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迪爾沙(納迪爾沙阿)

納迪爾沙

納迪爾沙阿一般指本詞條

納迪爾沙(英語:Nader Shah;1688年8月-1747年6月19日),波斯阿夫沙爾王朝皇帝(1736-1747年在位)。沙即沙赫,為皇帝稱號。1726年投靠薩非王朝塔赫馬斯普二世,支持塔赫馬斯普二世奪回其父失去的王位和國土。他英勇善戰,深受重用。1730年把阿富汗人全部逐出波斯。1730到1736年打敗入侵波斯的奧斯曼軍隊。1732年廢塔赫馬斯普二世,立其嬰兒為阿巴斯三世。1736年納迪爾廢阿巴斯三世,被貴族會議擁立為王,改稱納迪爾沙,建立阿夫沙爾王朝(1736-1796)。

1739年卡諾城一役,大破莫臥兒帝國軍隊。率軍進入德里,搶掠大量珍寶財物。1739到1741年,遠徵信德、布哈拉與花拉子模,建立了龐大的軍事帝國,定都於馬什哈德。開創了早期阿夫沙爾王朝的廣闊疆界。但是由於連年征戰,軍費浩繁,造成生產衰退,國庫空虛,民力凋敝。納迪爾沙個性殘暴 ,誅殺無度。1747年6月在霍拉桑城下軍帳中被人刺殺。

基本介紹

  • 本名:納迪爾沙
  • 別稱:納迪爾沙·阿夫沙爾
  • 所處時代:波斯阿夫沙爾王朝
  • 民族族群:阿夫沙爾人
  • 出生地:呼羅珊
  • 出生時間:1688年8月
  • 去世時間:1747年6月19日
  • 主要成就:建立阿夫沙爾王朝,戰勝印度、兩河流域;開闢了波斯帝國的疆域
人物生平,早年生涯,投靠薩非,成名之路,大破奧斯曼,奪權建國,遠征印度,挺進近東,暴虐被刺,軼事典故,刺瞎親子,殘暴治軍,宗教政策,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納迪爾出生於呼羅珊的阿夫沙爾部族(一個生活在波斯的波斯—突厥混合遊牧民族)內。13歲時納迪爾的父親去世,納迪爾不得不靠撿柴來養活他和他的母親。
納迪爾沙
1704年,納迪爾17歲時,一夥烏茲別克人入侵了當地,納迪爾和他的母親成為了奴隸。而他的母親不久就死了。
1708年納迪爾設法逃了出來,由於生活的貧窮,他和他的朋友偷了一群羊並買得了一筆錢,之後他們逃到了山里.。
1712年由於厭倦了東躲西藏的生活,納迪爾投奔了一個名為巴巴·阿里貝伊的貴族。他被僱傭為信使,與另一個人一起負責將一些重要的信件送往伊斯法罕(Isfahan)的皇家法院。在一次送信的任務中納迪爾殺死了他同行的同伴(可能的原因是他的同伴拖累了他的速度,更有可能的原因是納迪爾想成為惟一向皇家法院送信的人)。在皇家法院納迪爾給出了他殺死同伴的原因,並得到了原諒。納迪爾拿到回信和贈送他的物品回來了。然而他一回來,從主人的臉色上,納迪爾知道巴巴·阿里貝伊已經計畫將他殺死。與此同時納迪爾愛上了貝伊的女兒,貝格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納迪爾娶他的女兒。納迪爾絕望了,為了保護他自己,他殺死了貝伊,並同貝伊的女兒逃到了山上。在山上納迪爾與她成親並有了第一個兒子禮薩·寇里。後來貝伊的部分僕人也加入了納迪爾,並組成了一夥土匪武裝。
大約在1714年,納迪爾投靠了當地的省督巴布魯汗。由於當時韃靼人的入侵,所以能夠保護入侵的武裝都是歡迎的。納迪爾在巴布魯汗手下表現的很好,漸漸的得到了重用。
1717年納迪爾成為了一支6000人部隊的領導。當時他33歲,但已經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在一次與10000人的韃靼騎兵的戰鬥中,納迪爾通過選擇有利地形大敗了韃靼騎兵,殺死了3000多人並得到了大批的戰利品。這是納迪爾取得的第一次軍事勝利。納迪爾要求巴布魯汗升任他為將軍,但是巴布魯汗推說任命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而一直拖延。不久巴布魯汗任命了一個與自己有關係的沒有什麼經驗的年輕人當了將軍。納迪爾非常失望,指責巴布魯汗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在當時指責自己的保護人是不被接受的。納迪爾迅速的失寵,並被巴布魯處以鞭笞腳心的刑罰(一個人能忍受的最痛苦的刑罰之一)。
之後納迪爾找他的一個叔叔(凱拉特城附近紅頭部落的酋長)尋求幫助。然而他的叔叔懷疑他的野心,故意疏遠他。納迪爾不得不重操舊業,拉攏了800個人上山當了土匪。

