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馬維卡

索尼馬維卡

索尼馬維卡(MAVICA)——全球第一款針對市場發布的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索尼馬維卡
  • 外文名:MAVICA
  • 分類:相機
  • 公司:索尼
介紹,發展史,

介紹

全球第一款針對市場發布的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
1973年11月,索尼公司正式開始了“電子眼”CCD的研究工作,在不斷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它於1981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靜態視頻“馬維卡(MAVICA)”。該相機使用了10 mm×12 mm的CCD薄片,解析度僅為570× 490(27.9萬)像素,首次將光信號改為電子信號傳輸。
緊隨其後,松下、COPAL、富士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紛紛開始了電子相機的研製工作,並於1984-1986年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原型電子相機,生命大爆發就此開始。
有些文獻資料說,MAVICA是全球第一台拋棄膠片感光的相機,這個定義顯然是不全面的。確切地說,索尼的這個產品是全球第一款針對市場發布的電子相機,斯蒂文·賽尚(Steven Sasson)1975年試製的“手持電子照相機”才是全球第一台不用感光膠片的電子相機,不過那是個“工程概念機”。
MAVICA這個詞源於Magnetic Video Camera(按字面翻譯便是“磁性視頻相機”),廠方選取了這三個單詞各自的頭兩個字母,合併出這個全新商標。在若干年後數位相機趨於普及時,索尼曾重新啟用將這個承載著歷史的商標,將一個小型DC系列命名為“Digital MAVICA”。

發展史

1981年問世的這第一代MAVICA。它的體積不再龐大(採用小型磁碟作為存儲媒介、只靠3節AA電池供電)、拍攝使用也較接近於當時的普通膠片相機(光路結構近似於單眼)、甚至可以更換鏡頭(三支專用鏡頭的參數分別是25mm f/2、50mm f/1.4以及16-65mm f/1.4),而最關鍵的是其感光元件的像素支持達到了27.9萬(570×490),在解析度方面遠遠超越了1975年柯達樣機上所採用的那塊CCD。這一切使MAVICA的實用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強。不過在技術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商業產品,在市場反饋上也最容易遭遇滑鐵盧,MAVICA並未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依舊未能突破“概念機”的局限。
1984年——索尼馬維卡揚名洛杉磯奧運會
雖然MAVICA並未在市場上取得成功,但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因為東京的《朝日新聞》的使用,讓其出盡風頭!在盛田昭夫所著的《SONY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他們(朝日社)在採訪車上安裝了一台索尼的行動電話,記者們乘這輛車採訪全部的主賽場,把每場比賽的圖片通過電話發出去。朝日社用這種立拍可得的數字式圖片擊敗了其它的各家報紙。這是一次試驗,其結果使我們感到非常滿意。” 電子相機在實戰中的優勢得以凸現,這不但讓索尼堅定了發展這類產品的決心,也讓其他各家同行企業都藉此預見到了未來變革的必然性——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越來越多的相機品牌研發出了自己的電子相機原型,其中包括佳能、尼康、松下、富士、東芝、卡西歐、奧林巴斯和柯尼卡等,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至今依然活躍在數位相機行業中。 不過這類產品都還算不上真正意義的數位相機——它們雖然拋開了銀鹽膠片改用CCD感光,但在數據存儲方面都還沒有做到“數位化”。以索尼的MAVICA為例,它將CCD捕捉到的數字圖像信息轉換為NTSC制式的視頻模擬信號,然後存儲在被命名為“MAVIPAK”的專用磁碟里,觀看時依然要用專門的讀取傳輸設備與電視機相連。所以使用這類早期的電子相機時需要一個龐大的配件群來支持,成本高昂且易用性並沒有比柯達當初的工程樣機高明多少。因最終成像檔案等同於一幅靜態的視頻定格,所以當時這類有別於普通膠片式相機的產品被稱為“Still Video Camera(靜態視頻相機)”。 MAVICA作為數位相機行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奠定了索尼的行業先驅地位;雖然並未獲得市場的充分認可,但畢竟它是電子相機投入實踐套用並取得成功的最早典範。有意思的是,早在1984年,曾模仿索尼MAVICA設計出全球第二款可換鏡頭靜態視頻相機RC-701的佳能,在當今的照相機市場品牌占有率上已把索尼遠遠拋在了後面。然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直至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數碼影像領域最有話語權的既不是索尼也不是佳能,而是柯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