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瓦里諾海戰

納瓦里諾海戰

希臘獨立戰爭期間,愛德華·科德林頓海軍中將率領的英國、法國和俄國聯合艦隊(11艘主力戰船、9艘快速帆船和7艘小型船隻)與易卜拉欣帕夏率領的土耳其—埃及聯合艦隊(3艘主力戰船、19艘快速帆船和25艘小型船隻)於1827年10月20日在納瓦里諾灣進行的一次海戰。土耳其拒絕英、法、俄三國的斡旋後,三國聯合艦隊立即駛入納瓦里諾灣,並向停泊在港內的土—埃聯合艦隊發起攻擊。在1個多小時的近戰中,土—埃聯合艦隊約四分之三的艦船被摧毀,英法、俄三國聯合艦隊也有多數艦船遭重創。納里瓦諾之戰成為木製戰船的最後一次大海戰。

基本介紹

  • 名稱:納瓦里諾海戰,Battle of Navarino
  • 地點:納瓦里諾灣
  • 時間:1827年10月8日
  • 參戰方:俄軍,土軍,希臘
  • 結果:土軍失敗
  • 傷亡情況:土埃聯軍損失大小船隻60艘,人員傷亡7000
    英、法、俄軍傷亡800人,未沉一船
  • 主要指揮官:愛德華·科德林頓
戰爭背景,戰役影響,戰役經過,歷史意義,