投靠薩非

1722年,阿富汗霍塔克王朝的皇帝通武力方式控制了波斯,並強迫波斯皇帝侯塞因退位。然而阿富汗人並沒能控制整個波斯帝國,波斯皇帝侯塞因的第4個兒子塔赫馬斯普成為了法定的波斯帝國繼承人,並就封沙赫尊號。即塔赫馬斯普二世
大約在1727年,塔赫馬斯普帳下的一個的將軍由於害怕自己所作的一些事情觸怒皇帝而引來殺身之禍,而帶著他的1500名士兵逃跑了。並最終投奔了納迪爾的武裝,使得納迪爾的武裝壯大為3000人。納迪爾的叔叔深感納迪爾的壯大已經威脅到了他在凱拉特城的安全。不久他寫信告訴納迪爾,建議他可以向塔赫馬斯普求情來原諒他,這樣納迪爾就可以合法的成為塔赫馬斯普的軍隊。納迪爾接受了叔叔的建議。由於塔赫馬斯普急需士兵,不久就簽署了原諒納迪爾的檔案。納迪爾的叔叔熱烈歡迎納迪爾和少數同伴進入凱拉特城.到達後的第二天晚上,納迪爾下令殺死了所有他叔叔的哨兵並包圍了叔叔的軍隊。他自己進入他叔叔的房間並殺死了他。
納迪爾意識到他必須要得到塔赫馬斯普的信任和好感。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打贏一場對阿富汗人的戰爭,因為阿富汗人已經占領波斯5年了。他選好了目標尼查布爾城,一個被阿富汗人統治的要塞,大約有3000兵力。納迪爾知道到他的部隊不擅長長時間的圍城戰,他引誘大約600名敵軍出城,並消滅了他們。憤怒的守城將領帶領所有的部隊追殺納迪爾的部隊。納迪爾和他的部隊迅速逃往山里,在一處狹窄的山口,納迪爾很容易的將敵軍全部殲滅。納迪爾返回了尼查布爾城,並宣布該城屬於塔赫馬斯普沙赫所有。納迪爾對待城中的百姓非常的友好,大約1000人自願加入了納迪爾的軍隊。納迪爾贏得了塔赫馬斯普的信任。後者深信納迪爾所作的包括殺死自己的叔叔都是為了自己的統治。他不僅原諒了納迪爾也原諒了先前背叛自己投奔納迪爾的將軍。
不久納迪爾密謀除掉法提赫·阿里將軍,他告訴沙赫,法提赫正在秘密謀反,而沙赫輕易的相信了納迪爾。但是沙赫告訴納迪爾他向法梯赫發過誓,永遠不會殺他。據說納迪爾說"吾素不重誓",之後他殺死了法提赫並將他的頭挑在槍尖上展示給他手下的士兵。這之後納迪爾被塔赫馬斯普沙赫授予了汗(Khan)的稱號。

