的花、葉、嫩枝或根。具有祛痰止咳,消腫止痛之功效。用於咳嗽多痰,氣喘,跌打損傷,對口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杜鵑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杜鵑花目
  • :杜鵑花科
  • :杜鵑屬
  • :廣東紫花杜鵑
  • 分布區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 毒性:花、葉: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花、葉、嫩枝或根。

性味

味微苦、辛,性微溫。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祛痰止咳,消腫止痛。

主治

用於咳嗽多痰,氣喘,跌打損傷,對口瘡。

相關配伍

1、治療慢性氣管炎:(1)(紫花杜鵑)鮮花或枝葉60g,水煎,每日分2次,飯後服。(《廣西本草選編》)(2)嶺南杜鵑30g(乾),胡頹子葉15g,救必應12g,甘草4.5g。水煎分2次服,連服20天。(《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跌打腫痛:(紫花杜鵑)根3-6g。水煎,沖酒服。
3、治對口瘡:紫花杜鵑鮮葉適量。搗爛敷。(2-3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30g;鮮品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4-5月間採收花、葉、嫩枝,鮮用或陰乾;夏、秋季挖根,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廣東紫花杜鵑又名:嶺南杜鵑,異葉杜鵑,土牡丹花,紫花杜鵑,假吊鐘。落葉灌木,高1-3米,稀達7.5米;分枝多,幼枝密被紅棕色糙伏毛;老枝灰褐色,有殘存毛。葉革質,集生枝端,橢圓狀披針形至橢圓狀倒卵形,長3-7.8(-11)厘米,寬1.3-4厘米,先端漸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邊緣微反卷,疏被糙伏毛,上面深綠色,除沿中脈被毛外無毛,下面淡白色,散生紅棕色糙伏毛,中脈和側脈在上面凹陷,下面顯著凸起,側脈未達葉緣連結;葉柄長4-10毫米,密被紅棕色或深褐色糙伏毛。花芽卵球形,鱗片闊卵形,外面近頂部被淡黃棕色糙伏毛,邊緣具睫毛。傘形花序頂生,具花7-16朵;花梗長5-12毫米,密被棕褐色柔毛;花萼極小,被淡黃褐色柔毛;花冠狹漏斗狀,長1.5-2.2厘米,丁香紫色(紫堇色),花冠管圓柱狀,長1.3厘米,無毛,裂片5,開展,長圓狀披針形,頂端鈍尖;雄蕊5,不等長,長1.7-2.5厘米,伸出於花冠外,花絲基部較寬,無毛,花葯長圓形,長2毫米;子房卵球形,長2毫米,乾後黑色,密被絹狀紅棕色長糙伏毛,花柱比雄蕊長,無毛。蒴果長卵球形,長9-14毫米,直徑3毫米,密被紅棕色糙伏毛。花期3-6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丘陵地灌木林中。分布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藥材性狀

葉片多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橢圓狀披針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9cm,寬1-3.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至灰綠色,有稀疏毛茸,下面淡綠色,散有多數紅棕色毛茸。主脈於下面突起,側脈4-6對,於近葉緣處互相連線。葉柄長4-10mm,密被黃棕色毛茸。近革質。氣微,味微澀。

藥理作用

1、止咳祛痰作用。
2、對氣管炎的作用。
3、解痙作用。
4、對循環系統的作用,降低血壓,呼吸稍快,心肌收縮增強,多數無影響。
5、抗菌作用。
6、毒性,本品毒性較低。

現代套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相關論述

1、《廣西本草選編》:“化痰鎮咳,消腫止痛。主治慢性氣管炎,跌打腫痛,對口瘡。”
2、《全國中草藥彙編》:“鎮咳,祛痰,平喘。主治咳嗽,哮喘,支氣管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