戰爭背景

19世紀初葉,經過幾個世紀的積累,希臘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復興。希臘船隊從愛琴海進入地中海,在把橄欖油、葡萄乾、棉花、酒、皮革和羊毛等特產運到別國的同時,也把歐洲的啟蒙主義思想帶回了國內。早在18世紀末,希臘獨立運動已經開始醞釀,著名詩人里加斯·維列斯迪利斯號召人民起來反抗土耳其的統治。當時,大批失去土地的希臘農民自發組成“克來夫特”(意即盜匪),以游擊戰打擊土耳其的封建統治。1814年,隨著主要由開明知識分子組成的革命組織“友誼社”成立,希臘民族解放運動發展到了一個嶄新階段。
1821年3月,希臘民族大起義爆發,“友誼社”主要負責人-法納爾貴族出身、曾在俄軍中擔任少將的亞歷山大·阿萊克桑茲羅斯·依普希蘭狄斯和“克里夫特”將領特奧多羅斯·科羅克特洛尼斯成為主要領導者。3月23日,起義烽火波及伯羅奔尼撒半島南部各區,4月7日,斯佩采島宣布起義,4月22日,普薩拉宣布起義,28日,伊茲拉島起義者控制科林斯。5月7日,阿提卡地區的村民衝進雅典,迫使土軍退守衛城。至此,起義軍席捲了整個希臘的大部分陸地和愛琴海眾多島嶼。6月,依普希蘭狄斯在德拉戈尚被土軍打敗,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但科羅克特洛尼斯挽救了危局,於10月5日一舉攻克首府特里波利斯,土耳其總督胡爾錫特帕夏自殺。次年6月,蘇丹馬哈茂德二世命大將德拉馬里斯率2.3萬步兵和6千騎兵在南部的科羅尼登入,會合守軍繼續血腥鎮壓。土軍長驅占領科林斯衛城,深入伯羅奔尼撒腹地。科羅克特洛尼斯故示以弱、誘敵深入,在阿爾沃斯和德爾維納齊亞設下伏兵,經過激烈戰鬥,最後在佩特雷全殲土軍。此役之後,衰弱的奧斯曼帝國再也無法單靠自己的力量鎮壓起義了。為了對抗希臘軍民,奧斯曼帝國蘇丹向名義上臣服自己的埃及統治者穆罕默德·阿里求援。當時的埃及非常強大,被稱為是腐朽的奧斯曼帝國中“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出身土耳其近衛軍的阿比西尼亞人阿里統治著這個國家,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從西方購買機器、聘請技師,興辦了埃及第一批近代工業,規模之大在當時的非洲首屈一指。
阿里特別注重軍事建設,不惜重金延聘法國教官訓練軍隊,同時傾全國之力興辦軍工企業。1820年,埃及也是整個非洲最大的開羅兵工廠建成,可生產火炮和槍枝,其中火炮車間有1500名工人,每月可製造203毫米臼炮和510毫米巨炮300多門;步槍車間有900名工人,每月生產法國最新式步槍700多支。1829年開工的亞歷山大造船廠有5500名工人,能生產歐洲大國才能建造的戰列艦,比如主力艦“埃及”號和“阿克”號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配備火炮32門,中下層各有火炮34門,可載官兵千餘人。曾記何時,拿破崙出征埃及時,法國旗艦“東方”號也僅有120門火炮。1834年,曾為拿破崙元帥的法國名將奧古斯特·弗雷德里克·路易·馬爾蒙參觀船廠時,也被它的宏偉所折服,並對埃及海軍的驚人發展讚嘆不已。
阿里對援助土耳其鎮壓革命毫無興趣,但當馬哈茂德二世表示願意割讓克里特島、賽普勒斯給阿里時,這位埃及統治者欣然應命。此時,希臘起義軍內部卻出現不應有的權力之爭,以科洛克特洛尼斯為首的“克萊夫特”與伯羅奔尼撒半島貴族和伊茲拉島船主之間衝突迭起,連續爆發兩次內戰,起義軍遭到嚴重削弱,錯失了在埃及軍隊到來前贏得戰爭的有利時機。1825年初,阿里命其子易卜拉欣帕夏率領9萬大軍出征希臘,協助土軍鎮壓起義,埃軍先頭部隊1.8萬人分乘146艘運輸船,在51艘戰艦掩護下從亞歷山大港拔錨起航,他們先占領克里特島北端的哈尼亞,在那裡建立了穩固的補給基地,然後駛往伯羅奔尼撒。2月23日,埃軍步騎兵4千人搶灘登入,後續部隊也紛紛到達,對起義軍轉入進攻。在埃軍強大攻勢下,戰局急轉直下,埃軍陸續占領了特里波利斯及半島的絕大部分地區。4月25日,土軍主力3萬人分乘100艘運輸船在40艘戰艦掩護下包圍了希臘西部重要港口梅索朗吉昂,但因城堅久攻不克。12月,易卜拉欣率埃軍1.7萬人馳援,希臘軍民誓死抵抗,土埃軍隊損失慘重,後來由於被圍日久,城中疫病流行,終於在1826年4月11日失守,萬餘軍民僅有1300人生還。
易卜拉欣帕夏易卜拉欣帕夏
梅索朗吉昂的陷落標誌著希臘獨立戰爭受到嚴重挫折,土埃軍隊(尤其是臭名昭著的土耳其近衛軍)大肆殺戮,他們所到之處殘暴無情,將男子、老年婦女和兒童全部殺掉,只留下青年女子作為隨軍妻妾,僅在希俄斯島,他們就屠殺了2.3萬人,將4.7萬人賣為奴隸,土埃軍隊甚至將橄欖樹連根拔起(這是當地唯一的農作物,也是唯一的食物來源)。在君士坦丁堡等地,伊斯蘭極端分子要求實行“聖戰”,殺掉奧斯曼帝國境內的所有希臘人,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主教格里高利五世因拒絕提供著名希臘人的名單,被土耳其暴徒吊死後拋屍海中。
奧斯曼土耳其的殘暴令整個歐洲感到震驚,僅僅出於情感因素,歐洲各國人民也無法容忍對西方文明發源地的摧殘,何況這是一場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義戰爭。當時,很多國家組織了“戰鬥希臘之友委員會”,某些國家甚至派出了志願軍,不少來自歐洲國家的知名人士志願為希臘而戰,英國海軍上將托馬斯·柯克倫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位傳奇性的人物,率領希臘人以頗具爭議的海盜式襲擊,沉重打擊了土耳其的對外貿易。英國著名詩人喬治·拜倫則代表了為理想而戰的另一類人,他放下正在創作的名著《唐璜》,奔赴希臘參加起義,承擔起籌款、購械的重任,有時還幫忙調解起義軍的內部糾紛,1824年4月19日,積勞成疾的拜倫病逝于軍中。在俄國,由於東正教的共同信仰,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熱情謳歌這場獨立戰爭,一些退伍軍官如蘇丹諾夫、科斯京、賴科自願與起義軍並肩作戰。最初,歐洲人對希臘的同情主要來自民間,但隨著戰爭國際化以及土埃軍隊的暴行,也引起了各國政府的深切關注。
早在1823年2月,英國政府就向土耳其聲明,如果土政府拒絕履行不迫害基督徒的諾言,英國將難以與土耳其保持友好關係,1824年,英國外交大臣喬治·坎寧宣布承認希臘為戰鬥一方,並向希臘臨時政府提供貸款。1826年,俄國沙皇尼古拉一世出於宗教、民族以及地緣政治因素,向土耳其發出最後通牒,衰弱的奧斯曼帝國被迫與俄國簽訂《阿克爾曼條約》,承諾撤出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1826年4月4日,英俄兩國簽訂《彼得堡條約》,呼籲希臘成為一個自治國,名義隸屬土耳其,每年向它繳納賦稅,條約還規定兩國都不在希臘謀求特權。次年7月18日,不甘袖手旁觀的法國也參與進來,英法俄三國簽署協定,宣布對駐紮希臘的土埃軍隊實行“和平封鎖”,要求交戰雙方立即停火,同時敦促土耳其接受希臘自治,否則三國將採取聯合軍事行動,但奧斯曼帝國蘇丹馬哈茂德二世斷然拒絕了這個要求。
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