成名之路

1728-1729年納迪爾繼續不斷的打擊阿富汗侵略者,從一個省到另一個省。期間,他與阿富汗人展開大小數場戰役,從無敵手。在海拉特一帶,他先是於卡富爾·夸葉赫一戰中擊敗了阿富汗人的部落,之後,他在達姆甘城外與阿富汗著名酋長亞什拉夫交戰。在此戰中,他令阿富汗軍隊真正見識了何為近代化軍隊。利用仿歐式軍制編練的新式戰法,以及引自歐洲的先進火器,他成功以2.5萬人的兵力擊潰了兩倍於己的敵軍,並斬首1.2萬級。之後,初嘗敗績的亞什拉夫試圖在科瓦爾山谷對納迪爾的波斯軍設伏攻擊,但被識破。最後納迪爾於1729年11月率三萬兵力攻至伊斯法罕城外,亞什拉夫率軍出城迎戰,結果是第三次被打得一敗塗地,被斬殺了七八千人。四天后納迪爾成功奪回了伊斯法罕(Isfahan),並屠殺了留在城中的數千阿富汗人。伊斯法罕的阿富汗統治者馬哈茂德在殺死了已退位的皇帝侯塞因和皇室成員之後逃往設拉子(Shiraz)。
到1730年納迪爾驅逐了在設拉子的阿富汗統治者亞什拉夫(在此之前此人已經敗在納迪爾手中三次)。最終一個俾路支人部落殺死了逃亡途中的他。這樣一來,抵抗阿富汗人的任務就此告了一個段落。納迪爾實際上已經控制了波斯的朝政。
18世紀的阿富汗地區18世紀的阿富汗地區
在這種情況下,納迪爾的野心已經開始顯露出來了。不過納達爾此時仍然十分清楚,就以自己當前的影響力,仍然不足以在整個波斯領域中稱得上一呼百應。薩非皇族的威信仍然存在,赤裸裸地直接奪權不說會遭遇反抗,至少一定被人說閒話。於是納迪爾認為,應該通過一場對外征服戰爭來提升自己在國內的影響力,而在當時波斯的四周,屬奧斯曼帝國對波斯的攻擊尤為猛烈。就這樣,1730年,他發動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反擊戰爭。目標是高加索地區與美索不達米亞

大破奧斯曼

1730年春夏兩季,納迪爾率兵攻擊由奧斯曼帝國統治的西波斯地區,並將其收入版圖。在第二年,納迪爾安排沙赫塔赫馬斯普御駕親征,再次對奧斯曼帝國展開進攻。但塔赫馬斯普的作戰水平顯然遠遠不如納迪爾,於是他的部隊被擊敗,而好不容易爭取來的西波斯地區等到拱手奉還。
面對如此情勢,納迪爾認定這個讓這個庸才皇帝介入戰爭和政治是不太現實的,於是索性在1732年時將塔赫馬斯普廢黜,立其6個月大的兒子阿巴斯為波斯皇帝以作為其傀儡,而自己實際上行使皇帝的權力。在這種情況下,他於1733年開始向美索不達米亞展開進攻,拉開了戰役最為慘烈的階段。
1733年初,納迪爾親率三十餘萬大軍圍攻巴格達。圍城戰從二月一直持續到七月,城內軍士死者六萬餘人,民眾死者無算焉,而波斯圍城軍一樣死傷重大。而就在攻堅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時,奧斯曼方面由托珀·奧斯曼帕夏親率8萬軍隊前來救援,托珀此番前來的目的就是要直接將波斯大軍全殲在巴格達城下(就戰術上講很有後來抗戰時國軍名將薛岳“磁鐵戰”的風格)。納迪爾匆忙之際率七萬人迎戰於薩馬拉,結果失利,被殲3萬多人,輜重盡失,本人也差點喪命。為避免全軍被殲,只能放棄對巴格拉的包圍。不過緊接著納迪爾就在1733年10月於阿格達班與奧斯曼軍再戰一場,在此戰中,他以八萬人擊潰了奧斯曼十萬大軍,對方包括主將托珀·奧斯曼在內陣亡二萬餘人。這算是納迪爾報了薩馬拉之戰的仇。此後,他率軍回國休整,以圖再來。
而在1734年,納迪爾將兵鋒指向了高加索。當年11月,他率軍圍攻占賈城堡,一連圍攻7個月。奧斯曼帝國在得知占賈被圍攻的訊息之後,派遣了步騎8萬人的大軍前來撲救。納迪爾率軍星夜迎擊,1735年6月19日,巴格哈瓦德之戰爆發,此時納迪爾的5.8萬名士兵只有18000人在場,不過納迪爾沉著應戰,趁敵軍不備發動奇襲,大敗敵軍,斬首五萬餘級。奧斯曼軍的阿爾巴尼亞籍指揮官科普魯·阿卜杜拉帕夏陣亡。此後納迪爾在高加索的軍事行動便再無大阻礙。而聞敗訊,占賈與提比里西等高加索城鎮望風而降。
18世紀早期的波斯士兵18世紀早期的波斯士兵
此外,在外交領域,納迪爾也有成就。1735年,波斯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了占賈協定,兩國達成了共同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戰略同盟,並且俄羅斯還奉還了於1723年被彼得大帝奪取的波斯領土。這項協定的簽訂等於是給奧斯曼帝國套上了一條鐵鏈。
對奧斯曼帝國軍事行動的巨大成就使得納迪爾的聲望到達了空前高度,此時的納迪爾已經可以說是波斯的司馬昭了。在這種情況下,他奪權的計畫便浮上了台面。