戰役影響

納瓦里諾海戰之後,希臘獨立戰爭的形勢重現光明,失去了海軍支援的土埃軍隊轉攻為守,處於戰略收縮態勢,而俄國干預戰爭的決心更加堅定。1828年4月,俄土戰爭爆發,土軍主力被迫與占絕對優勢的俄軍作戰,12月,沙皇尼古拉一世設法逼迫英法兩國從土耳其召回了大使,這就使土埃在外交上陷入孤立,從而注定了希臘獨立戰爭的勝利。
納瓦里諾海戰紀念幣納瓦里諾海戰紀念幣
日益衰落的土耳其無法抵擋俄軍的進攻,被迫於1829年與俄國締結了《阿德里安堡條約》,全面接受俄英法三國提出的關於解決希臘問題的協定,法軍占領伯羅奔尼撒半島,埃及軍隊則於10月撤回本國。在這種情況下,希臘各派勢力也達成了妥協,推舉曾在俄國控制的“七島共和國”任職的J·卡波迪斯特里亞斯為總統。此人深得沙皇賞識,上任後修改憲法,將權力集中於中央政府,對地方勢力加強了控制,同時採取措施整頓軍隊,加強紀律,打擊海盜,委任有能力的軍官指揮部隊,使希臘內戰頻發的混亂局面有所改善。
由於俄軍牽制了土軍的大部分兵力,希臘軍隊得以實施反攻,相繼在莎羅納、卡爾貝尼西、沃爾察等地打敗土軍,1829年5月14日,梅索朗吉昂重新回到希臘人民手中。