奪權建國

前沙赫塔赫馬斯普和他的父親一樣是個喜歡和平的人,他一直要求納迪爾將軍隊撤回伊斯法罕,好讓這個久經戰火的國家得到安定。作為回應納迪爾邀請沙阿吃飯,在宴席上宣布將他與他的兒子阿拔斯“安置”到呼羅珊一帶。之後納迪爾將此事向貴族集團們宣布。統治階層沒有太多的選擇,只好讓納迪爾當上了波斯皇帝。於是,納迪爾便名正言順的宣布改朝換代,建立新王朝,即阿夫沙爾王朝

遠征印度

納迪爾的十二年統治期間幾乎年年都有戰爭,他用盡一切辦法榨取人民的血汗,來維持其規模龐大的軍事行動。納迪爾的貪婪使得他產生了入侵印度的念頭。到1736年12月納迪爾帶領十萬人的軍隊開始了入侵印度的軍事行動。順便敲打波斯人在東部的死敵阿富汗人。在入侵印度的途中納迪爾占領了阿富汗首都坎大哈,軍民三萬餘人皆殉城死,之後,他的部隊翻過興都庫什山脈向印度腹地進發,莫臥兒方面驚慌不己,急忙招請阿富汗兵2萬人在開伯爾山口抵擋波斯大軍,結果失利,全員戰死。接著,納迪爾軍到達了當代巴基斯坦境內的白沙瓦
卡爾納爾之戰卡爾納爾之戰
當納迪爾距離他德里最終的目標尚有450公里的時候。納迪爾的威名便已經傳到了德里,德里的兩位將軍產生了內訌,其中一位向納迪爾寫了一封信說願意配合納迪爾占領德里,但被納迪爾拒絕了。納迪爾的軍隊依靠浮橋穿過滿是鱷魚的河流,並最終與德里的軍隊在卡爾納爾(Karnal,在令印度哈里亞納邦境內)展開了戰鬥。此戰納迪爾身邊的兵力為5.5萬人,而德里軍的兵力超過三十萬,並且還有數千頭大象。
納迪爾知道大象會造成巨大的災難,他命令他的士兵建造了許多的木製平台。每個平台的兩邊各有兩隻駱駝,木台上塗滿了石腦油,在適當的時候他下令戰士點燃木台,讓駱駝向敵人的大象衝去,而印度的大象遇到帶火衝鋒的駱駝之後,便很快就掉頭向德里軍隊跑去。毫無疑問,德里軍立刻被自家的大象踩得血肉模糊,潰不成軍。納迪爾則乘機率軍隨後掩殺,大獲全勝,三十餘萬德里軍一朝被殲盡。據波斯方面聲稱,此戰斬首三萬,德里方互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而波斯方此戰的損失只有區區2500人。
1739年3月22日,納迪爾的軍隊進入了德里並開始了大規模的燒殺強掠。大屠殺從早上的八點一直持續到下午三點,最保守的估計大約有二十萬的居民被殺死,數千婦女被強姦。此外波斯軍隊還掠奪了價值2000萬盧比的財物。屠城之後,納迪爾封閉了所有的糧倉。並實行了宵禁。波斯衛兵抓住逃跑的人並割掉耳朵和鼻子。飢餓的市民集體懇求納迪爾同意他們購買糧食,最終納迪爾同意他們去其他城市去買糧食。
波斯軍屠掠德里波斯軍屠掠德里
納迪爾的最大的戰利品是莫臥兒帝國沙賈汗孔雀寶座(Peacock Throne)和巨大的、堪稱莫臥兒鎮國之寶的兩頂鑽石光之山(koh-i Noor,這顆鑽石後來被英國人得到並最終獻給了英國國王,這顆著名的鑽石鑲嵌在英國女王王冠上)與光之海(Darya-ye Noor)。 當納迪爾最終撤出德里時他帶回了300名泥瓦匠,200名鐵匠,200名木匠,100名石匠.,準備在波斯建造一座象德里一樣的城市。
由於在印度戰役中掠奪得來的戰利品過於豐富,以致於納迪爾自從印度班師後一連三年都不用向國內徵稅。而利用從遠征中掠奪來的財富,他在伊朗大興土木,鼓勵文化,使伊朗又呈現出其在薩珊王朝統治的黃金時期的繁榮景象。