戰役經過

土耳其拒絕執行英、俄、法簽訂的1827年倫敦公約關於給希臘自治權的要求後,了迫使土耳其就範,三國決定派出聯合艦隊,以訴諸武力作為調解爭端的最後手段。1827年6月29日,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維奇·謝尼亞文率9艘戰列艦、6艘三桅炮艦、6艘輕巡航艦從雷維爾出發前往丹麥的哥本哈根,在那裡停留幾天后,8月7日俄國艦隊來到英國南部海岸的斯皮特海德。經過兩個星期的休整,謝尼亞文派海軍少將洛金·P·海登伯爵率一支分艦隊起程前往愛琴海,與即將到達的英法艦隊會合。
俄國艦隊包括9艘戰艦,即“漢古特”號(84門炮)、“亞速”號(74門炮)、“葉澤基爾”號(74門炮)、“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74門炮)、“快速”號(44門炮)、“康士坦丁”號(44門炮)、“卡斯托爾”號(36門炮)、“葉列娜”號(36門炮)、“格列米亞什奇”號(24門炮),艦隊穿過直布羅陀海峽,中途在巴勒莫和墨西拿停靠過,10月13日駛入愛琴海與先期抵達的由海軍中將愛德華·科德林頓率領的英國艦隊會合,兩天后,由海軍少將G·德·里尼伯爵率領的法國艦隊也到了,三國艦隊在希臘西部的扎金索斯島以南會合,組成了一支共有11艘戰列艦、8艘三桅炮艦、8艘輕巡航艦、火炮1298門、艦員1.75萬人的聯合艦隊,由軍銜最高的科德林頓擔任指揮。單從表面上看,三國艦隊似乎不算強大,但這時的土耳其早已不是中世紀威震歐洲的強國了,三國海軍確信縱使沒有派出主力,打敗土埃艦隊亦非難事。
在此之前,土埃聯合艦隊已經集中在納瓦里諾灣內,關於它的實際兵力歷來頗多爭議,土埃軍隊的總司令是易卜拉欣,土軍艦隊由穆哈雷姆貝伊指揮,埃軍艦隊由塔希爾帕夏指揮,他們的兵力是3艘戰列艦、20艘三桅炮艦、32艘輕巡航艦、7艘雙桅方帆船和5艘火攻船,此外還有一些較小的艦艇,火炮2224門,但據俄國史學家涅斯托爾·莫納斯特列夫的觀點,其中只有1150門是安裝在作戰艦隻上的,土埃聯合艦隊共有艦員大約2.2萬人,在斯法克蒂尼亞島上,土埃軍還有3個炮兵陣地,總共有165門火炮可擔任掩護。
納瓦里諾海戰
從雙方兵力對比可以看出,土埃艦隊的戰列艦較少,主要是在三桅炮艦和輕巡航艦方面占據優勢,但這兩種艦艇的作戰效能並不高,輕巡航艦排水量大多為400-600噸,通常配備20-32門火炮,主要任務是偵察、通信而不是作戰。至於火攻船已是一種陳舊的武器,它通常由舊船充任,滿載燃料和炸藥以縱火方式焚燒敵艦,但這必須依賴黑夜、霧天才能進行,由於缺乏動力,火攻船只能順風、順流漂向敵方,使用上很不便利。
10月20日下午13時左右,三國艦隊駛入納瓦里諾海灣,這是一個由斯法克蒂尼亞島、皮洛士島和希臘大陸之間圍合成的海灣,三國艦隊繞過皮洛士島,分為兩路縱隊前進,英國和法國艦艇在左,俄國艦艇在右。英法艦艇的行進順序是:“阿爾米達”號、“熱那亞”號、“亞洲”號(科德林頓的旗艦)、“英格蘭”號、“海妖”號(里尼的旗艦)、“三叉戟”號、“西皮翁”號、“布雷斯勞”號、“鵜鶘之口”號、“塔爾伯特號”、“格拉斯哥”號、“威爾斯”號,俄國艦艇在右路的行進順序是:“亞速”號(海登的旗艦)、“漢古特”號、“葉澤基爾”號、“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快速”號、“葉列娜”號、“卡斯托爾”號、“康斯坦丁”號。易卜拉欣對與歐洲的三大強國開戰沒有興趣,但他別無選擇,土埃艦隊排成傳統的新月陣形,分為三行,將戰艦居中,而把火攻船置於兩翼,很明顯是準備以火攻取勝。
納瓦里諾海戰納瓦里諾海戰
對於聯軍指揮官愛德華·科德林頓來說,這是一個艱難的時刻,英國政府給他的任務是保持力量平衡,而不是摧毀土耳其艦隊,因為如果土耳其人過分衰弱,俄國的力量將很容易進入地中海。因此,科德林頓決定先進行和平斡旋的嘗試,他派出1艘英國三桅炮艦靠岸給易卜拉欣送信,譴責他違反休戰協定,縱兵蹂躪伯羅奔尼撒半島。由於埃及戰艦上有許多法國教官,科德林頓又請求法國海軍少將里尼伯爵給這些人寫信,警告他們不要為埃及人服務,這一招非常奏效,大多數法國教官離開了土埃艦隊。不過,科德林頓的最後通牒卻未起作用,因為易卜拉欣當時並不在場,他的海軍將領則堅決主戰,而且已經作好了戰鬥準備。
愛德華·科德林頓愛德華·科德林頓
指揮土埃艦隊的穆哈雷姆貝伊派出一隻小船也給三國艦隊送來最後通牒,要求聯軍立刻離開納瓦里諾海灣,科德林頓的答覆是,如果敵船敢於開火,他們將被殲滅。在聯軍艦艇全部占領陣位後,科德林頓作出最後一次努力,他派一名軍使乘舢舨向土耳其的1艘火攻船送信,但軍使被土軍開槍射殺,1艘埃及的輕巡航艦也向里尼伯爵的旗艦“海妖”號開火,科德林頓此時仍然不準還擊,這位謹慎的海軍中將再次派出1位軍使前去送信,當這名軍使又被土軍射殺後,好心的科德林頓再也無法容忍了,他命令聯軍立即展開攻擊。
嚴格來說,納瓦里諾海戰並不是一場棋逢對手的較量,土埃艦隊雖然數量上占優勢,又有岸炮支援,但在武器裝備和人員素質上劣勢明顯,因此戰鬥的結局早已注定。
針對土埃軍隊的部署,科德林頓制定了一項針對性很強的作戰計畫,其核心是英法艦艇對付敵軍左翼,俄軍對付敵軍中路和右翼。毫無疑問,由於俄國海軍習慣於對土耳其人作戰,所以承擔了最為繁重的任務。在具體部署上,科德林頓表現出利己主義色彩,他命令法國軍艦攻擊最前面的埃及艦艇,因為他估計指揮這些艦隻的法國軍官不太可能向本國軍艦開火,但他們卻很可能願意射擊英國或俄國艦隻。另一方面,隨後跟進的英國艦艇將集中攻擊後面的3艘土耳其艦艇,俄國人最後進入戰鬥,他們將對付土軍的9艘主力艦,剩下的3艘英國三桅炮艦和法國戰艦“阿爾米達”號對付其餘敵艦和討厭的火攻船。
科林伍德的旗艦插入兩艘土軍戰艦之間科林伍德的旗艦插入兩艘土軍戰艦之間
戰鬥伊始,聯軍的進攻頗不順利,由於各艦是魚貫航進,難以發揚火力,而土埃軍隊則能夠充分發揮火力,擔任前導的聯軍船隻都受到猛烈攻擊,米哈伊爾·彼得羅維奇·拉扎列夫海軍上校指揮的“亞速”號就遭到5艘土艦的圍攻。“亞速”號是1826年在阿爾漢格爾斯克下水的新船,艦長拉扎列夫可能是俄國海軍中最能幹的軍官之一,完成過許多特殊任務,曾在英國海軍實習,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連續航行了5年,1812年衛國戰爭中,他曾指揮過著名的但澤登入。拉扎列夫完成過3次著名的環球航行,這在俄國海軍中可是一項創舉:1813年,他率“蘇沃洛夫”號從喀琅施塔得到達阿拉斯加海岸,歷經3年方始返回;1819年又率“和平”號小巡航艦參加別林斯高晉率領的俄國第一個南極考察隊,並任副隊長,參與發現南極大陸和許多島嶼;1822—1825年其間,拉扎列夫任“巡洋”號巡航艦艦長,對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氣象、沿岸及島嶼上的人種進行了廣泛的科學考察。當時,在“亞速”號上還有一些後來注定名垂青史的人物,他們是納希莫夫中尉、科爾尼洛夫少尉和見習官伊斯托明。