挺進近東

在從印度遠征歸來之後,他又馬不停蹄的開始軍事行動,他同時在高加索地區與中亞兩處用兵。在中亞地區,他發兵攻擊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在高加索地區,他出動十餘萬兵力攻擊達吉斯坦,與當地的列茲金人作戰。結果是,在高加索地區的擴張行為因受到激烈抵抗而始終沒有什麼明顯成效,但對中亞的征服卻十分順利。
在東西兩端的戰事都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就之後,納迪爾又開始策划起新的征服。他下令在布希爾開設造船廠,以期建立一支海軍,而木材則自馬贊德蘭地區提取。1743年,他正式將這支海軍投入到了實戰之中:波斯海軍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了巴林,並打敗了阿曼帝國,占領了其首都馬斯喀特
到這地步,納迪爾自認為自己已經橫行天下無從能擋,於是制定了一套極為瘋狂的計畫:試圖集中大軍力直接突入奧斯曼帝國腹地,攻占奧斯曼首都伊斯坦堡。為此,他從中亞各民族中徵集了超過二十萬人的軍隊,準備實施此項作戰。而奧斯曼帝國在得知此情報之後,帝國的烏理瑪們則試圖號召全遜尼派世界進行對波斯的聖戰。於是納迪爾只能認慫,從而轉向步步為營的戰略。他先攻克了奧斯曼的邊境重鎮阿爾貝拉與基爾庫克,接著繼續蠶食奧斯曼的西部領土。1745年,他在剛剛鎮壓完達吉斯坦的叛亂之後便率領大兵一刻不停的對東安納托利亞發動進攻。當年8月,雙方在卡爾斯(Kars)城外展開會戰,由波斯軍八萬對陣奧斯曼軍十四萬。在這一戰中,他最後一次展現出他超凡的軍事才能,以死傷8000人的代價殲滅敵軍近三萬。就此取得了對奧斯曼戰爭的決定性勝利。
納迪爾統治時期的波斯疆域納迪爾統治時期的波斯疆域
1746年,雙方簽訂科爾登協定,結束戰爭狀態。經此戰後,波斯帝國的疆域到達鼎盛。

暴虐被刺

晚年的納迪爾越發偏激殘暴,動輒殺人,常常派遣刺客刺殺不合他意的大臣。並且徵收大量苛捐雜稅,引得民不聊生,因而引發了頻繁的反抗。1747年納迪爾為他自己的嗜血成性付出了代價。由於感到他的侄子在聯合波斯將領進行叛變,納迪爾召集波斯將領在馬什哈德集合,同時私下與烏茲別克人土克曼人和韃靼人達成協定將對波斯將領進行屠殺。不幸的是納迪爾的計畫被其帳篷外的一名奴隸偷聽到了並告訴了波斯將領。一名叫薩拉貝伊的波斯將領自願去刺殺納迪爾。他帶領幾個士兵衝進了納迪爾的帳篷殺死了一個宦官和一個老婦人。這時納迪爾手持馬刀沖了出來,一開始薩拉貝伊傷到了納迪爾的鎖骨,但納迪爾帶傷殺死了2個士兵,最後納迪爾被帳篷內的衣物絆倒,並被薩拉貝伊斬首。時年60歲。

軼事典故

刺瞎親子

納迪爾的大兒子禮薩·寇里渴望成為波斯皇帝。1740年,有謠言在波斯帝國東部盛傳:納迪爾沙阿已經在印度戰場上戰死。訊息靈通的卡扎爾部落的首領阿迦·穆罕穆德汗立刻將此事通知了禮薩·寇里。並慫恿他立刻將被監禁在呼羅珊的塔赫馬斯普父子處決以絕後患。稱王心切的禮薩·寇里立刻照辦,並開始著手登基事宜。
而當納迪爾在遠征印度的戰鬥中死亡的傳聞被證明是假的之後。他決定鋌而走險,秘密的派了一個阿富汗人去暗殺納迪爾。在納迪爾從印度返回波斯路途的一個狹小的山谷中,刺客對納迪爾的刺殺沒有成功,納迪爾只是右臂中了一顆子彈。經過調查納迪爾知道了幕後主使是禮薩·寇里後,他單獨與他兒子談話希望對方能夠道歉。可是禮薩·寇里仍然十分傲慢並大罵他的父親是暴君,而且該死。惱羞成怒的納迪爾最後派人將禮薩·寇里的眼睛刺瞎並閹割了他。

殘暴治軍

納迪爾依靠恐懼統治他的軍隊,納迪爾最喜歡的武器是戰斧。同時他熟練的掌握人事的任免,他有驚人的記憶力,據說能夠記住他見過的每一個人。納迪爾牢牢的掌握著全國的財政,他清楚的知道各省所徵集上來的稅負。因此納迪爾的士兵能夠得到及時和豐厚的報酬。納迪爾酷愛寶石,並且有33個妻妾。

宗教政策

納迪爾沙阿與他的諸皇子納迪爾沙阿與他的諸皇子
在薩非王朝時期,波斯的國教是伊斯蘭教什葉派。就宗教信仰上,納迪爾在早年時候也曾經是一位什葉派信徒,不過在奪權之後,他卻轉而信仰遜尼派。這與他的個人經歷與當時波斯的民族狀態有關。因為領域遼闊的波斯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國家。所以他的軍隊也來自各個不同的民族,比如像波斯人、烏茲別克人、阿富汗人等。這些民族有些信仰遜尼派有些信仰什葉派。所以他的軍隊又是由不同信仰的士兵所組成的。為了緩解波斯境內尖銳的宗教矛盾,他也做出過一些努力。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確緩解了波斯的宗教矛盾,也穩固了他的統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亦保障了他的軍事征服。

人物評價

納迪爾沙可謂是十八世紀上半葉西亞的傳奇人物,他通過個人經營,實現了從奴隸到沙阿的轉變,成為了或許是西亞歷史上出身最卑賤的統治者。就內政方面,此人被後世稱道的地方並不多,畢竟他為了自己的軍事征服經常瘋狂壓榨他的臣民與貴族。不過也正是在軍事領域中,他留下了令後世嘆為觀止的戰績。在他長達三十餘年的軍事生涯當中,他東征西討,創下了多場以少勝多的著名勝利,而鮮有敗績,其戰績之輝煌,在世界軍事史上實屬罕見。可以說,就軍事指揮才能上,納迪爾在整個十八世紀之內,於西亞乃至全世界都罕有人能夠與之匹敵。
他作為軍事指揮官與征服者盡顯出其強悍一面。在後世,他被一些歷史學家人稱為“亞洲拿破崙”或“亞歷山大大帝第二”。與對這類人物的評價類似,有些人將他視為英雄,也有許多人將他視為屠夫。不過無論如何,至少在18世紀這個“歐洲世紀”,他作為一個伊斯蘭世界君主的大名是為世人留下了。《劍橋伊朗史》將納迪爾沙稱呼為“亞洲最後一位偉大軍事征服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