拉扎列夫海軍上校拉扎列夫海軍上校
在土耳其人猛攻下,“亞速”號上傷亡了91名官兵,但沉著英勇的官兵們和拉扎列夫的高超指揮藝術發揮了作用,土耳其人遭受了巨大損失,激烈的戰鬥中,法國的“布雷斯勞”號趕來支援,“漢古特”號隨後跟進,“葉澤基爾”號、“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和“快速”號雖然在煙霧中稍微耽誤了一些時間,但隨即投入戰鬥,對付另外5艘土耳其和埃及的三桅炮艦。“漢古特”號擊沉1艘三桅炮艦和1艘火攻船,“亞速”號擊沉2艘三桅炮艦、1艘輕巡航艦,並擊毀了穆哈雷姆貝伊的旗艦-1艘裝有60門炮的戰列艦,迫使該艦搶灘擱淺。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迫使1艘土耳其三桅炮艦懸旗投降,該艦隨後爆炸,另1艘埃及三桅炮艦也被擊沉。英國戰艦“塔爾伯特”號和法國戰艦“阿爾米達”號陷入苦戰,但他們得到了姍姍來遲的俄艦“康斯坦丁”號的支援;騰出手來的“亞速”號也支援了英艦“亞洲”號,“康斯坦丁”號則把喪失了全部索具的英艦“鵜鶘之口”拖離戰場。經過大約一個小時的激戰,到下午16時左右,聯軍的勝利已成定局,儘管土埃士兵作戰非常驍勇,無奈軍事技術相差太遠,拚死奮戰也改變不了戰局,反而遭到重大傷亡。
土耳其人撤離大火燃燒的旗艦土耳其人撤離大火燃燒的旗艦
第一線的土埃艦艇全部被摧毀,或起火爆炸或緩緩下沉,第二線和第三線的艦艇也大多損失了,還有些擱淺,但聯軍仍然炮擊了幾個小時。到18時以後,土埃艦隊基本上全軍覆沒,岸上的炮連也停止了射擊,憤怒的土耳其士兵燒毀了剩餘的船隻,以免成為聯軍的戰利品。午夜時分,一些頑強的土軍施放了1艘火攻船,企圖焚毀受重創而動彈不得的“亞速”號和“漢古特”號,易卜拉欣可能以為,如果這兩艘艦艇受到損失,聯軍的勝利將變得不那么完美,兩艘俄艦一度處於危險之中,但最終還是躲過了這一劫,土耳其人的希望落了空。
在納瓦里諾海戰中,土埃艦隊損失艦艇60多艘,只有1艘三桅炮艦和14艘小船得以逃脫,而人員損失有各種說法,估計應在7千人左右。聯軍方面死亡182人,受傷789人,其中俄國人損失較輕,死59人,傷139人,聯軍沒有艦艇被擊沉,但有些艦艇受損嚴重,例如“亞速”號,船身有153處窟窿,桅桿幾乎斷裂,已不能張帆。戰鬥結束後,科德林頓對俄國士兵的出色表現大加讚賞,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海登為國爭光,晉升他為海軍中將,為了表彰“亞速”號的戰績,該艦成為俄國海軍中第一艘獲得光榮的“喬治艦尾旗”和長旒的艦艇,沙皇還特別命令,黑海艦隊必須永遠保持1艘叫做“紀念亞速”號的艦艇。
作為納瓦里諾海戰的指揮者,科德林頓後來卻處境尷尬,英國政府給他的命令是維持地中海的均勢,防止俄國的影響力在這一地區繼續擴大,結果,納瓦里諾海戰摧毀了土耳其的海軍主力,打垮了它的戰爭潛力,這顯然不是英國政府想要的。1828年他到亞歷山大城會見穆罕默德·阿里,勸他從希臘撤軍。科德林頓在他的有生之年,不得不一再為自己的行為辯解,最後在痛苦中了卻餘生。
1828年科德林頓在亞歷山大會見阿里1828年科德林頓在亞歷山大會見阿里

歷史意義

這是木質帆船在地中海的最後一次大海戰,希臘獲得獨立,俄羅斯統治黑海,土耳其帝國衰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